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行记 20230224-26
3月24日的周末,我去了佛山和广州出个周末差。此行是第二次来广东,上次还是六年前去深圳。
怎么说呢,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但是作为久居北方的我,实在是遥远而又陌生。我对广东的印象和憧憬基本只有老广的美食,还有近代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地点和事件们。
24日周五,一周前的天气预报就说这周末有大雨,果然在周四的时候,当地组委会就打电话来商量推迟青少年部分项目比赛的事情,虽然准备了室内场地,但是据说是因为怕雷击,所以换了地方。于是这周末不仅下了大雨,还有冰雹和很响的雷。
佛山的机场
不出意料,原定8:15起飞的航班晚点了一个小时,抵达佛山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比赛在佛山和广州两地举行,我把第一站选在了佛山,而佛山的机场依然盛名在外,是个像“长途汽车站”一样的机场,号称全国最小。刚一下飞机,一股潮热的暑气扑面而来,身上的衣服立即像裹在了身上。这个机场是军民两用的机场,从落地前的一小时,飞机上就反复播放不要开遮光板,不要拍照,我就猜到下面有敏感设施,又适逢东南沿海局势不明,肯定要严加管理。下飞机一看,果然到处都写着禁止拍照。航站楼就在营区里,要坐大巴到机场大门口,刚一进门的地方是候机厅,真的就是个棚子,下面坐着密密麻麻的几排乘客,不亚于高峰时的北京站(老站,长安街边上那个)。
这就是我对佛山的第一印象,3月潮热的天气、慷慨的降水和烟火气十足的机场。

如果不发音乐视频,我可能会成为博物区的up主。每去一地,我总喜欢看看此地的山水林草,花鸟鱼虫,这一切都像一本本打开的百科全书,吸引我频频俯身或仰望。忽然想起自己拍了很多张家口山林间的各色野花,改日发出来一同鉴赏。
来之前,我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木棉树,嗯,攀枝花树。此前在厦门、深圳和北京植物园的热带温室屡次见到过木棉树,但是大多是冬季,只能看到笔直高耸的树干和几乎以直角的角度四下伸出的枝杈,没有叶子也没有标志性的花,也没有看到它的果实——木棉。
这次就不一样了,木棉在本就繁密长青的行道树中骄傲侍立,枝头大多结满了火红到橙红色的艳丽的花,而多数还未长叶子。这也是木棉的另一个特点,先开花,后长叶。下面四张木棉树,一次看过瘾...天气不好,拍不出对比度,但气势总还是有的。





另外一种有特点的植物就是羊蹄甲了,也就是紫荆花。来佛山之前,我没想到羊蹄甲居然是这里的行道树?!整个城市最常见的树种应该就是羊蹄甲了。紫色的长者纤细皱缘花瓣的花朵,花瓣被风雨吹散了一地,剩下的花蕊以一种优美的形状弯曲着。树叶的形状也非常可爱,圆滚滚向下垂着,中间分开一道占树叶长度三分之一的开口,有的树叶很大,像姚明的手掌一样大(确信,因为我见过姚明[狗头])。



嘉宝果,你吃过没有?我这次在佛山见到了嘉宝果。这个老板买了一片地,栽了一大片黄花梨树苗,在小院儿门口的门道上,左右各有一颗嘉宝果树。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种树,之前只模模糊糊地好像听说过这种水果,没想到在这次见到了。@水果猎人杨晓洋 老师应该是讲过这种水果的。它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像紫葡萄一样的果实,居然直接长在树干上,像被人挂上去一样。果实里面是像龙眼一样的半透明果肉,不很厚,但是甜,还有果肉紧包着的果核。第一次吃不知道,我就把果核嚼碎了,有那种橄榄一样的涩的感觉。



当然,亚热带地区常见的榕树、樟树、芭蕉和棕榈树也都是这里常见的树种,还有若干我没有搞清楚的树种,例如一种树顶长着显眼的黄色花朵的树。行色匆匆,下次再看。
广府的遗产
关于佛山和广州的人文,我并不知道很多,大多数的内容还是源自于大众媒体和流行文化,舞狮、黄飞鸿、宝芝林、叶问、南拳尽在其列。我的广东同事们,一致认可广州至于深圳更加正宗,而佛山目前已和广州连成一片,佛山到广东就像北京到延庆一样,甚至要更近更方便一些。
广州属于近海地区,但有不至于沿海,所以既减少了来自海上的自然和战事的威胁,又能尽得珠三角地区的优势。这里的人长久以来有做生意的习惯,财富的积累和多元文化的熏陶,使得这里的旧街区交织着本土的宗族和祭祀文化,又有南洋风格的清新小楼,既有助人抵御风雨的骑楼,也有如上海一样在广州街头邻里的租借高楼。来到佛山和广州,你会在某个转角,发现自己走在电影之中,耳畔仿佛响起了亲切的广东话。

或许是气候多雨,街道两旁的人家可以支起棚子而很容易盖住街道,所以房子的间距很窄,使人容易躲避雨水。


光宗耀祖的镬耳屋,极有辨识度的山墙,既增加观赏性,又能适应岭南的气候环境,降温通风。



老广的美食
广东的美食早已名声在外,烧鹅、生猛海鲜、肠粉、靓汤,还有早茶和被称为糖水的甜品们。
烧鹅的脆皮与丰腴细嫩的肉质,加上酸梅酱的加持,确实让人欲罢不能;各色海鲜的清甜弹牙,加上入口满溢的鲜味,也确又海的韵味;各色靓汤是饭前饭后的必备,只见饭端一开,满桌寂静,唯有汤勺与碗碰撞的清脆声响,一碗汤恰似游戏中的疗愈药水,给人一种饱食前后的健康加成。双皮奶、姜撞奶的醇香和细腻,最讨人喜欢,小小一碗让人回味无穷。

航海文化与航海模型运动
最后,说说此行的目的。
全国航海模型公开赛(广东站)在佛山举办。说起航海模型运动您能想到什么?如果我说,这是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开展的99个体育项目之一,您信吗?为什么模型是运动?为什么体育部门要管?这一原因说来话长,要追溯到新中国建国伊始的国防建设与对苏联模式的学习,这一段此处不提,挖坑待填,只说说广东一地的航海模型运动。
珠三角地区河网密布,据当地的同事说,小时后家里是有船的,上学要坐船过河,船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也是这里的文化。
广东省的航海模型运动曾经在全国领先,涌现了众多世界冠军。在仿真航海模型、仿真模型航行、航海模型耐久竞速等项目上颇有优势。此次比赛,即是在老一辈的航海模型教练和运动员自己开辟的小俱乐部内举行的。



俱乐部名叫“向阳红”,得名于建国初的中国第一艘自制科考船“向阳红10号”,而此船也是中国夺得仿真航海模型世界冠军的船型,此船至今存在,全手工的打造,头发丝粗细的桅杆和扶手,在没有3D打印、预制件和机动工具的60年前,不得不赞叹老一辈运动员的高超技艺。


现代的航海模型运动是高度多元化的项目群,包括:
仿真模型-C类(按比例和图纸制作,不下水)
仿真航行-F2、F4类(按比例和图纸制作,下水绕标竞速)
遥控帆船-F5类(无动力,风力推动,靠遥控帆和舵前进,竞速)
耐久-FSR类(类似摩托艇,内燃机驱动,在圆形场地限定时间跑圈计时)
动力艇-F1、F3类(类似摩托艇,电动机驱动,在特定场地限定时间跑圈计时)

是记。
2023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