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艺承扬进医院 海派大师陈家泠在华山医院开展艺术大讲堂
医学的艺术乃是一切艺术之中最为卓越的艺术。
——希波克拉底
4月12日,“‘医艺承扬’进医院”之华山首站启动仪式暨第14届华山医院职工文化艺术节艺术赏析活动在华山医院总院1号楼12楼会议厅举行。本次活动由华山医院工会及陈灏珠院士医学发展专项基金联合主办,得到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医校友会及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大力支持。海派艺术大师陈家泠、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张艳萍、华山医院党委书记邹和建、党委副书记伍蓉、副院长靳建平、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陆颖丰、陈灏珠院士医学发展专项基金主任陈芸等领导与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活动由院工会常务副主席苏家春主持。吸引了华山医院200余名医护人员、规培生、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兄弟医院工会同仁参加。

苏家春常务副主席主持
张艳萍副书记在致辞中表示复旦上医始终强调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着人文关爱与情怀的上医人,他们将艺术融入学习,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展现了上医的人文精神。上医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医艺承扬”项目走进校园、走进医院,继承和弘扬医学人文的精神和美德,更好地培养医学生及医护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张艳萍党委副书记致辞
邹和建书记引史论今,“医学既是一门博深的科学,又是一门伟大的艺术”,医生的柳叶刀就如同艺术家的画笔,都是爱的艺术。医学需要技术,更需要情感与人文关怀,这样才能将“温度”带给患者。华山医院以人文见长,历来注重医护人员及医学生的艺术文化熏陶及培养,许多华山人都有各自的艺术爱好与特长,探索以艺术的方式传播健康知识。“‘医艺承扬’进医院”也为华山注入了新的人文色彩,以“医艺融合”为主题,华山人也将对生命、对健康、对美好生活有更高的追求。

华山医院党委邹和建书记致辞
陈芸主任介绍了“‘医艺承扬’大讲堂”项目以及陈灏珠院士的“人文情怀”。陈院士对生命的尊重、对医德的感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始终引领着“医艺承扬”项目。2018年,在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支持下,陈灏珠院士医学发展专项基金设立“医艺承扬大讲堂”,邀请艺术大师与医学大家以移动课堂的形式促进医学与艺术的交流与融合,将艺术融入医学教育中,继承和弘扬医学人文的精神和美德。此次活动也是该项目首次在医院举办,希望把艺术和上医人文精神送进各附属医院,提升医护人员对医学人文教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用“美学”丰富医护人员的业余生活。

陈灏珠院士医学发展专项基金陈芸主任致辞
随后,陈家泠老师、张艳萍副书记、伍蓉副书记、靳建平副院长、陆颖丰副秘书长与陈芸主任共同开启“‘医艺承扬’进医院”系列活动。

在艺术赏析环节中,与会来宾首先跟随讲解云观赏了“九五上医·医艺生辉——庆祝复旦上医95周年书画摄影艺术云展”。云展由上医校友会及陈灏珠院士医学发展专项基金共同主办,这也是复旦上医首次通过无实体数字原生型空间进行校友艺术作品展览。云展得到了来自全球上医校友及附属医院医护人员的鼎力支持,还有30余位艺术家捐赠作品,展出书画摄影作品百余幅。讲解老师重点分享了3幅出自华山医院医护人员的作品——来自神经内科卢家红教授的绘画作品《华山红会老楼》《出征武汉》、来自消化科陈坚教授的摄影作品《春到华山》,让观众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创作者在挥毫泼墨间对于华山医院、对于上医的深厚感情,感受到上医精神的催人奋进。
活动以海派艺术大师陈家泠老师的大师讲堂压轴。与会嘉宾通过“一赏、二看、三听”全面了解了陈老师的艺术人生。“一赏”是活动现场展览了陈家泠老师12幅《花咏》系列书画作品。该系列以“医艺融合”为主题,结合了花卉的药用功效以及特有的泠风格书法作品,将中国中医文化的药用功效与中国书法、绘画艺术融为一体,既展示了中医文化,又是医艺融合的一次创新。“二看”是大家通过一部浓缩的纪录片领略了陈老师的艺术人生,“赤诚见笔墨,丹青述中国”,陈老师不但守正传承还大胆创新了海派艺术,他恪守中华文化品格,勇攀文艺高峰,用笔墨丹青描绘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进程。“三听”是86岁高龄的陈家泠老师现场开讲,将他对医学与艺术的理解娓娓道来,艺术长青需要医学妙手回春的呵护,而医护人员也需要艺术的滋养。在陈老师看来,救死扶伤的医学以人类生命为对象,是最高的艺术。因此,医学与艺术在陈家泠老师的创作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陈家泠艺术大师讲堂

12幅《花咏》作品展







医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爱的艺术;艺术,则可以为医学提供更多的灵感和启示,可以让医学变得更加人性化、更加有温度。当医术与艺术交融共振,用艺术的方式传递医者仁心、健康理念和人文关怀,将为百姓带来更多的健康福祉。
以华山站为开端,“‘医艺承扬’进医院”系列活动将邀请艺术大师名家陆续走进各附属医院,送上艺术的饕餮盛宴,培养医护人员及医学生的人文情怀,助力医院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