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十二纪》
《简述《吕氏春秋》的《十二纪》》陈再明23.4.14
《呂氏春秋》,共集论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汉书-艺文志》)。《十二纪》是全书大旨所在,是《吕氏春秋》的一个重要部分,每纪都是五篇,凡六十篇。由于《吕氐春秋》乃辑合百家之作,是在一个所谓″法天地"“基础上,象征″大圜″的天和″大矩″的地,所以使用十二月令来作组合材料的纲领。 ″法天地“,要上揆度于天,下考验于地,中审察于人。顺天之道,在于贵生。固地之道,在于安宁。信人之道,在于听言。《吕氏春秋》用这贵生之道、安宁之道、听言之道三大纲领总汇古代的思想。 一,《春纪》,分《孟春纪》、《仲春纪》、《季春纪》。讲养生。因为春天是万物发生的时期,所以把养生放在《春纪》里。共有十二篇: (1),《重己》一一意思是要看重自己,看重自己的生命保养。 (2),《贵生》一一把人生看作行为动作的标准,看′作道德的原则。 (3) 《情慾》一一天生人而使贪有欲,欲有情,情有节。贵贱愚智贤不肖,欲之若一。 (4) 《贵公》一一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因为天道至公。所谓″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 (5) 《尽数》一一乃是说尽终其年数、寿数,天年的意思。 (6) 《圜道》一一天道圜,地道方,圣人法之,所以立上下。 二,《夏纪》,分《孟夏纪》、《仲夏纪》、《季夏纪》。讲教、学和音乐。″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于其不乐″。共有十二篇。 (1) 《形气》一一形不动则精不流,郁结就会造成疾病。 (2) 《诬徒》一一″达师之教也,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肃焉、严焉″。这里认识到教学可改变人的思想意识。 (2) 《用众》一一″假人之长以补短″。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以补自己的短处。 (3) 《大乐》一一″凡乐,天地之和,阴阳之调″。乐本于″太一″,万物造于″太一″。″太一″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不可为状″。 (4) 《有始》一一天道是一种自然的存在、自然的变化,万物都是从变化当中,自然生长出来的。 三,《秋纪》,分《孟秋纪》、《仲秋纪》、《季秋纪》。讲兵事。共有十二篇。 (1) 《顺民》一一"凡举事必先审民心,然后可举″,这应该说是论兵的根本。 (2) 《知士》一一讲″能自知人″。 (3) 《审已》一一讲求诸已,与″知彼知己″相通。 (4) 《精通》一一“诚乎此而谕乎彼″,与″不战而屈人之兵″相通。 (5) 《禁塞》一一″救守之心,未有不守无道而救不义也″。主张”义兵″,反对一味″救守″。所以,″兵苟义,攻伐亦可,救守亦可″。 (6) 《顺民》一一顺民心则功名成就,失民心则国玻身亡。故曰:″故凡举事,必先审民心,然后可举″。 四,《冬纪》,分《孟冬纪》、《仲冬纪》、《季冬纪》。讲收藏。冬天是万物潜藏,不话动的季节。在人的品质上,它象征"忠贞″、″俭廉″。共有十二篇。 (1) 《长見》一一″今之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也。今之于后世,亦犹今之于古也。故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古今前后一也。故圣人上知千岁,下知千岁也″。现在的″今″是过去″古″的发展,未来的″后″又是目前″今″的发展。因此,″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 (2) 《长见》的举例,太公望说周公旦的″亲亲上恩″,将使″鲁自此削″是长見,周公旦根据太公望的″尊贤上公″,预料将来″有齐者,亦必非吕氏″是长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