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凡四训》39: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
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己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
蘧伯玉是春秋时代卫国的大夫,他在改过自新这一块有自己的理解,他很努力,也很有效果。
昔日,卫国大夫蘧伯玉二十岁的时候,感觉之前的种种过恶之处已经全部改好了。因为蘧伯玉自我要求严格,断恶迁善,改过自新这一块很努力,所以在他二十岁的时候有这样的感觉。
到了二十一岁,他感觉之前的过并没有全部改好,没有完全改过来,还有一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到了他二十二岁的时候,回看自己二十一岁,犹如在梦中。一年又一年过去了,蘧伯玉不断的改过,总是在这一年发觉前一年自己还是有一些地方没有做好,没有完全改过来。
到了他五十岁的时候,感觉到自己四十九年来有一些地方是错误的,过去的四十九年存在不少过失之处。
由此看来,古人改过的学问,是多么的认真、多么的严格,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了凡先生在此处引用蘧伯玉几十年不断精进改过的故事,告诉我们改过没有止境,不要满足于现状,要认真,要总结,要不断追求卓越。
吾辈身为凡流,过恶猬集;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见其有过者,心粗而眼翳也。
我们这些人是普通人,是凡夫,一生所犯下的罪业、过失,就像刺猬身上的刺一样多。但是,回想之前的往事,常常看不见在哪里有过,这是因为我们的心太粗,粗心大意,眼睛就像得了眼病一样看不见自己的过恶之处。
这个世界上,普通人多。一个人一直无法进步就是因为看不见自己的过恶之处,自我感觉良好,满足于现状,而且不知道如何改进,有的干脆不想改。有时候确实是没有智慧,没有经验,不知道怎么改,也不知道哪里需要改。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学习《了凡四训》,深刻领悟《了凡四训》告诫我们的道理。对于云谷禅师的指点,对于了凡先生的感悟,要放在自己身上不断琢磨,不断体会,不断地身体力行。
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
然而,一个人过恶深重,也会表现出一些征兆。从表现出来的这些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人确实是过恶深重。
或者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有的人对这一点应该很有体会,记不住事情,转头就忘了。不论事情是多还是少,头昏脑胀,神志不清。
或者无事的时候常生起烦恼。有的人没什么事,生活能过得下去,但是常常有烦恼。在别人眼里,他的生活应该是很好的,但是就是在无事时常起烦恼。
或者见到君子,见到品德高尚的人,显现出很难为情,显现出见不得人的样子。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不能同频共振,不能聊到一起。一个过恶深重的人,一个满脑子淫乱思想的人,你见到光明正大的君子,自然会不自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这个道理。
或者听闻到正确的见解,不高兴,不想听。这就是过恶深重。天地间的大道,正确的见解,你不想听,八卦新闻,路边杂谈,花边消息,听得津津有味,甚至找人打听,这就是过恶深重。
或者对别人施惠,反而招致别人的抱怨。你明明帮了别人,明明从心里对别人好,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招来的是别人的抱怨埋怨。
或者夜里梦见颠颠倒倒的噩梦,语无伦次,失去本该有的正常的样子。
皆作孽之相也,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以上这些都是过恶比较重,之前曾经有罪孽之事表现出来的样子。有以上情形,你就要告诉自己,我的过恶很重,要好好学习,好好改过。从事上改,从理上改,从心上改。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就必须立刻发奋图强,舍旧图新,好好改过,认真改过,千万不要自己耽误了自己的美好前程。
至此,改过之法已经完结。了凡先生在改过之法中,苦口婆心地告诫我们一定要认真改过,也告诉了我们如何改过。
再次感恩遇见《了凡四训》,感谢了凡先生的悉心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