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12杨洋、于翔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演绎贝多芬
指挥:杨洋
小提琴:于翔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在指挥家杨洋的带领下,携手小提琴演奏家于翔,带来三部充满贝多芬式英雄气魄的音乐作品。勇气、力量与英雄情结,始终是贝多芬音乐中最令人心潮澎湃的组成部分。
上半场
一、《菲岱里奥,作品72号 - 序曲 Beethoven: Fidelio, Op. 72: Overture》
创作于1804-1814年,是乐圣贝多芬唯一部歌剧。歌剧《菲岱里奥》中,主人公是一位深入虎穴,以身犯险的英雄人物。
此曲干净利落,气势如虹。
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1》,作于1806年,是专为当时维也纳剧院的第一小提琴手克莱门特而创作的,并由克莱门特于1806年12月23日在维也纳首演。这部小提琴协奏曲属于他的中期作品。同一时期问世的还有第四交响曲、第四钢琴协奏曲等,它们都与贝多芬以前的创作有明显的不同,其中第一乐章的篇幅已相当于乃至超过莫扎特的大多数协奏曲的三个乐章,在贝多芬自己的协奏曲中也属于最长的乐章。同时,这也是贝多芬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被认为是所有小提琴协奏曲中最为优秀的一部,自古以来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是世界小提琴音乐宝库中的珍品,与勃拉姆斯、门德尔松、柴科夫斯基的作品并称为“四大小提琴协奏曲”。其旋律柔美、格调高雅、规模宏大,颇具王者风范。
然而,在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前,这部作品也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考验。在初演以后,几乎没有人再对它回顾。其中的华彩乐段,并不像钢琴协奏曲那样由贝多芬亲自谱写,而是留给各式各样的演奏者谱曲,其中较常采用的有约阿西姆、奥尔和克莱斯勒等的手笔。当年贝多芬作曲时,正值他与他的学生,匈牙利的伯爵小姐勃伦斯威克产生了深深的爱情,并在她家的庄园度过了快乐的夏天。他一生中这“最明朗的日子的香味”便渗透在贝多芬这部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中。
第一乐章,D大调,4/4拍,协奏风格的奏鸣曲式。由定音鼓以节奏均匀的四分音符弱奏,引出明朗而宁静的主部主题。这是协奏曲文献中最独特的写法之一。主部主题带有深切的探询意味,一直在奇妙的宁静中曲折地游动,随后呈现的副部主题旋律明澈柔美,从容匀称,是一个优美而宽广的歌唱性旋律,充满了温暖和喜悦,飘散出美丽花朵的芬芳。贯穿于整个乐章的戏剧性似乎暂时被一种清澈、辽远的宁静和崇高境界所取代。其弥漫的安详情绪,令人想起莫扎特。本乐章最后部分的华彩乐段是由不同的演奏家谱写的。
第二乐章,抒情的慢板,G大调,44拍子,变奏曲式。优美的主题由加上弱音器的弦乐群单独呈示,充满舒缓恬淡的气氛。主奏小提琴以华彩的风格翩翩上升、下降后,旋律如歌般地呈现出来。
第三乐章,回旋曲,D大调,6/8拍,回旋曲式。这是一首活泼有力的回旋曲,主奏小提琴旋律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延长记号之后,主奏小提琴展现了它精彩灿烂的技巧,反复出现的主要主体充满民间舞蹈的淳朴色彩和充沛活力,洋溢着欢乐和热情,穿插于其间的插部则在统一的格局与情调中展现了对比和变化。最后终于进入了炫耀琴技的华彩部分。此部分结束,音乐以回旋主题为基础,达到光华灿烂的高潮巅峰,结束全曲。
(于翔,1988年10月27日出生于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中国当代青年小提琴家,多次在重要比赛中获奖。就读于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2010年获得梅纽因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青年组第一名。2019年获得阿韦里·菲舍尔音乐职业大奖。)
下半场:
贝多芬《D大调第二交响曲》(Symphony No.2 in D major,Op.36)
1802年创作,该曲充满着宁静幻想的诗情,歌唱般的情调,具有一种美感。是一部记录着他人生蜕变,蕴藏着勇气与乐观精神的不朽之作,全曲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极缓慢的引子。它庄严、明朗,富有色彩。主部为D大调“灿烂的快材’,雄伟壮丽。第一主题由全体茁乐器奏出,表现了一种刚强无畏的精神,似乎以一种疑问的口气在问:“生活的前途怎样?”接着乐队全奏出强有力的答句,表现了奋勇前进的态度。随后一个小结尾,呈示部就结束了。第二部分是展开部,在这里可以听到第一主题的发展和第二主题的变形。再现部中所有的主题再次出现,经过一个较长的结尾,音乐在响亮的和弦中结束。
第二乐章:A大调,奏鸣曲式。这是一个慢板乐章,表达了作者对幸福的美好幢憬。 第一主题是由弦乐奏出抒情、优美且魅人的曲调,第二主题由小提琴呈示,这是抚慰般平和的旋律。展开部以第一主题为主,艳丽、爽朗。再现部变换了乐器,造成华丽的高潮。这是歌曲般典雅的乐章,洋溢着崇高的感情。
第三乐章:快板的诙谐曲,D大调。诙谐曲大体上继承了小步舞曲的曲式和节奏,但速度却快得多。这是充满愉快嬉谑之情的乐章,由主部和中段构成。诙谐曲主题仅由三个音反复而成,却显得五光十色。中段是民谣般流畅的曲调,最后又回到开头的诙谐曲主题上。
第四乐章:终曲,非常活泼的快板,D大调。它充满愉快的气氛,具有满怀信心、勇往直前的精神。乐章一开始是生气勃勃的第一主题:接着是抒情的第二主题。在这个乐章里,作者创造了一种富于战斗性的力量,告诉人们:“一切都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