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国与吾民
《林语堂的英文著作《吾国与吾民》》陈再明23.4.5
这一本由赛珍珠作序的《吾国与吾民》,是林语堂在美国发行的英字作品,也是他享誉世界文坛的第一本杰作。作者在《自序》里,借孔子的话说:″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因为他写这本书,″冒犯了许多阐述中国的著作家″。林语堂究竟写些什么中国的东西,冒犯了国内的作者呢? 林语堂用这一句话,作为开场白,他说:″中国实为现世界中一最大之'不可思议',原由倒并非因为她的年龄之高大与境域之辽广,她无疑是地球上最不能和衷共济以排万难的国家。(指他所处的上世纪抗战前的中国而言。) 《吾国与吾民》一书,共分九章六十节。 第一章 中国人民 第二章 中国人的德性 第三章 中国人的心灵 第四章 人生的理想 第五章 妇女生活 第六章 社会生活和政冶生活 第七章 文学生活 第八章 艺术家生活 第九章 生活的艺术 一,中国人民 中国在文化上是年老了,而种族的生命却是还年轻。中华民族受了孔子教化的冼礼,虽经过了很长很长的时期,这个民族的生命好像倒并未达到成熟衰老的年龄,而享受着绵长的童年生活。 粗暴豪迈之北方,与柔荏驯良之南方,二者之异点,可以从他们的语言音乐与诗歌观察而得。你可以把陕西的歌曲跟苏州的歌曲作一对比,立可发觉其绝然不同之差异。一方面陕西歌曲声调鏗锵,乐器用击筑拊咯板而和歌,音乐高亢而嘹亮,颇类瑞士山中牧歌,歌声动则回风起舞,似在山巅,似在旷野,似在沙丘。另一方面则那耽安淫逸之苏州的低音歌曲,其声调鸣咽哽隘,似长太息,似久困哮喘病者之呻吟,因其勉強哼嘘而成顫抖之音律。 二,中国人的德性 中华民族的德性,则可以举出下列种种特征:{一)为稳健,(二)为淳朴,(三),为爱好自然,(四),为忍耐,(五)为无可无不可,(六)为老猾俏皮,{七),为生殖力高,(八),为勤勉,(九)为俭约,(十),爱好家庭生活,(十一)为和平,(十二),为知足,(十三),为幽默,(十四),为保守,(十五),为好色。 上述一切性质,都可以统括起来包容于"圆熟″一个名词里头。而此等品性的活跃与罗曼斯的人力量。它们所显露的文化品性好像是含有以支持力和容忍力为基础之特质,而没有进取和争胜精神的特质。 三,中国人的心灵 中国人之心灵不能谓为缺乏创造力,他们的发明才能则与中国工业相等,滞留于手工艺阶段。由于发展科学方法之失败,和中国人思考之特殊性,中国人在自然科学方面是落伍了。著者深信倘能适当利用外来的科学方法,予以充分之研究便利,中国自必亦能产生大科学家,而于未来世纪中一显其好身手。 四,人生之理想 中国人文主义者却自信他们已会悟了人生的真正目的。从他们的会悟观之,人生之目的并非存于死亡以后的生命,因为像基督所教训的理想谓:人类为牺牲而生存这种思想是不可思议的;也不存于佛说之涅槃,因为这种说法太玄妙了;也不存于事功的成就,因为这种假定太虚夸了;也不存于进步而前进的进程,因为这种说法是无意义的。人生真正的目的,中国人用一种单纯而显明的态度决定了,它存在于乐天知命以享受朴实的生活。尢其是家庭生活与和谐的社会关系。曩时,启蒙的学童所习诵的第一首诗即为下面的一首: 云谈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五,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 中国向无固定的阶级之分,没有所谓贵族政治。中国未曾有任何家族足以自夸其祖先在过去五百年中能拱坐而食,未尝一劳动其手足像奥地利赫斯堡王族者。中国社会依着士农工商的次序而分成四个阶级。中国一向滞留在农业社会的阶段。士农工商四个阶级间的互相往来,不受阶级意识及势利心的破坏。一位高等官吏可以很和气亲睦地,跟一位木匠师傅对坐品茗,谈天说地,这是很平常的,或许比之英国大地主的家人跟佃农说话较少虚文。 六,文学生活 中国的古典文学中,优美之散文很少。不差,确有许多声调铿锵的文章,也有不少散文诗式的散文,显然是可歌的。此种散文诗式的散文风格至五六世纪骈俪文而大坏。骈俪文以四字句六字句骈偶而交织,故称为四六文,亦称骈体。但无论是骈俪文,散文诗式的散文,都不是优良的散文。所谓优良的散文,著者的意見乃系指一种散文具有甜畅的围炉闲话的风致。这样的散文,必需用现行的活的语言,才能写得出来。使用文言,虽以其特殊劲健之风格,却不能写成优美的散文。好散文一定要能够烘托现实生活的日常的事实。好散文不应该太文雅。总之,好散文一定要条畅通晓而娓娓动人,并有些拟人的。 七,艺术家生话 要了解中国艺术,必自中国人所讲究的气韵或艺术灵感之源泉始。西洋艺术家一例地把女性人体当作完美韵律的最高理想的客体看待。而中国艺术家及艺术爱好者,常以极端愉快的态度玩赏一只蜻蜓、一只青蛙、一头蚱蜢或一块峥嵘的怪石。西洋艺术的精神,好像是较为肉体的,较为含热情,更较为充盈于艺术家的自我意识的。而中国艺术是爱美之神阿波罗的艺术,像中国的绘画一样,常能充分运用气韵的妙处。 八,生活的艺术 十七世纪李笠翁的著作中,有一重要部分,专谈论人生的娱乐方法,叫做《闲情偶寄》,这是中国人生活艺术的指南,自从居室以至庭园,举凡內部装饰、界壁分隔、妇女的妆阁、修容首饰、脂粉点染、饮馔调治,最后谈到富人貧人的颐养方法,一年四季,怎样排遣忧虑、节制性欲、却病、疗病,结束时尤别立蹊径,把药物分成三大动人的项目,叫做″本性酷好之药″、″其人急需之药″、“一心钟爱之药″。此最后一章,尤富人生智慧,他告诉人的医药知识胜过医科大学的一个学程。这个享乐主义的剧作家又是幽默大诗人,讲了他所知道的一切。他的对于生话艺术的透澈理解,充分显出中国人的基本精神。 九,林语堂《吾国与吾民》读后感 当我读完这本,将近一个世纪前的林浯堂大作,使我想起在同一时期读过的,一本阐述日本国与日本人的《菊与刀》。这两本书的共同点,就在一针见血的解剖自已的国家与自己的民族。虽然时隔将近一个世纪,其言犹新、其书犹优,这是今日仍把这本《吾国与吾民》拿出来读一读的原由。所谓温故知新,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尤其,林语堂在将近一个世纪前,就在推广李笠翁(渔)的″艺术生活″,还推许为″中国人的基本精神″,这是何等的有先見之明!林语堂的伟大,就在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