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四月七日

我一直记得小时候的一个场景,那天放学回家,刚下过雨,乌云散开,阳光洒下来,照着地面上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水洼子,金灿灿的,我在一个水洼子面前停下来,蹲下身去,看着一只小蚂蚁沿着水洼子的边沿快速的爬动着,当时的我就想:小蚂蚁一定觉得这个小水洼就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汪洋大海吧,可是如果一只青蛙在这里,它肯定不会觉得是大海,可能就是个有点大的水坑,一蹦就可以跳过去了,可是我看着这水洼子,就是个根本不会在意的浅浅的水洼子,想都不用想就一步跨过去了……
过去了很多年,我依然非常清晰的记得那个雨后初晴的下午,我背着书包蹲在路边,看那只小蚂蚁一直沿着水洼子的边沿爬着。
后来上初中有了物理课,老师讲相对论,我又想起小时候蹲在地上看水洼边的蚂蚁的那个场景,再后来读一些佛家的书,讲佛心,我又想起那个场景,然后就觉得,将心比心,就是佛心了。
将心比心,就是佛心,所以我经常能感受到他人的痛楚,未知就里的时候会情绪波动,甚至也会心痛,后来慢慢的学会了旁观,而这种旁观并没有让我的感受变得迟钝,反而越来越清晰,清晰的感受到他人隐藏在深处的痛楚和自己的感受。
这应该就是现代心理学上经常讲到的一个词“同理心”,但我并不喜欢这个词,我更愿意把这种感受理解为一种能量,或者是磁场。
我以前看过类似研究动物行为的内容,在谈论动物为什么会无故攻击人类的时候,科学家解释为人类的恐惧会散发一种气味,而这种气味在动物则会判定为危险和攻击性,当动物感受这种危机的时候就会采取行动,所以所谓的动物无故攻击人类其实只是动物们对人类行为的误会,所以为什么自古以来各地都有婴儿被动物养育的传奇故事,因为婴儿天然无知无畏,所以没有恐惧,所以不会让动物误会而采取反攻行动,就像宠物研究一样,其实宠物们根本听不懂人类的语言,但它们能感受到人类的情绪,所以会在主人伤心的时候做出很多爱的主动行为。
我觉得感受是一种对磁场的感应,在人与人之间和人与动物之间都是相通的,只是不同的人和动物对彼此的磁场感应不一样,就像我总是能感受到他人的痛楚,而很多人却很难感受到,他们更多的只能看到世俗的华丽与招摇。
我很喜欢“锦衣夜行”这个词,但我不喜欢这个词的出处“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其实锦衣夜行这个词算是引申出来的,原文的衣锦夜行,衣是动词。
锦衣夜行,有点妖意,是大和文化下的那种妖意,夜色深沉,天地静得像凝固了一般,人们早已沉浸于梦乡,衣着华丽的妖轻盈的走出来,游曳在沉寂人类的街道上,可以忽快忽慢,可以忽高忽低,可以忽直忽曲,一点也不用担心惊吓到他人,此时是它悠然自得的人间。
和锦衣夜行相似的还有一个词,素袖藏金,我也喜欢这个词,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欣喜感,是偷偷的只有自己知道的那种快乐,却又有安稳如泰山的沉静和甘愿藏隐,我觉得这也是一种自在,大概隐于市也是这样的自在吧,只是大多应是没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应是有的。
藏隐,大概不仅仅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态度,这也像一种旁观,人事庞杂也好,井市喧嚣也好,说到底都逃不出佛家说的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
佛问因,人问果,旁观也是一种佛心吧,所以佛家说“闭口禅”,亦是悲心所在,然而大多数人终究是不会懂得的,只是因果既在,流云终究会聚集成雨,落到人间,或润物,或成洪。
-
公子布鲁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7 09: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