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饭丨23.3.28-4.2 讲座及旁听课程笔记
23.3.28 Mardi 莫伟民老师 法国哲学研究专题——梅洛庞蒂
·梅洛庞蒂(模棱两可暧昧不清)对于胡塞尔的超越(先验自我);萨特(合理性)
·意义的形成,知觉,身体所承担的用处,lieu;修正了长久以来把意识当作知识的哲学传统;肉身的;
·梅洛庞蒂与萨特的差异:萨特的出发点是描述性的现象学,反思前的我思;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拒斥笛卡尔的实体自我,生成哲学意义;行为的结构【内在的、意识的、虚无化】
·身体哲学的肉化【反对将自身的明晰的意识作为哲学的出发点】【经由身体中介的意识】
·我能现象学;经由有关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反思来自我定位;意识不是“我思”而是“我能”;直接影响力利科的自身解释学和福柯的souci de soi的自我关怀的伦理学;德里达;
·知觉主体的首要意义(一种新的我思):感性经验(如何产生)→引出一种身体性的重要性;经验论掩盖了现象【意识过于贫乏】,向我们隐瞒了我们的生活都在其中的文化世界,视而不见【?为什么】;唯理论仅仅是构造理智结构,使知觉结构变得不可理解;二者都保留了自然的/独断论的态度【意识过于丰富】;
·都不是首要的客观世界的对象;都不仅仅聚焦于知觉;知识的来源问题;共同的问题对象的问题(客观世界在时间上和在意义上都不是首要的);而且二者都脱离了知觉。唯理论取消了事物原有的;意识处于一个结构之中;唯理容易只关注我思而陷入一种固化的先天的独断论;反省哲学与反省意识;恰恰看不到人所在的世界,而不是反思的世界;
·梅洛庞蒂对于经验论唯理论非此即彼的处境的超越;把意识与意识的非反省生活等同起来才能超越我思,走向我能,因此是“模棱两可”的哲学;
·意识的本质就成为了意识的行为,是世界在意识中的投射;意识与世界的关系:一种行为,朝向世界的行为;
·世界不是客观的,也不是观念的,而是(在任何主题化之前的)我与他人实际所处的世界;我向世界的敞开,我与世界沟通却不拥有世界;胡塞尔的走向事物本身并非观念论的走向意识,而是前观念论的、被谈论的世界,前反省的世界、更不是主体综合与构建的世界,而是需要加以描述的世界。同时呈现的两个视角:①我对我,他人对我,自我的视角;②为他的视角;
·如何发现他者存在并发现他者问题?我的存在就不仅仅是意识,而是一种处在境遇中的能被他者发现的存在,处在境遇中的我思;并不用世界的意义取代世界本身;
·我能的具体所指:意识最开始并不是我思;而是我能,我通过我的身体此时此地处于世界上而与他者发生关联;这一事实就必须通过知觉来进行感知;经验与理智都不能发现现象世界,那么既然需要重返现象世界就必须回到知觉;现象世界内在于客观世界之中并作为我与他者、事物的结构系统之中的世界;是一个实际体验的世界,不再聚焦主体性,而是我-他者-世界,这就是梅洛庞蒂所理解的现象域;意识包含在身体之中并接受自在世界的呈现;知觉主体生活在一个与身体、事物的直接交往之中的世界。知觉就是一种世界的联系,感知者与其身体、世界处在活生生的关系之中的。
·象征—表象/表达—投射(筹划,projet)ex-istence;意识的生活(意向弧,投射我们的过去、未来、意识形态与道德的境遇、意向弧相成了感觉与运动机能的统一性)、欲望的生活;
·己身作为中介,体验的绽出、绽放使得一切知觉;内在的世界、身体的沟通;意识投射在物质世界之中并具有一个身体;身体是一个人在世界之中的媒介。通过世界意识到我的身体,从身体也意识到世界;“现象身体”;我的身体并不是我思的对象而是表象的对象,在世界之中的身体问题;在世存在的身体;知觉化身体与在世之间的联系【海德格尔的缺陷】,萨特由此第一次提出了身体性的议题(为我的身体和为他的身体),但是基于意识的现象学,身体就成为了既是自在的又是自为的;
→梅洛庞蒂开始关注的焦点就成为:意识如何介入世界的问题;知觉现象学同时克服了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框架,整个世界在源初的统一性的中介【身体】走向意识的透明化(意识对象在世界中的呈现的中介);
·意向中心的自我—对象—联结二者的身体;意识与世界之间的源初关联
→身体图式与身体本身的综合;身体的总体和部分的层次之上的统一性,而非康德的内外划分(感性与知性);康德把知性带入了想象域;梅洛庞蒂把身体和知觉带入了世界;形式化的内容与身体联系;而非康德式的赋形于质的作用;能够真正揭示出知觉的艺术手段——用电影揭示身体图式的综合作用(协调性);面对声音和行动的不协调,我们对于影片的统一性的维护和保持;意义并不在于抽象的形式结构系统,而是在我们不同的感觉协调之中真正实现的。表达的能力;人的身体具有意指的能力;意义只有在身体图式的源初综合之中才能够实现;意义是生成的而不是赋予的;
·经验论认为词语的意义是经验的联想;唯理论是一种自明的观念和范畴;活生生的声音;根本上是身体之间的关联;通过与身体的作用而生成意义;为什么肖像画通过混合不同颜色就能产生人物情态?理智无法把握颜色,都是建立在身体图式上的创造;体验、模棱两可;感觉与身体的同源性、同时性;
·身体图式:发展(过程);行为的结构(《眼与心》)不断接近文化结构;预设了一种中心化模式(知觉现象学);用构图取代图式概念;如果图式表示对象的本质性的方面,图式表现现象的开放性;传统意识哲学:眼到心;梅洛庞蒂:心到眼;对自身的意识和对他人的意识是同时发生的;避免了无根基性的摇摆;存在与世界的存在同时揭出;
·新的我思:作为知觉的匿名主体,我的世界也是他者的世界;先验主体→进入世界之中的主体间性(处在境遇之中的);模糊的哲学;对于经验论与唯理论的争论点发掘出来;通过采纳拒绝主客体分化的知觉领域,重返现象世界,超越经验与唯理的非此即彼。
·利科:能人问题;谁能;责任伦理;能做什么;能力学(能评价自身的行为);福柯词与物,主体(活着的、说话的、劳动的人);性史第三卷:自身而不仅仅是自我;语言问题促进现象学转向结构主义;知觉意识不是萨特自为存在的意识;具身认知、延展认知
·Pre 梅洛庞蒂对于理性和合理性的论述;
·感性对于理性的反抗【粗糙的说法】源初的生活经验具有更丰富的意义;理性本身所带来的一种绝对的目的论维度;
·d'accord与符合论的真理观;回到知觉的观念、对于理性的一种新的理解;需要完成的无限;朝向某种目的的无限;(可以参照亚里士多德对于无限性的理解)世界统一性的新概念;知觉场之中的形构;
·源初的意义转向观念论式的确证的意义(已经是apres coup);foi(作为信念)与croyance(对于事实的既定接受,宗教意义,担保)的区分;自身奠定的合理性(没有预先给定的合理性,合理性是取决于自身的创建,并不是任意的);如何承担起合理性;合理性并不是外在的被给予的;
·数学思想的历史是理论建构的历史,但是这个历史的发生学机制是可以被还原为知觉的层次的。
23.3.29 Mercredi 吴增定老师 海德格尔论技术时代人的处境和危机
一、海与技术问题
·海对于自身时代的技术发展的诊断:《明镜》的采访
(1)“物”的消失(原子弹对于物的摧毁,对于物的潜能的释放;月球的祛魅),诸神逃遁(荷尔德林),一切成为人所认识、控制和利用的对象,甚至成为备用资源(Bestand)
(2)人自身被连根拔起(依靠艺术、神话想象的未知世界的消失),成为一种备用资源;
·海对于技术的分析与批判的整体思路;
(1)既不是法兰克福学派式的社会政治批判(技术与资本、工具理性),也不是保守主义者的宗教和道德批判(技术与撒旦);
(2)现代技术代表了一种现代的哲学思想态度:现代的主体性的形而上学,人作为主体将一切事物或存在者都看成是一种可认识的对象,并且最终可以被征服、控制和改造,成为资源储备。(《世界图像的时代》)技术的特点在于“stand”、置于前。
(3)现代技术的古希腊渊源:“对存在的遗忘”
①将存在误解为存在者,存在论差异的忽视;
②存在者的存在之本质被理解为人可理知的、符合充足根据律的、符合因果律的,一旦发现事物的因果关系就能认识存在者,
③存在者不仅可以被认识,而且可以被控制、改造和利用;这就是现代技术的哲学根源;
·技术问题与存在问题
·存在者的存在:从一种不显现(遮蔽、隐藏、锁闭)的状态中显现、敞开、aletheia、给予;存在者作为显现就固化为了某种现成的事物;
·Techne作为一种存在者之显现、无蔽或敞开的方式。但这种显现方式的隐含弊端包含了某种人为性。用人为的手段掩盖、扭曲甚至遗忘了存在者的自身显现(存在)。
二、海对于存在问题的思考
·存在论差异:
·存在作为Sein包含了不确定、可能性、未完成、变化,不可把握,暗含一种Zeitlichkeit(瞬间的绽出、涌现、时机化、到时等)es gebt...(描述事物的时候同时给出,不确定性、可能性、未完成、变化)
·存在者:现成确定的显现者、对象、事物或实体。
·对存在的遗忘→把存在者的存在(显现、成为)看成是一种现成和确定的存在者。
·人与存在的关系
·前期S&Z:生存论的视角,从此在(Da作为表现和展开)去思考一般意义的存在问题;Zu-sein, Existenz;一般意义的存在者之存在就变成了人的存在,是向着死亡和终结的存在;
·后期:存在者的存在是一种自身显现或给予;人作为Da-sein,要么①把显现者和给予物当成一种现成或确定的对象加以把握,甚至去控制和利用,这就是技术的本质;要么②对于存在者的自身显现或给予保持接受、看护和敬畏的态度。“泰然处之”
三、海对于技术的具体分析:《对技术的追问》
·古希腊人对于techne的看法
(1)技术是一种解蔽的方式:技术将存在者从遮蔽状态中带出来(Her-von-bringen,生产),使之进入在场;
(2)技术与自然的区别:
·phusis:自身涌现(aufgehen),自身显现,自身从遮蔽状态中进入无蔽、敞开或在场;
·techne:人为地使之自身涌现或显现,使之脱离遮蔽状态进入敞开或无蔽状态。自然生长。
·现代人的自然反而恰恰是一种最为彻底的“技术”
·现代技术的特点:
(1)促逼(Herausfordern, challenge forth)(比如原子弹对于原子结构的强行打开,比如水电站对于流水的势能的强行制造)
“此种促逼是向自然提出蛮横要求,要求自然提供本身能够被开采和贮藏的能量。”
(2)集置、座架(Ge-stell, in-framing)
·座架的基本含义是:把一切存在者都摆放在人面前,以便人能够认识、控制、征服和利用;
·“我们以‘座架’一词来命名那种促逼者的要求,这种要求把人聚集起来,使之去订造作为持存物(Bestand)的自行解蔽的东西。”
(3)与座架相关的一系列概念:摆放stellen
·bestellen:预定、定置
·herstellen:制造
·Vorstellung:表象,vor-stellen;技术与表现的联结;
·希腊意义上的自然已经丧失,一切都是技术与人为;
·现代技术与现代科学的关系
·技术是对科学的运用,这是一种错误的预设;科学当作技术的理论延伸,同样是错误的;二者是现代性的共同起源,其哲学基础都是把所有事物都当做对象加以认识、改造、利用的主体性形而上学;
·座架不仅仅是现代技术的本质特征,而且是现代科学和哲学的本质特征。现代科学作为一种认识,就是把存在者的存在变成一种现成的存在者,表象为一种对象;进而言之,现代技术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种笛卡尔以来的哲学或形而上学——现代的主体性形而上学;
·主体性的形而上学:把存在者的存在不仅看成一种现成的存在者或显现者,而且看成是主体的表象设定(存在就是被cogito感知,主体化的开始);而在尼采那里,存在者的存在变成了权力意志的创造和价值设定(征服);那么存在者的存在便被彻底遗忘了。(尼采哲学为现代的技术提供了最好的辩护)
·希腊人对于存在问题的发问同时是对于存在的发现与遗忘;预设了一种现成性的答案;在形上学的历史中逐步加深和彻底遗忘,这就是现代技术的本质;
四、现代技术对存在的遗忘
1、柏拉图:存在者的存在或显现等于idea
·理念的本意是外观idea,观看eidos、eido;Aussehen;自行显现与自行涌现;
(1)从显现到外观;导致显现出来的外观当成显现本身并加以取代;外观从存在本身变为存在者、变为本质、变为事物的内在结构;
(2)从外观到“看”;理智的看,(笛卡尔以降,把我们对于事物的Vorstellung、思想观念意识取代事物自身,观念论传统)
(《柏拉图的真理概念》)
2、基督教:存在者的存在等于被创造
·上帝:创造者,既是存在者的存在,也是最高的存在者。
·世界:受造者;
·在现代性的社会中依旧对于世界的认知之中保留了“创造”;可以类比作现代的上帝;《利维坦》:国家是为人所创造的
3、笛卡尔:存在等于“被思想”、“被表象”
·存在者的存在——被思想的存在或被表象的存在(广延);
·对于对象的认识以数学为原则;数学是自然的语言,现代科学的第一原则
4、尼采:存在等于权力意志的价值设定
·西方形上学的最极端形态:权力意志的形而上学
·对存在的遗忘达到了最彻底的程度;
五、现代技术的后果及其反思
·对于世界计算取代了对于世界的理解和思考:后期《什么叫思想?》现代意义上的思考反而仅仅是计算
(1)Denken:对于自行显现的接受,对于给予的感谢和敬畏;Danken
(2)计算:没有任何不显现之物;一切显现都成了人的计算和算计
·虚无主义(存在的遗忘,用计算取代了思想和理解)
(1)诸神逃遁;
(2)人失去了庇护之所
·可能的反思
(1)态度的转变
(2)等待(?)
23.3.30 Jeudi 孙小玲老师 自律的两难:对自律规范性解释的一个考察
·从法则到自由;
·自然/自由的要素与法则/nomos的要素;自我立法;从卢梭的自我立法延伸出的自由观念;
·但是自我裁断与责任本身构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张力(Allen Wood);应当是理性的立法而非意志的立法;
·第一批判给出的自由源自于始因,由此带来因果律的必然原则;
·意志:私意与公意la volonte generale;
·直接的先验自由是上帝所具备的;


·《奠基》第三章:用理性法则(作为nomos)来解释自由(意志)→自律作为一个规范性概念;
·Oliver Sensen的解释
(1)自立法可以理解为经验自我的自我规定,以及规定自身目的的能力和权利;但这一自我规定和选择不具有对他者的约束力,甚至对自身也没有约束力,因为我们可以任意接触法则规定的责任,因而不具有普遍约束性;
(2)自立法中的自我是先验的自我与本体的自我;自立法是本体的自我的立法;这确立了先验自由的法则,但是这必然会导致直面本体的形而上学的困境,以及包括本体自我/意志活动的不可理解性,以及意志本体如何影响经验/现象自我的问题;此外,本体自我所具有的绝对自发性—自因—始因—自由如何与道德法则的普遍必然性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问题;这一解读实则无法解决自律所面临的困境。
(3)自立法指的是立法行为,亦即理性自身不依赖外在的事物的自我立法,并没有任何意义上的人称性/人格/自我;意志自律所关注的仅仅是法则的约束力的来源而不涉及法则的内容本身;(传统意义上的自然法);自律意味着法则的约束力内在于理性意志;
→那么如何解释法则的内容的来源?
·Sensen的解释尝试:三种获得法则的路径
①通过普通道德理性知识的分析得出法则(奠基第一章)
②实用论证(pragmatic argument):人具有一种非社会的社会性,需要依靠普遍法则的仲裁来缓和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③(先验)自由论证,主要诉求于原因性和法则性的关系(奠基第三章第一节)
·为什么要按照普遍法则而非个人欲望去生存?
·Andrew Reath的解释:
·Sensen的解释仍然没有真正缓解自由/自立法与法则的普遍性之间的张力;reath就此提出了一种规范论解读:定言命令成为了理性意志/实践理性的构成性(constitutive)的原则,我们对于理性意志/实践理性概念的分析本身就能够得出道德原则的内容;e.g. 参与足球游戏本身就意味着以足球的游戏规则限制自身的承诺(确实自由被限制,但是依旧保留了选择参加与否的自由);可是道德法则的强制是绝对的强制;如果这一强制之下仍然留有自由的余地,那么这一法则就必须是自我的立法,否则外在的强制就会剥夺自由本身。
·虽然第一批判中的确从纯粹理性概念之中推导出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先天法则,并由此和道德的先天法则相对应,但:

·奠基的上升路径并没有借助先验自由也没有借助纯粹理性的概念;因此大多数学者选择从一般的理性行为者的概念分析和反思推导出定言命令的路径;他们作为rational agency能够自由地选择自身的目的而且能够理性地规划达到目的的有效手段的意向性/目的性的行为者;首先其准则以假言命令出现;(分析性的,Reath,因为这与行为者的因果性维度之间具有概念性联系)
·但是Reath也指出,如果理性行为者的目的是由欲望而非对于善的普遍有效的判断来设定自己行为的目的,这样的一种形式的理性与行为理性并没有明显的不一致性;因此并不能够从理性行为者的概念本身推导出普遍性法则;
·实践理性的怀疑主义(科思佳德)
→由此带来解释的(explanatory)理由与规范性理由的区分:

·从自我的欲求走向定言命令所具有的普遍性形式(前提是如果这种正当性证明是完整的);完全的正当性证明的实践是不可避免的;理性必须同时是一种正当性证明的能力;

·Reath对于Rawls《政治自由主义》的借鉴:
·罗尔斯区分了理性rationality和合理性reasonableness;前者是工具和目的性的,后者则更近似于康德意义上的实践理性;理性预设了合理性,合理性则从属于理性(无知之幕中的人是单一理性的)(罗尔斯仅仅给出了一个政治上的证明)
·科思佳德《规范性的起源》基于理性行为能力概念对普遍性法则的推导(意志主义):从自由谈论法则;Reath则用理性主义的路径取代了科思佳德的路径;义务论版本的实在论,而非Allen Wood的价值实在论;Reath将康德的意志自律理解为理性自律,甚至认为康德的意志自律甚至是一种类比的表达;拒绝意志概念的规范性解释拒斥了可能暗含的意志主义与个人主义的解释;

·任性不能够成为选择的自由能力:

·规范性解释的问题:
1、为什么激励和规范发生冲突的时候,恰恰是规范具有绝对的约束力?为什么高更成为画家的欲望比服从普遍的规范性概念的约束力更低呢?从两种理性的能力并不能推导出定言命令的绝对优先性;
·但是康德的纯粹理性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证明的能力;


2、这样会导致意志仅仅成为了一个纯粹的名称,甚至能够被实践理性所取代;

罗亚玲老师评议:
·实批前言:有关意志自由的问题在理性的思辨运用里面只能是一个假设/预设,只有进入实践理性批判以及理性的实践运用之中方能表现其实在性;在此语境之下的规范性解释是合适的;我们“应当”可能表明我们做不到;因为我们具有出于偏好的动机,会导致欲望与规范性法则的冲突;法则对于我们行为要求的绝对必然性与绝对优先性的来源何在?
·“对法则的敬重”;自我立法;自律的一方面是自我立法、一方面是自我服从,因而自律是立法与服从的统一;人的双重规定性(感性与理性)(引出了两个视角、本体与现象的先验区分);立法的自由面与服从面可以通过人的双重规定性本身得到处理;法权义务的外在强制与德性义务的内在要求;
·对于一般人而言,服从并不是自愿的(经验和日常世界);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可能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的。
钱康老师提问:
弱的形而上学解释的强的证成(不预设一种实践的先验自我,规范性解释所可能存在的问题,对亨利希所预设的先验观念论的回应)与强的形而上学解释的弱的证成(康德可能出发的立场)之间是不同的;
孙老师回应:
·“自由地服从”的困境;两个“世界”的先验区分;亨利希所构想的实践与自然的沟通。(其实并没有真正回应这个问题);康德承认道德自身,而并不认可共同利益(否则导向一种目的论维度)
23.3.31 Vendredi 贺腾老师 中世纪哲学研究专题
·东方教会、卡西安
·谢林之后对恶的范式讨论发生转变,《自由论文》;巴尔塔萨、薇依;
·奥古斯丁“意志的锁链”;预知与必然;文本互照《上帝之城》第五卷;对应西塞罗《论命运》de fato;存在着一对张力(要么承认世界被决定,要么不被决定);
·没有被决定,则成为无序的,世界完全混沌,则我自身的行为也是无法得到担保的;因此要有预知,要有奖赏;共融论,
·自由主义:principle of alternative possibilities;决定论的自由;共融论的自由:世界具备结构与秩序、另一方面有自由意志,否定自由论的PAP原则
·harry frankfurt;强的框架之下依旧有自由;
·tobias hoffman:freedom without choice;
·半佩拉纠依旧有神人合作,奥古斯丁则必须要求一个上帝的恩典;
·古希腊晚期对于世界样态的描述:斯多亚(悲观的、命运无常的、充满宿命的决定论)、世界缺乏灵魂可言(物质性的灵魂,pnuema,necessity);新柏拉图的预知概念(Providence,pronoia)替代斯多亚的决定观;自由意志的探讨(阿芙洛狄忒?《论自由意志》);神学的意义上预知概念仍然包含神对于人的恩宠和看护;
·“柏拉图作为ironie,并没有真正的教导”;Heinrich Doerrie(hypostasis概念的考察)徐龙飞《形上之路》;
·thymos的影响,flesh(包含一种意志的认同);原罪下的人所面临的困难;
·《反朱利安》;与早期的论自由意志进行对比;论自由意志:规范性的角度,先不考虑原罪,
·论自由意志第一、二卷:就其本性而言,理性高于身体(偏形而上学角度);第三卷:偏向现实的生存情境,不可避免地受到身体的影响,亚当夏娃、天使降临作为一种思想实验;
·第三卷19.53 耶稣作为道德的模范examplum;亚当夏娃犯了罪,为什么我们还要承担?这恰恰是上帝的公义的体现(罪的惩罚),不仅仅是施与惩罚,而且向我们指明了一条拯救的道路(耶稣的福音真理);处于无知和困苦之中并不是我们的罪责,有Sin的话必须是有意志的参与的;拒绝了唯一者也是罪(依旧涵盖了一种意志的主动选择性);古代晚期,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处于情感的状态之中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病,pathos;不动心的apathos作为一种心灵宁静的状态;图斯库鲁文集,哲学作为治疗的工具;基督教之中则需要把疗伤的功能诉诸耶稣;合作式的恩典的模型(所有的人之中都在亚当之中犯罪,但是依旧具有道成肉身的恩典)→需要寻求、主动接受上帝的恩宠、同时包含恩宠和意志的主动参与;奥古斯丁对于意志的两个层次的区分:①voluntas/will意欲、意志、困苦的,受到肉欲影响的,并不必然是朝向真理的状态,但是上帝提供了一个战胜错谬的知识的形象;②free decision,基于自己的自由决断来追求它,寻求我们所不知者,基于自由决断来接受恩宠,合作的,上帝的作用在于给出一个摹本(耶稣基督);418年之后认为上帝的恩宠是破坏free decision;《反朱利安》中强化了上帝的恩典的作用,【圣子论关乎救赎史,从notion of human一个全然的人的意义上来认识耶稣基督;圣灵论关乎爱,关乎心的概念,圣灵影响了自由决断(《论三位一体》)】
·19.54使用罪的时候的两种意涵:①真正犯罪;②原罪;同名异义;人性的同名异义:①完满的人性、纯洁的人性(受造之初,正直且虔诚的人去面对上帝);②被破坏的人性,完全不同的内涵。
© 本文版权归 Philosofake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
林中路漫步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06 23:00:08
-
llllllllllllll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7-06 00:04:21
-
豆友1267328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6 23:40:29
-
chaosmori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3 05:30:09
-
森_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2 21:58:46
-
豆友221448800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2 21:22:50
-
VioletViolet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2 20:46:13
-
Juliette.YC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2 20:26:15
-
谓词逻辑受害者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2 20:07:21
-
拉奥孔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2 20:04:25
-
豆友265044224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2 19:53:06
-
似水年华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2 19:48:54
-
μονόστιχοι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2 19:47:02
-
豆友265570755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2 19:44:58
-
Evald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2 19:42:17
-
Solinus Gnaeus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2 19:36:00
-
blueorange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2 19:34:22
-
三拾七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2 19:34:05
-
地上丝绒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2 19:33:58
-
別畫秋山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2 19:33:23
-
奶龙蠢蛋一个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2 19: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