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衫短褂都是衣裳
最近官媒回应"长衫文化"火出圈。三年口罩下来,焦虑的岂止是大学生。曾经我们80后,错过了毕业分配,错过了单位分房,自己出生家里被罚光,自己生娃养不起还要被催生,已经是够KB的一代。但现在看看,当代的大学生才更可怜。

话说我们80后是教培机构辅导的第一批学生了。这个影院效应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卷起来的。我还记得小学时有班上有那么几个同学,已经学完初高中的英语和数学了。当时的学霸都很低调,估计家长嘱咐过了他们“不要声张”。但那种优越感和锋芒怎么藏得住。最明显的就是“孤独”他们早早的失去了孩童的那种天真,和同龄人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字写得好,作文写得好,平时独来独往,跟老师互动都很少。后来就跳级的跳级,转学的转学。我们那个时候还忙着傻玩,满操场疯跑。

从那时起,就开始了拼爹拼妈的年代。教育基础带来的人生起点的不同,越发的明显。不过那些所谓的有着稳定工作,按步就班的生活的人。可能在别人眼中是幸福的,但人生真正的意义并不是吃穿不愁,无论处于什么阶级,最终能够实现幸福人生的,还是自己所能为社会创造的价值。
我的小学同学,也是我的好闺蜜,她就从小梦想当一个白衣天使。于是她小学毕业去护校读了中专,后来有升了大专,成为了一名护士,穿着雪白的褂子,每天穿梭在医患之间,做着简单平凡,而又很有价值的事。虽然工作辛苦,但做什么又不辛苦呢? 搬砖有搬砖的苦与乐,当老板有当老板的苦与乐,冷暖自知,人生苦短,开心就好。
高学历在某个时期确实意味着高起点。之前培训行业很火的时候,我们机构去校招,优秀的毕业生起薪就有20W+/年。但是有几个孩子能留到拿到20W年薪呢,还是大浪淘沙,面试上千人,培训上百人,轮岗只有十几人,最后剩下的,现在确实已经百万年薪,带领企业创造几个亿的年营业额。这些,都是生活和工作的历练,更多的是一个人的秉性,悟性和坚持。格局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这一些并不是学历所能带来的。所以我们应该向内看,一个人永远要先处理好的,就是和自己的关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有实现。人云亦云带来的迷茫,没有人能给到解药。
学历和技能就像长衫和短卦,一个好看,一个方便。要说哪个更好,各有各的用场。如果说只有学历而没有技能,充其量也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要说现在文凭值不值钱。这个其实就是供需问题。任何东西,当供大于求,价格就会下降,但其实价值,是看其在所使用的场景发能发挥的作用。比如小小的一口锅,家家户户都有,有时还挺占地方。但是当我们在深山老林中探险,有个能烹煮食物的家当,那就是续命的本钱。看价格,可能都差不多,但是价值是在使用中体现的。

换成是人,也是一样。一个人能力更大,不去用,也是浪费。学的知识再多,花的时间再多,没有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也是浪费。现在大家都读书这么多年,确实在时间、精力、金钱上消耗很大。用投资的角度来看,肯定是亏的。这么多钱如果用来投姿,可能几十年下来也翻了不知多少倍了。但对于人的培养,并不是可以单纯用金钱来衡量的,就像人的价值,也不是通过金钱来衡量的。我们现在就是要倡导多元化的价值评价体系,人生是可以有不同的角度的。每个人都做好自己能做的,会做的,喜欢做的。社会的资源自然会有最优化的解决方案。相反,我们大家越焦虑,越内卷,反而会导致资源的浪费。这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我认为,是大学生也好,高中生也罢,没读书也没问题。大家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力所能及的改变。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小宇宙,只有我们的小宇宙运转正常了,大世界才会更和谐。
是衣裳不用论长短,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别做一只小懒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