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慢节奏生活
查看话题 >辞职后,我才慢慢学会休息这件事
去年底因为干眼症变严重后,我辞了一份需要随时待命,熬夜,整天面对电脑和手机的媒体工作。
自从和很多裸辞/自由职业者交流后,我才发现,很多人的辞职原因都是:累了,身体垮了,想要休息了。
但很多人包括我,即便在辞职,拥有大片大片时间自由的时间后,依然没有学会如何休息。
“休息”如同“理财”一样,都是需要长时间去尝试、探索、适应的。
据说很多人在中了巨额彩票很快会从暴富到一贫如洗,或底层出身的球星在赚了几百万后,很快就会把钱财挥霍一光一样。
不是因为他们过于贪心和短视,而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拥有过那么多的钱,从小没有人告诉他们钱应该怎么花,如何建立起自己的财商,如何理财。
很多刚辞职的朋友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我辞职了,我自由了!——躺了一段时间好开心——后来,越来越不安,认为自己这是在浪费时间,焦虑不安,逐渐后悔当初的选择——随便找了一个工作上班。
是因为钱不够花,因为生活所迫吗?大多数人都不是。
我想,这是因为我们都很害怕,人生停滞下来的感觉。
当自己停下来时,内心里有一个从小附在身上的怪物追着自己跑——别人在职场努力奋斗,别人在升职加薪,别人在卷职场经验,而我在休息?
也就是说,法定节假日,在家休息几天;拼到身体透支,生病了,那就休息一段时间;下班了,刷手机刷视频,困了就睡觉,这些都是“被动休息”,而非是“主动休息”。
最近重读韩炳哲的《倦怠社会》,他说现代社会是一种功绩社会,而一个过分积极的社会特征,是从资本家压迫和剥削劳动者的社会,变成了自我剥削和自我压迫的社会。

所以工作时我们不仅要自己卷自己,工作结束后的闲暇放松时间,也要带着“负罪感”。
这种对休息的“负罪感”似乎就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
小时候每当放假前,我们会痛下毒誓假期一定好好学习,当假期结束时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做时,便认为很有“负罪感”。现在想来,拜托!我们只是中小学生而已,用得着给自己套上这么严重的词汇?
如同一个朋友在提出辞职申请,说要休息一下的时候,主管一脸轻蔑,“休息,也得要有资本吧。”
有一段时间因为在家工作烦躁时,我不再强迫自己坐在书桌前。
我把自己从家里解放出来,挑了一个平时没有去过,距离较远的店里吃午饭,再到附近一个公园里散步。
站在公园草坪上时,我顿时感到宁静。
这个草坪经过两个月的围栏休整后刚开放,整片草地都特别鲜绿。
不同于周末,工作日下午的草地没有一个人,鸟儿肆意地停留在草地上休息。
我躺在一棵树后面,纵览整个草坪。绕过草坪,甚至意外发现一只白猫睡在一棵里。

真美好啊。
因为工作而烦躁的这几天瞬间宁静了下来。
每个人的休息方法不一样,我自己为自己创造的深度休息方法大体上都是不需要钱的。
前几天,广州难得暂时告别阴沉下雨的天气,迎来晴空万里。
我和闲鱼上的卖家约定在市二宫交易一个瓦煲(最近因为很快要搬家而爱上了买卖二手物品),直接从陌生的市二宫地铁站附近出发,不在乎具体的路线,只要终点是家就好了。

路过一条条不认识的街道,看到路旁都是刚长出嫩叶的树。
以前坐在写字楼的时候,好像从来没有这样深刻感知到四季的变化。
原来树叶开出的新芽,真的是“绿油油”的,原来长出漂亮的花树不需要专门在周末跑到人山人海的打卡点看,路边就是免费的赏花点。

对于我来说,开始懂得“学会休息”,就是从这3个感悟开始:
1,停止自我剥削,允许自己休息,将我们认为浪费时间的行为重新定义为休息
2,慢下来,亲近大自然。骑车、步行是我现在主要的出行方式。这样可以避开拥挤的公共交通,给人更舒缓更深度的感受,重新感受和这个城市的连结。
3,不在乎具体的目标,不需要那么多的意义,打开自己的感官,全身心沉浸在当下。
希望我们都能学会安心享受休息~
欢迎关注我的gzh:一坨菜酱
晚秋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人生故事写作训练营招募|你的故事值得被看见
- 被「传销」盯上的家政阿姨 (8人喜欢)
- 请停止对女性友谊的污名化 (4人喜欢)
- 邵艺辉:获得成功后,我并没有想象中快乐 (7人喜欢)
- “是不是我不够好,你们才想要儿子?” (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