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不行
最近在看90年代的港剧大时代。才第一集我就震撼了:高中生惠玲才19岁,就有那么多的经历:被一个魔鬼男缠上导致辍学;爱上中年男人,男人被打成弱智,她当后妈养他和他的四个孩子…
抛开悲剧的人生,年轻的惠玲好强大,好能干!
我上小学的时候,要经过一所初中。我堂姑在那里上学。有次她带我一起上晚自习。我感觉很新奇。羡慕这些初中生——他们又高又大,不乱跑,没有人吵架,更没人打架。有的还会吹笛子,看起来真是和成熟的大人没什么分别了。我什么时候才能长这么大呢?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我自己当了老师。而我现在教的高中学生们,每天在封闭式管理的学校上课做题,从早7点学到晚10点。吃喝拉撒都被安排好了,自习课也有人守着,头上还有摄像头监督一切。除了学习什么都不用想,大多数的人间风雨与他们无关。在有些老师的朋友圈里他们经常被称为“娃娃们,孩子们,小可爱们。。。”——17岁的小可爱,被刻意延长的幼年时代。
难道现在的年轻人真的越来越幼稚越柔弱吗?独立自强并不一定能走上人生巅峰,还可能运气不好如同苦命的惠玲。但风调雨顺的温室,衣食无忧的养鸡场真的是人间乐土吗?
在学校,有着排得满满的学习时间表,各种各样的校纪校规,以及无所不在的监管。低学段的孩子的确欠缺能力,身体上,心理上都需要各种照顾。早中晚吃什么,穿什么,上课该怎样,下课了不该怎样,诸如此类等。但到了中学,尤其是高中,就没有必要把学生当什么都需要管的宝宝来对待了。很多老师乐于“宝宝长,宝宝短”地将中学生低龄化,是为那些冰冷的监管裹上一件“为了宝宝好“的柔情外衣,或为了美化,或为了补偿。从另一方面来说是在贬低学生的能力,暗示他们需要像小孩子一样被方方面面的照顾。用流行术语叫PUA,目的在于让你觉得自己不行,必须听我的——绑住手脚,便于摆弄。所有的目的都是为了方便管理,提高效率。目的是好的,但方法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不过也不排除是有的老师真的爱生如子。在他们眼里,所有的学生都是可爱的小宝宝,他们一看到学生就特别开心幸福。对此我只能表示佩服。
从学生时代统一穿校服开始,好像每个人都时刻在管和被管这两种角色中跳跃。粉丝爱管,因为他不希望自己的偶像接吻戏;资本家爱管,因为他觉得员工不加班就意味着工作不努力;家长爱管,因为他觉得电视里有人跳楼会教坏小孩子,孩子不结婚不生孩子就会断子绝孙有悖人伦;网友爱管,居然有年轻女孩把头发染成粉红色,不管不行了!
怎么就那么爱管呢?而且每个管别人的人都觉得自己特别有道理,都是为了别人好,都不觉得自己在无礼干涉,都不明白负责任是一回事,手伸得太长是另一回事!
三十年前的惠玲想高考而不能;三十年后,高中生们被关在封闭式学校埋头苦读,每周仅有半天时间能自由安排;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某个地方,管理者们让女孩们失去了上高中的权利。真是:每一代人有各自的身不由己,每一方水土有各自的暴风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