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内经课笔记(18) - 六节藏象论篇之一:六六之节与九九制会、九州与九臓、五行之气
九、六节藏象论篇
九-1、天干与地支气
原文:
黄帝问曰,余闻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地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谓也。
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
帝曰,余已闻天度矣。愿闻气数何以合之。
岐伯曰,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岛九窍,皆通乎天气。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藏。故形藏四,神藏五,合为九藏以应之也。
倪师注释:
黄帝问说,我听闻天的法度以六六数为制节,方成一年,地则以九九之数来制会而成。人体共计三百六十五节,以对应天地,此由来已久。不知如何解说呢?
岐伯回答道,道是大智慧的问题,请慢听吾道来。所谓“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这是校正天上日月运行的加减法。度,人间二十四节气之数之计算法。天上运行法度,就是以日月运行法度为制度,而气数则为万物生长收藏之变化进行时也。
天即是阳,地即是阴。太阳是阳,月亮是阴。日月运行有一定的区分度数,其周而复始有必然之轨道。太阳日行一度,而月亮却有十三度多,并非整数,一定有余数。如以太阳来说,日行一度,则三百六十五日为一年,但月却有大小月之分,其每月产生之余数合起来则为闰月。
天度的杖量方法,古人是在正南处立一石柱,在一年之始阳生地下的冬至日时,在午时日头居正南方时,测量其影子,以此为准记录下来,每四年校正一次,多余的误差,以闰月来填补,因此该月是无中气之月,这就是天度。
黄帝说,天度已知了,那气数又如何能了解呢?
岐伯回答道,天之法度以六六为治节,地以九九为会数。天有十日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因子为六,故六十日为一甲,六甲循环为一岁,这是三百六十日法制之源也。
自古知天之道者,知生命之本源,乃出于阴阳。地之气以中央为准加上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一共有八个方位合为九宫,其通于人之九窍,人亦以九窍通于天之气,此人乃生天地间之至理也。
生命的构成由五行之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克而成,气之数有三,即表、半表半里、里三部分,各司不同气之运行。有此三气而能成天,有此三气而能成地,人亦有此三气而生成人,天、地、人合为三,每部皆有自己的三数。此九数再区分为九部,所以人亦可分九臓。人体外形共分四部,即头、身、手、足,所有臓腑经脉收藏此四部之中。人之神分别为神、魂、魄、思、精五神,而分别收藏五臓肝、心、脾、肺、肾之内。故共计九臓合于天、地、人之九数也。
课堂笔记:
1.这个“六六之节”“九九制会”,是天的度数、气的度数。
2.“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六竟而周甲。”这就是我们讲的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六竟而周甲”就是连续六次出现十个天干,六个甲为六十天。

3.为什么是六甲呢?因为天干是十,地支是十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跟十二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六十。
4.天有十干,代表十日;十干循环6次成为一个甲子,甲子循环6次为一年(360天)。故天的度数为360,即六乘六,为一岁、一年。“积气余而盈闰矣”,一年是360多天,多余的天数我们以四年为节把它混在一起,就变成了闰月。
5.“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岛九窍,皆通乎天气。”我们人身上和天地之间交接的地方,称为九窍。脸上有七窍,下面大小便为二窍(两眼、两耳、两鼻孔、口、前阴尿道和后阴肛门)。所以人和天之间交接的地方作为气数,都是通乎天气的。

6.“故其生五,其气三。”所谓生气是五数,就是阴阳五行的木火土金水。所谓三个气数,即人体的表、半表半里和里。

7.“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藏。”天地有八个方位,加上中间的就是九个位置。

8.“故形藏四,神藏五,合为九藏以应之也。”外形有四个:你看得到的头、手、足、身体(又一说认为“形臓”为胃、大肠、小肠、膀胱);内臓(神臓)有五个:肝、心、脾、肺、肾。这两个合为九臓,来应天地的九个方位。
九-2、节气、五行之气
原文:
帝曰,余已闻六六九九之会也。夫子言积气盈闰,愿闻何谓气。请夫子发蒙解惑焉。
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
帝曰,请遂闻之。
岐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候亦同法。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倪师注释:
黄帝说,我已听闻六六九九天地治节的解说了,其中老师所谓的积余数合成闰月,此闰月无中气,希望能更深入了解何谓气。请老师消解我的蒙蔽不解,再详言之。
岐伯回答道,这是天地间宇宙的奥秘,本不易解,上古至今,列为不传之秘,吾师就曾传予我。
黄帝说,请告诉我吧。
岐伯回答道,五天为一候,三候十五日为一气,六气九十日为一时季,四时季为一年,其间各有其所主之气运治节也。五运之木、火、土、金、水在节气中互相依循,且皆有其平衡点之制令。其完成一周之后,必又从头开始。四季的春、夏、秋、冬会依序而循环且无止尽。五日之一候亦有同样的法则,故雨不过五日,时亦不出五日为正常之候。医师如不知年之节气增灭,节气之盛衰,五行气运之虚实情形,是不可为良医的。

课堂笔记:
1.“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黄帝的把一年365天分成24个节气,一个节气就两周,十五天为一气。六乘十五是九十天,为一季。四个季节就成为一岁、一年。

2.“五运相袭,而皆治之”,周而复始,到了一年节气最后一天又开始循环了,循环无端。

3.“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如果你不知道四季节气的盛衰、虚实的所起,你不可以当医生的。我们在治病时要随时注意节气的改变,摸脉要跟着季节变更,不能一年不管什么节气就以一个季节的脉为主,这个不对的。
注:标记*的句子为补充译注,摘自姚春鹏版《黄帝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