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
私人记忆中,90年代始于西北十八线城市的国营大厂开始有人离开,班里的同学也跟着家长陆续转学,有的去了河南,有的去了大连,有的去了北京,有的去了苏州,有的去了上海……大概是在春节里,从小一起长大的北京同学家有从巴西回来的亲戚来探亲,带来了一个从没见过的布偶一脸坏笑,后来才知道叫加菲猫。不知道哪天,家属区里装的闭路电视可以收到境外电视频道,后来被默多克收购的卫视中文台和MTV悄悄地渗透到内陆,不但有十分好笑但很不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福星小子》,在雪地里撒点野的崔健和滚滚红尘的陈淑桦,还有从黑白画面都能感受到日本乡窝头蓝天白雪闪瞎眼的《东京爱情故事》。有一天,城里恢复了据说是荷兰人留下来的教堂,家属区的阿姨大妈们开始悄悄信教,从北京同学借的那套人社版《一千零一夜》变成了送,说是家里信教了就不能留“不干净”的东西,后来还因同样的理由从另一个同学那得到了一本人社版《希腊神话》的下册。亚运会那年的元旦,国营大厂们及其附属子弟学校照例要开新年联欢会,那年选定的年级集体表演节目是诗朗诵和演唱《亚洲雄风》,歌词是另一北京同学的家长用厂里的四通打字机打的,领诵的同学据说后来去做了主持人。暑假跟着家长出差去了西安,古迹虽然开眼界,但印象更深的是兵马俑的外国人也不比上海外滩少,还能喝到可口可乐,夜市地摊上卖的书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小菜场里还有卖小乌龟的……开学发现北京同学父母离职一家都回北京了,童年结束了……
在90年代就朦胧的意识到“一个人的奋斗固然重要,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班里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聚散离合不过是在时代发生转折之际本能地顺时代而行,就是没想到三十年后时代又转折了……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