必看!自考00536《古代汉语》高频考点
高频考点:汉字的结构
分析汉字的构形,需要掌握传统文学的“六书”,分析“六书”之前,先需了解一下造意,造意是汉字形体中可分析的意义信息,来自原初造字时的一种造字意图。
“六书”是汉代人根据对小篆的形体分析而归纳、总结出来的分析造意的方法。主要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具体内容
1、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是一种通过勾勒事物的轮廓来构拟字型的造字方法。用象形字记录的词,多数表示具体实物的名词,少数表示实物所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
2、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事是用形体简单的符号记录词义,或在象形的基础上加抽象指事符或区别符号以构成新字。
3、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会意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来构成新字的造字方法。
4、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声即根据事类(指意义)而造或选取一个字作为义符,再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标声,即取譬相成,构成新字。
5、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学术界通常认为“转注”指的是汉字孳乳的一种方式。即某一个字由于意义的引申而产生分化字,分化字之间就是转注的关系。
6、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假借指的是补足早期字不足的一种手段,或者因为有些虚词无法造字,只好借用一个与该词同音的字来记录。
题型分析
语法的知识主要是以单选题和论述题的方式出现,单选题主要考察对汉字结构的分析,主要是在于分析某字属于哪一种结构,结构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等。因此,在复习这一考点时,要熟悉“六书”为哪六书,要区分六种造字结构定义和特点,还需要结合字进行具体分析。
真题演示
1、【单选题】下列各组字,全都是指事字的一组是()
A 向 春 高
B 大 止 匍
C 匪 星 上
D 刃 本 末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结构与演变-汉字的结构-象形。D选项全部是指事字;A选项分别是象形字、会意字、象形字;B选项分别是象形字、象形字、形声字;C选项分别是形声字、象形字、指事字。故本题选D。
2、【论述题】修改下列病句并说明理由。
下列形声字,义符和声符的位置共有哪些类型?请将它们归入相应的类型之下。
旗 星 茅 錦 衷 裹 徒 頸
【参考答案】
右形左声:錦 頸
上形下声:星 茅
外形内声:衷 裹
声在一角:旗 徒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结构与演变-汉字的结构-形声。义符和声符的位置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内形外声、外形内声、形在一角、声在一角。在对形声字进行结构分析时,一定要注意找准声符和义符。
考试临近,更多自考真题和资料可在应用市场搜索“希赛自考题库”查看。
高频考点:动词、形容词、名词
在古代汉语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和副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以及变化的词,主要作谓语,照能否带宾语,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形容词是表示性质、状态的词,主要作谓语、定语和状语,形容词作谓时不能带宾语,这是形容词与动词的主要差别。
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时间或空间名称的词,主要语法功能是作主、宾和定语。
具体内容
1、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等的词。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动宾关系和双宾语结构上。
(1)动宾关系指动词和宾语的语义关系,分为受动关系、使动关系、为动关系和其他动宾关系。
(2)双宾语结构指一个谓语动词后边出现两个宾语。其中离动词近的叫近宾语,也叫间接宾语;离动词远的叫远宾语,也叫直接宾语。一般情况下,间接宾语指人,直接宾语指物。
2、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性质和状态的词。语法功能是作谓语、定语和状语。
(1)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指的是在具体的语法结构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具有了动词的语法功能。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指形容词用作动词后,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具有“使(宾语)……”的含义。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指形容词用作动词后,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具有“认为(宾语)……”的含义。
3、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主要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古代汉语中还可充当谓语和状语。
(1)名词作状语,在古代汉语中是名词的固有功能,不属于活用现象。
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的方位或处所、动作进行时所用的工具或依据、动作进行时的方式、对待动作对象的态度等。
(2)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一般动词指的是在具体的语法结构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具有动词的语法功能。
(3)名词的使动用法,指名词用作动词后,使宾语成为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使(宾语)……”的含义。
(4)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指名词用作动词后,主语主观上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是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认为(宾语)……”的含义。
题型分析
动词、形容词、名词主要是以单选题和简答题的方式出现,单选题主要考察词类的活用以及双宾语,其中词类活用考察动词的使动关系、为动关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等;论述题主要通过句中的加点词来分辨该词的词义、词性与用法。因此,在复习这一考点时,要熟悉各种词性的活用,要区分各种词类活用定义和特点,还需要结合字词进行具体分析。
真题演示
1、【单选题】下列句中划线部分的动宾关系属于使动关系的一句是()
A 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B 不戰而(屈人之兵)。
C 邴夏(御齊侯),逢丑父爲右。
D 四月(秀葽),五月鳴蜩。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动词、形容词、名词-动词。B选项中“屈人之兵”表示“使他人的军队屈服”,属于使动用法。A选项是动宾关系中的受动关系,“曹無傷”作“誅殺”的宾语,构成动宾关系,从语义上看,“誅殺”是由主语“沛公”发出,而“曹無傷”是动作的承受者。C选项中“御齊侯”的意思是为齊侯驾车。齊侯不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而是动作行为的受益者。D选项“秀葽”的意思是葽草要结果实,“葽”虽处于宾语的位置,但从语义关系上看,却是动作行为的施事者,属于其他动宾关系。故本题选B。
2、【论述题】结合下列例句,说明古代汉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主要类型。
(1)童子隅坐而執燭。
(2)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
(3)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
(4)家人車載欲往就醫。
【参考答案】
(1)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的处所、方位等,如“隅”。
(2)表示对待动作对象的态度,如“客”。
(3)用比喻的方式描绘动作进行时的状态,如“蚁”。
(4)表示动作进行时所用的工具,如“车”。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动词、形容词、名词-名词-名词作状语。评分参考:本题共8分,每小题2分,其中说明类型1分,归类正确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