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
一、那些不匹配但是发生的部分 有了解释
我理解别人之间的联结会发生,但我与某个特定的人为什么会发生?我明白我的离开,我的深陷,但要如何去解释我的深陷?我明白我自己的种种动机,利害、创伤、病理性迷恋,生存的、社会性的,都可承认,但都无法说服我,甚至我只感到回避,这些说法在忙着回避什么。因为还有那最与利害世俗考量无关,亦和心理创伤人格障碍并无关系的部分,我不知何解,不知如何叙述,不止在何处停止安放于此。而我要如何被怎样的说法说服并在此安住?
我判断ta是非我同类的,但我却被吸引;我判断ta是不美好的,但我仍被吸引。判断从何而来,决定了各种走向?吸引来源是什么,仅仅只有于己的利好吗?不是的,我被吸引去经验一些我未曾经验的事,去离近点看一些于我而言陌生的世界。但仅仅如此吗?也不是的。
我看到了“不同类的人”身上某种好,这好来源我自身,来自普遍,普遍在我自身的投落,否则我无法将它识别。但这里我的目的是什么?想要提炼、强调,想要对方也看见、认可、扩张出更多。而我面临的,是“你能看到对方的好,但对方未必在意”,“甚至可能毁灭”。
尽管我没有办法把握它,但是它的确存在,并正在指引我,甚至,如果说事情围绕着我铺展开来,那么它就是所被围绕的核心依据。它是更高一层意识,和这层意识期望展开的现实。它,也是我常常无力承担的,再无他物的,爱。
二、回避是与非判断的问题
那些回避和回避的说辞,都没有办法给我答案,我只会去想,虽回避是非定论,也只是抽离出来去讲的时候不在言辞上置以过多评判,却也各自有所取有所舍,有珍视有所鄙弃?有些事情给你机会,没有后果你也未必做,而有些人没有机会有所后果,也要极力创造极力规避仍然去做。
那么这是如何发生的?被回避掉的判断,和实际的取和舍之间,无形之中出现了怎样的分别,怎样的心之所向?被回避掉的判断,是链接了什么,才会说“其实没什么好坏”,对愤恨的劝和?对包含自己的中间带的宽容?那么各自的决断和取舍,又是什么在运作?选择背后的机制究竟是怎样的?这一切,清楚赤裸,就在眼前,当然可以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