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世界最著名的自传 | 《切利尼自传》译者序
西方人写自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但早期的自传多侧重于内心世界的描写,对于事件的记述较少。如基督教教父奥古斯丁的《忏悔录》,罗马皇帝安东尼的《沉思录》,这些与其说是自传作品,不如说是哲学作品,而且内容枯燥无味,没有耐心的一般读者很难读完。
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自传作品不但在数量上大大增加,在形式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但有内心世界的描写,更有对外部世界复杂事件的记述,可读性有了很大提高,先后出现了英国海军军官佩皮斯的《日记》、法国哲学家卢梭的《忏悔录》、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的《自传》等著名作品。但论精彩程度和在文化史上的价值,没有一部能够赶得上《切利尼自传》。
切利尼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著名的雕塑家和金匠,也是十六世纪欧洲风格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设计复杂,主题多变,追求高超繁细的技巧,风格典雅华丽,其代表作是为科西莫大公制作的珀尔修斯像(现存佛罗伦萨),还有为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制作的盐盒(现藏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被誉为“雕塑界的蒙娜丽莎”,2003年被盗,博物馆开出5300万英镑的天价悬赏捉拿盗贼,2006年终于找回)。毫无疑问,切利尼虽然比不上米开朗琪罗等超一流的艺术家,凭其作品也会青史留名。但
真正使他名满天下的倒不是其艺术品,而是他那著名的自传。换言之,在西方文化史上,他的自传的价值超过了其艺术品的价值,这种现象在名人之中是很少见的。
切利尼的自传是他在五十八岁功成名就之后开始写的,历时4年后搁笔,后来又进行了一些局部的修改和补充。自传的大部分是由切利尼一边干活一边口授,一个十四岁的抄写员记录,只有最后一小部分是由切利尼亲笔撰写。自传写好以后沉寂了一百多年,直到1728年才在那不勒斯出版问世。1771年,英国人纽根特将其译成英语,并题献给了刚成立不久的英国皇家美术院创建人和首任院长雷诺兹。1796年,著名诗人歌德将其译成德语,1822年法译本问世。这时正值欧洲文学艺术的浪漫主义时期,切利尼的自传以其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和鲜活的语言赢得了人们的普遍赞扬,对当时的浪漫派文学艺术家产生了很大影响,如英国小说家司各特、法国小说家大仲马、音乐家柏辽兹等人,都从《切利尼自传》中获益匪浅。歌德在其德译本出版之际这样写道:“我从切利尼的忧虑之中看到的整个世纪,要比最清晰的历史记载还要真实。”
从歌德说这句话至今已有两百多年了,在此期间《切利尼自传》畅销不衰,新译本不断出现,仅英译本就有多种。据笔者所知,除了纽根特的译本之外,还有托马斯·罗斯科译本(1822)、约翰·西蒙兹译本(1887)、安妮·麦克唐奈译本(1903)、罗伯特·卡斯特译本(1910)、乔治·布尔译本(1956)、朱莉娅·邦达内拉和彼得·邦达内拉译本(2002)等。多年来,《切利尼自传》一直被誉为西方最优秀的纪实文学作品。1981年去世的美国著名学者威尔·杜兰特,在其十卷本的皇皇巨著《世界文明史》(最后一卷获普利策奖)中,专门辟出一章介绍切利尼及其自传。二十世纪初,在美国出版的五十卷本《哈佛经典丛书》中,《切利尼自传》是其中的第三十一卷,很多传记丛书也都将其收录。另外,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部传记能像《切利尼自传》那样,被后人改编成那么多的艺术形式,仅笔者所知就有音乐家柏辽兹的歌剧《本韦努托·切利尼》、作家大仲马的小说《切利尼传奇》、1934年拍摄的电影《切利尼和他的风流韵事》、作家威廉·奥克特的小说《匕首与珠宝》和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系列画等。
《切利尼自传》广受欢迎的原因,主要是作者以生动的语言描写了自己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切利尼写自传的动机与别人有所不同。奥古斯丁、卢梭、富兰克林写自传主要是为了忏悔自己的过错,并通过忏悔来警示世人,因而是属于说教性的。佩皮斯写日记纯粹是为了自娱,根本就没有打算让别人看(原作是用他自己发明的速记符号写成)。而切利尼写自传是为了向世人显示其艺术成就,表白自己的人品,倾诉自己的苦难经历,以便在他死后让人们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做了什么样的事。出于这一原因,我们在他的自传中看不到什么新思想,也听不到多少说教,他偶尔谈到的一些体会和教训也没有什么新意。但读者会对切利尼这个人感兴趣,对他的经历感兴趣,因为切利尼这个人太有个性了,其经历也太离奇了,故事也讲得太精彩了。
切利尼于1500年出生于佛罗伦萨,一生在意大利和法兰西各地闯荡江湖几十年,既结交了无数朋友,又得罪了无数仇人,其中既有显赫的王公贵族,也有地痞无赖。他性情暴烈,好勇斗狠,疾恶如仇,动辄发火,对人非打即骂,杀死的人足有几十个(包括在保卫圣天使城堡的战斗中击毙的人数)。他还致伤致残多人,多次被人追杀,多次遭人暗算,多次被捕入狱,多次险些丧命。他生活放荡,是个少有的双性恋者,不知玩弄了多少女人,也不知玩弄了多少男人,私生子的数目恐怕连他本人也说不清楚。他自高自大,目空一切,在他接触到的人中,除了其家人和他钦佩的米开朗琪罗之外,全都被他骂得一无是处,不是“蠢驴”便是“无赖”。他心灵手巧,多才多艺,喜爱艺术,虽历尽坎坷,对艺术的追求却始终未变。为了追求艺术,他不惜和父亲闹翻,和师傅闹翻,和保护人闹翻,甚至不惜生命。他侠肝义胆,古道热肠,为了给弟弟报仇他不惜杀人。为了照料妹妹和外甥女,他不惜抛弃在法兰西的荣华富贵而返回佛罗伦萨。他还多次照料那些向他求助的人。他铁嘴钢牙,能言善辩,说起话来头头是道,教皇和君主都喜欢和他谈话。他讲故事绘声绘色,以鲜活的佛罗伦萨方言把自己丰富多彩的经历描绘得活灵活现。这样一个人,将自己不同寻常的经历毫不隐讳地和盘托出,怎能不让人对他感兴趣呢?
《切利尼自传》除了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之外,其价值还在于它折射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生活。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产生出一大批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但切利尼是其中唯一留下自传的人,因而就显得更加珍贵。他的描述涉及众多历史人物和当时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的全景,其中关于很多人物和事件的描写是独一无二的,因而又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成为每一个研究意大利文艺复兴历史的人都要参考的重要资料。

-
中二使我快乐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30 14:10:39
-
星尘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30 13:50:51
-
Like A Drum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30 13:50:30
-
麒麟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30 13:4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