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爱的爸妈
我的老爸本名叫张平印,今年60岁,在老家农村一般人称“平的”。老妈本名叫张迷文,今年58岁,在老家大家喊“迷的”。河北农村老家很习惯在名字后加一个“的”来表达关系的远近。
我爸在很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就去世了,那个时候他应该十岁左右。我大姑当时刚成年,所以他们几兄妹就这样互相拉扯着长大了。那个时候用我大姑的话说经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我妈有时候调侃:你爸那会儿穷的差点要饭。我爸理直气壮地回答:那我们也坚持没有要饭!
我妈是我姥姥的三女儿。姥姥姥爷家上一辈是当地有名的大地主,自从家里被“打倒”以后,家里的日子过的非常紧巴。姥爷从小算是因为娇生惯养,成家后啥也不会干。家里过不下去了,就卖一件家具。在农村老家,姥姥家因为成分问题,加上三个女儿没有儿子,因此在那个时候受了很多白眼。
一个是家里经常吃不上饭的穷小子,一个是家里成分有问题的三姑娘,因此这俩人的姻缘被村里的老人给牵上了线。
结完婚第二天两个人就一起下地干活了,当时姥爷家分给他们一晌地。老张经常说自己媳妇是家里的福星,自从媳妇进门后,家里就不再靠借钱过日子了,把以前的饥荒给填上了。
我,老张家的二女儿,老张家迄今为止学历最高,见识最广,性格最倔。小学毕业后被老张送到隔壁市里读书,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工作几年,现在在邓爷爷画下的这个圈里(深圳)呆着。作为家里唯一 一个经历过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见识过中国近二十年发展横切面的不二人选,我决定扛此大旗,写下我这些年经历的趣事。首先先从老张家写起。
关于他俩的背景故事还有很多,今天主要是想写他们两个日常生活中琐碎又有爱的日常。以前小学在老家生活感觉没什么,后来出去上学,尤其是毕业工作后的这几年,总是会被他俩活的如此当下的小细节给抚慰。所以我决定整理成一个系列,以后会配上插图。事件不分先后,主要根据二女儿的脑袋来,想到哪一个场景就写哪一个。
先写一下关于最近两次通话的好玩日常。
老张3月份开始再次面瘫,嘴巴歪了。我小时候他歪过一次,当时是因为大冬天和老家邻居打羽毛球吃了冷风第二天早起嘴巴歪了。我电话打过去,”爸,听说你嘴巴歪了。我了解了一下你心里有看不上的男性同志,你不清理一下,以后还有可能歪"。他觉得我在胡扯,但是又找不到证据反驳。我继续添油加醋:”你这个人脾气有时候一上来,经常把人一堆乱怼,邪火太重,你想想你年轻的时候是不是做了很多这样的事情?“ 。我妈在一旁忍不住笑出声。我爸:“那你说这个,说不准真是我的报应?”我:“我觉得你说的有点道理”。 我妈在旁边哈哈大笑起来。
老张是闲不住的性格,总喜欢给生活找乐趣。就这样在嘴还歪着的情况下还在坚持他的京剧爱好。我妈是发自内心的嫌弃我爸唱的难听。我爸向我告状,“你妈最近打击我打击的太厉害,有时侯很小的时候她就生气了。有时候同样的方法她说这么办就可以,我说就不行。” 这是一个多委屈的男人,但是我还是想笑。不过我本着客观的态度批评了我妈,“我们几个人凑在一起讨论了一下,妈,你这么多年确实是有'示弱综合征',你做错事情了从来没有认过错。” 我妈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这么客观的指出她的问题,那坐在沙发一边生气去了。我爸:“你妈现在在撅着嘴在那生气呢。给你一块饼干吧,给,你自己选的上海饼干(是一种桃酥。他俩一起网购花6.9买的,买回来之后发现村里4.8一斤就可以买到。但是我妈在快手上看到好几次,觉得一定特别好吃,俩人就商量着一起买了。我爸这个年纪在农村老家这几年把微信,微博,简书,58同城,闲鱼,快手,抖音,高德等APP全部玩了一遍。我对他这点特别佩服)。我妈接过饼干,两个人又正常聊起了天。
他们俩认真给我讲这段的时候我在这边听的发呆。三十多年过去了,他们一点儿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