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听的人生,也许是灵感的来源
周日下午去朋友家,见到了那个幻听的男孩。
初三,16岁,因为幻听休学在家。之前已经去精神病医院做过检查,医院建议住院治疗。去看过心理医生,建议做一个疗程的集体活动干预。做过脑部CT,没有异常。后来也因为孩子坚持提出要再看下耳朵,在医院做过耳科专门的检查,耳部里面的确长了一个小包,导致耳朵不舒服。但并不是幻听的原因。
陪他来的是他妈妈,非常年轻。孩子长得较成熟一些,看着说是姐弟也不为过。
我们朋友家一楼书房户外花园边,那天天气晴朗,春天户外花草葱郁,坐在那里,也会让人心情也舒畅。之所以选择户外坐着,是因为朋友说这个孩子每次去她家,都愿意坐着这个户外的地方。我也就尊重他的习惯,我面对着书房的大落地玻璃坐,把朝向风景的位置让给他和他妈妈。
因为之前的一些背景情况,朋友提前给我说了一些。有一些背景情况,我也就不用再问了。
我更多的是跟他聊天,了解他最近休学在家,一般都做什么,自己平时喜欢玩什么,都有哪些兴趣爱好之类的。
这个男孩比较腼腆内向,话很少,声音较小,略有点含混不清,但表达基本还是清晰的。
在聊的过程中,我知道他喜欢下中国象棋,是他父亲两三年前教他的,如今早已已经下不过他了。男孩经常是自己在网上下棋,除了下棋,也爱玩魔方,据说玩得不错。此外就是看小说,喜欢看玄幻小说。问他是否喜欢唱歌或听歌,他说喜欢,喜欢抒情一点的歌。问他有没有喜欢的明星,喜欢邓超。我问他为什么喜欢邓超?因为邓超有意思,比较好玩。
当说到自己喜欢的事物或人的时候,他的脸上都是充满笑意,偶尔会有一点害羞的神情。
我问他是否喜欢户外运动,他说也会,户外运动对身体好。我说那你做些什么户外运动?跑步还是散步?他说会跑步。他妈妈在旁边笑。我问他多久一次?一个星期跑几次,他不好意思说不一定,我笑着说一个月呢?他笑说,可能一两次。我说那真的不算经常运动。打球呢?他说也打,我说跟朋友一起吗?他说不是。我说你自己打得玩?就是投篮玩?他笑,也不经常。
我笑说,估计你还是喜欢室内的时候多吧。他和他妈妈都笑了。
我问他幻听的频次高吗?他说有的时候多,有的时候少。
我问幻听对他影响大吗?就是会感到很不舒服吗?他说,还好。也不会很不舒服。
我问幻听主要都是什么内容,能不能给我举个例子,比如说在什么情况下听到过,说了些什么。
他说下棋时候会听到,我会听到它们说:你很厉害,你是一个象棋大师。
我和他妈妈都乐了,我笑着说,那挺好的,都是夸你的,听着这么说的感觉是不是还不错。
他也笑了,说是的,感觉还不错。
我说那还有什么时候听到过。
他说上课的时候,有时候做题的时候也会。
我问上课的时候会说什么?
他说 它们会有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我就会听着它们在讨论。我说那它们说得有道理吗?他说有的有道理,有的好像也不对。我说那你会综合它们的说法考虑吗?他说是的,我会参考它们的说法。做题的时候也是一样。
我笑着说,那很好,你比别人多了好些智囊团,遇到事情的时候有一堆参谋在帮你出谋划策,做题的时候也不是你一个人,还有好些人在帮你讨论做题思路,感觉挺好的。
他也笑,是还挺好的。
我又问他那一般是正向让你听着开心舒服的时候多?还是听着不舒服的时候多。
他说一般都是正向的多,还是开心的表扬的多。
中间我们还聊了一些细节,也都主要是围绕这些内容在聊。
最后我问他,如果有可能,你是愿意用哪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语言说话的方式,用文字写作的方式,还是绘画表达,或者是唱歌。他想了想,笑说:还是说话吧。
我说可是你很多时候说出来的内容很少,大部分都是问一些,才说一点。是不是你内心有个小剧场,其实随时在心里上演很多剧。有很多内容在你心里说,虽然你没有说出口,但你感觉已经说出来了。他不好意思的笑,点头说:可能是这样。
我最后跟他和他妈妈说,其实产生幻觉、幻听也并不是罕见的事情,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一定相同。就拿我自己而言,我初中的时候也有过类似情况,我是产生过幻觉,但可能是因初二住校后,学校食堂太差,可能由于营养不良导致贫血低血糖,然后出现过幻觉、眩晕等情况。但后来营养跟上,身体好了就没有过这种情况了。
目前的幻听在我看来,如果已经做了很多检查,确定不是身体上原因,比如耳朵长了东西,或者大脑神经等受损伤等原因造成,也不是因为类似贫血、低血糖等情况影响。我们就把它当成某个阶段出现的某种特殊能力,好好运用它。就如同很多文艺创作者特别追求的一种状态,就是写东西的时候可以文思泉涌,灵感喷薄而发。你现在就好像是突然拥有这样的能力,你可以考虑把你每天你听到它们说的,以及你想到的,包括内心的小剧场的一些东西记录下来,这些可能就是你文学创作的素材,或者都是一部小说,一部好的剧本的开始。反正现在也是在休学休息的阶段,就随时随地记录下来,这可能是宇宙给你的某种能力,这个能力可能就是这个阶段才有,到某个时间点,可能就消失,还是要好好加以利用,没准儿你还可以通过创作,成为一个伟大的剧作家。
他听了连连点头。我问他:那你喜欢用电脑写东西,还是喜欢用纸和笔?
他说:还是纸和笔更方便,随时都可以写。
我说那太好了,你就尝试一下,把这些都记录下来,如果有些内容或写来来的故事,有愿意分享的,下次可以分享给我们看。好不好?
他笑着点头。
刚好我带了一个Moleskine的全新记事本,就送给了他。
他们走之后,我后来问了朋友。我说刚才当着孩子的面,我没好问直接他妈妈。
这个孩子跟我聊天过程中,我发现他大部分时候都是低着头的,很少与人眼神对视,有些害羞或闪躲。感觉有轻微的自闭。我就想知道,他是从小就这样,还是后来发生过什么事情导致的。
后来朋友打电话给孩子妈妈,才知道从小就是这样的情况。
其实家长的确在这方面没有意识,孩子很小的时候如果这种情况,是可以进行干预和调整的,轻微得自闭是能得到缓解和改善的。可惜,错过了最佳时期。
不过,有的问题当我们当下不能立刻解决的时候,也不要把它当成疾病来对抗。因为这样,只能让求助者本人和相关家人更加焦虑,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与其对抗不如善于利用。
有些与众不同的感受,我们就当做是宇宙或上帝赋予你的特殊能力,是人生的一种特殊体验。当我们不能消除时,就学会如何与它好好共生,学会与自己的现状好好相处。
幻听的人生,也许是灵感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