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
《读宋-洪迈的《容斋随笔》》陈再明23.4.11
洪迈的《容斋随笔》,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并重于世。全书共有七十四卷,自一笔至四笔各十六卷,五笔仅有十卷。主以搜悉异闻、考覈经史,佐以捃拾典故、钩纂诗词。读之有″笔墨飞动″的感觉,为随笔中的上乘之作。洪迈(1123一1203),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文学家。绍兴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学识渊博,尤精于汉代掌故。(下举十则,以视其精) 一,事不可料,有以致之 (容斋二笔) 秦始皇并六国,一天下。东游会稽,度浙江,坚然谓子孙帝王万世之固,不知项籍已纵观其旁,刘季起喟然之叹于咸阳矣。 曹操芟荑群雄,遂定诲內,身为汉相,日夜窥伺龟鼎,不知司马懿已入幕府矣。 梁武帝杀东昏侯,覆齐祚,而侯景以是年生于漠北。 唐太宗杀建成、元吉遂登天位,而武后已生于并州。 宣宗之世,无故而复河陇,戎狄既衰,藩镇顺命,而朱温生矣。是事不可料,有以致之,岂智力谋虑所可为哉! 二,楚怀王非碌碌孱主 ( 容斋二笔 ) 秦楚之际,楚怀王以牧羊小儿为项氏所立,首尾才三年。以事考之,东坡所谓″天下之贤主″也。 项梁之死,王并吕臣、项羽军自将之,羽不敢争。王見宋义论兵事,即以为上将军,而羽乃为次将,择诸将入关。羽怨,奏奋势愿与沛公西,王以羽标悍祸贼不许,独遣沛公,羽不敢违。及秦既亡,羽使人还报王,王曰:″如约″。令沛公王关中。此数者皆能自制命,非碌碌孱主受命于强臣者,故终不能全于项氏。 三,刘项成败,昭然可見 (容斋三笔) 汉高帝项羽,起兵之始,相与北面共事怀王。及入关破秦,子婴出降,诸将或言诛秦王。高帝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杀之不祥。″乃以属吏。 至羽则不然,既杀子婴,屠咸阳,使人致命于怀王,王使如初约,″先入关者王其地″,羽迺曰:″怀王者,吾家武信君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颛主约?今定天下,皆将相诸君与籍力也,怀王亡功,固当分其地而王之″。于是阳尊王为义帝,卒至杀之。 观此二事,成败之端,不待智者而后知也。 四,汉祖三诈,信乃谋反 (容斋一笔) 汉高祖用韩信为大将,而三以诈临之。信既定赵,高祖自成皋度河,晨自称汉使驰入信隔壁,信未起,即其卧,夺其印符,此一诈也。项羽死,则又袭夺其军,此二诈也。卒之,伪游云梦而缚信,此三诈也。夫以豁达大度开基之主,所行乃如是。信之终于谋逆,盖有以启之矣。 五,片言解祸,萧何得赦 (容斋三笔) 自古将相大臣,遭罹谮毁,触君之怒,墮身于危棘将死之域,而以一人片言,转祸为福者,使闻之者晓然易悟。萧何为民请上林范中空地,高祖大怒,以为多受贾人财物。下何延尉械击之。王卫尉曰:″陛下距楚数岁,陈豨、黥布反时,相国守关中,不以此时为利,乃利贾人之金乎?″上虽不怿,即日赦何。 六,上官、日䃅,因马得用 (容斋一笔) 上官桀为未央殿令,武帝尝体不安,及愈,見马多瘦,上大怒,欲下吏。桀顿首曰:″臣闻圣体不安,日夜忧惧,故意诚不在马″。上以为忠,由是亲近。 金日䃅,输黄门养马,武帝游宴,見马后宫满侧。日䃅等数十人,牵马过殿下,莫不窃视,至日䃅独不敢。上奇焉,即日拜为马监,后受遣辅政。 金 日䃅与上官桀,皆因马而受知,武帝之取人,可谓明而不遗矣。 七,武帝年高,忍而好杀(容斋一笔) 武帝居建章宫,亲見一男子带剑入中龙华门,疑其异人,命收之。男子捐剑走,逐之弗犾,上怒,斩门候,闭长安门,大索十一日,巫蛊始起。又尝昼寝,梦木人数十,持杖欲击己,乃惊寤。因是体不平,遂苦忽忽善忘。 此两事可谓异矣,木将腐,蠹实生之;物将坏,虫实生之。是时帝春秋已高,忍而好杀,李陵所谓法令无常,大臣无罪夷灭者数十家。 八,武帝求才,不遗微贱 (容斋一笔) 任安、田仁,皆汉武帝时能臣也。初,两人俱为卫青将军舍人,家监却使养恶马。安曰:″将军尚不知人,何乃家监也″。后来,有诏募择卫将军舍人以为郎,悉召舍人百余人,以次问之,得田仁、任安二人。将军上籍以闻,诏召此二人,帝遂用之。观此事,可見武帝求才,不遗微贱,得人之盛,诚非后世所及。{註:此任安,即司马迁《报任安书》的任安) 九,汉武资明,政自己出 (容斋二笔) 汉武能力资而明,政自己出,故辅相之士不甚择使,若但使之奉行文书而已。其于除用郡守,尤所留意。庄助为会稽太守,吾丘寿王为东郡都尉、汲黯拜淮阳太守。观此三者,即知郡国之事无细大,未尝不深知之。 十,汉采众议,每事如是 (容斋一笔) 汉元帝时,珠厓反,上问状,应对十策,有勿议罢边塞事,采之。成帝时,匈奴使者欲降,下公卿议,光祿大夫谷永以为不如勿用,天子从之,使者果诈也。哀帝时,单于求朝,帝欲止之以问公卿,皆奏可且勿许。安帝时,大将年邓骘,欲弃凉州,会公卿集议,皆以为然。顺帝时,交趾蛮变,帝召公卿问以方略,皆议发兵赴之。灵帝时,凉州兵乱不解,司徒以为宜弃,议郎以为不可,帝从之。此六事者,皆为汉元、成、哀、安、顺、灵所为,六帝皆非明主,每事皆能如是,天下其有不治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