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夜郎侯也如此但却被嘲笑千年
原本是没有离开云南的想法的,后来离开了,来重庆谋生,可见世事多变化。
就跟想要和谁一辈子在一起,当时说这句话的时候是真心实意的,如果努力过了,后来没有成真,其实也没有什么好遗憾的。
有一个成语叫“夜郎自大”,这个成语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
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后汉书- 南蛮西南夷列传》:“西南夷者,在蜀郡徼外。有夜郎国。……夜郎者,初有女子浣于遁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闻其中有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儿,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此夜郎侯即竹王。
在云南生活久了,想不沾染夜郎自大的心态是很难的。
单就旅游资源而言,云南除了沙漠和海洋没有,其他全有。靠天就可以吃饭,不思进取也是正常。
曾经在褚时健种橙子的地方听到一个故事,某企业家说,我功成名就之后就想喝点小酒,没事下河捉捉鱼,过上田园牧歌的生活……当地一愚人听了,表示:你要的那种生活我已经在过了呀……
二者有区别吗,有区别。一个是经历了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之后回归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另一个则根本不知道山水为何物。
也有不服气的人表示,其实夜郎不是自大,人家是真大。

古夜郎的核心虽在今贵州黔西南一带,但是,它的辐射范围曾经是比较广阔的。有资料显示,夜郎古国全盛时期,其疆域东至湖广,西及黔滇,北抵川鄂,向南甚至包括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地广数千里,与西汉初期的版图不相上下,可谓泱泱大国。
这个不服气的人可能是个贵州人,夜郎国虽然没有夜郎侯自己认为的那么大,但似乎比古滇国大或者差不多。
司马迁的原话明明是: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


△滇王金印是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赐予滇国国王的一枚金印,是古滇王国存在的证据。
在这个句子里,滇王才是主角,不知道汉和滇国谁大。
然后“及夜郎侯亦然”,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是:汉使者去夜郎侯的地盘,夜郎侯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
但为啥被嘲笑的偏偏是夜郎侯呢?可能是战略位置比较重要。

西汉的时候,北方的匈奴时时威胁中原的安宁,汉武帝集中兵力常年与匈奴作战,使人力和物力都耗费过大。武帝为此寝食难安,希望能联络西域的大夏国(今阿富汗)来夹击匈奴,以除心头忧患。可怎么联络大夏呢?正在武帝大伤脑筋时,张骞出使西域归来,献上了他从大夏带回的“蜀布”“邛竹杖”等西南物产。
武帝一见顿时高兴起来,说: “蜀布、邛竹杖乃西南物产,今从大夏带回,定是由身毒(今印度)运去。因此从西南必有通往大夏的道路。”当即便下令派使臣前往“西南夷”去寻求道路。

使臣兵分几路进入四川、云南地区。其中一部分翻过横断山脉,在洱海地区被强悍的“昆明族”阻挡,无法前行,就只有留居下来。这期间,他们对当地有了较深了解。回到长安后,将滇池地区的宜人气候、肥沃土地和丰富的物产等等,禀报给武帝。武帝决定发兵征伐“西南夷”。

但是,据从滇池地区归来的将领们说,“西南夷”势力强大,且熟识水战,而中原士兵不识水战,征伐之举必将受阻。汉武帝下令要在长安开凿一个人工湖,称之为“昆明池”,并修造有楼的大型战船,专供士兵操练水战使用。解决了水战的阻碍后,汉军征伐“西南夷”就由被动变成了主动。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武帝派将军郭昌入滇,先征服滇池东北方面劳浸、靡莫等部落,然后大兵临滇。滇人见大势已去,不得不降服于汉朝。汉武帝一方面在滇中心区域设立益州郡,一方面又封其统治者为“滇王”,并赐滇王金印一枚。这标志着从此云南地区接受了中央王朝的统治。
原创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