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记录
【整理ing】
20230226
克里斯托夫妇的「包裹」系列作品给我的印象很深刻。
首先这是离我们很近的一次艺术事件—2021年的「包裹凯旋门」,当时很多平台都在报道这件作品,同时介绍艺术家的心路历程。其中说到了克里斯托的家庭和纺织厂的关系,他的小时候有很多包裹家具搬家的记忆,也说到长大后一直到处漂泊,直至遇到妻子克劳德,等等。所以包裹对他的意义很特殊。
在「包裹凯旋门」落成的同期,我在翻一本艺术家传记《曼·雷传》,有一章讲到曼雷在1920年,用一块布包住了一台缝纫机和一把雨伞,并用绳子捆绑。作者呢,说这件雕塑是克里斯托「包裹」系列的前身。虽然我们无从考据作者这句话是否确切,但这仍能为我们思考克里斯托的作品,带来有趣的思路。曼雷的这件雕塑,是和朋友一起阅读洛特雷阿蒙(马尔多罗之歌)的纪念。
包裹住一些东西,让它消失,让我们感受他的存在。克里斯托夫妇仿佛在用“无”的方式向全世界讨论“存在”,并问出那个经典的形而上学问题:究竟为什么在者在而无反倒不在?这个系列的作品给我带来很多思路。
20230312
布鲁斯·诺曼,他的作品在“幽默调侃”和“严肃正经”中切换,还把“商品日常”和生死等问题都关联起来。去年木木办了他的个展,近距离接触到他的很多类作品。个人感觉他的作品都很“平滑整洁”,有别于冈特·乌克、草间弥生几乎用视觉刺激到触觉的这种类型。他利用影像、声音、光等媒介表现出来的情感很激烈很矛盾,像极端的自我内部探索一样。他自己说萌生过想创作一些会消失的艺术,一些看起来不像艺术的艺术,这种想法。就是一般情况下注意不到它,直到有意识地关注到了,才不得不进行思考。他还觉得自己这个想法愚蠢,但同时相信自己。这些想法和他创作出的作品几乎一致,人本身是神秘的,由人类创作出的作品也脱离不开神秘色彩。他的霓虹灯作品《真正的艺术家通过揭示神秘的真理来帮助世界》,光是名称就令我印象深刻。
23030320
朱·克拉捷的作品中,好像就是一个人与自然或动物融合的主体,没有背景,给我的感觉很奇妙,擦去了时间、空间,没有周围的世界背景,自在画家创作出的形象里。拉兹罗·拉兹罗·勒维兹作品中的人物看起来是有一些具体的社会形象,背景是氛围感的,和朱·克拉捷对比就好像是已经存在了的世界设定。如果拿电影来比喻朱·克拉捷给我的感觉像独角话剧,另一位像故事片。虽然这些都是静态绘画作品,但张力竟然能把我带到动态的画面里。
20230326
杨千《风从北京刮过》丨作品谈论的工作室迁移和社会现实问题,与GPS路线走出文字的表达方式不谋而合。
胡晓媛《刹隅》丨作品营造的情境给我带来诗意,她轻盈地说出岌岌可危的问题,释放脆弱不安的情感。
胡尹萍《身份》丨改变了惯常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用积极的或者说是有些极端的实践,创造自己的处境,好似用自我另一种解放来改变权力关系。
20230402
Evelyn Taocheng Wang丨有人用constellation描述以若干新方式把所有事件齐聚一堂,打破既定分类、学科、媒介与特性。Evelyn的画也似这种途径,极具启发性,我感觉具有策展意涵,画面就是她的布展空间,二维的。
Candida Höfer丨目前也没有清晰的调理说出为什么喜欢她的摄影作品。当凝视照片里空旷的空间会有战栗感,仿佛这个空间象征的权利在经受挑战。画面中没有人,但人类存在的痕迹明显留了下来。同时它在被人类凝视,凝视本身就具有意义?
Yasuko Watanabe丨纤维材料的可塑性和日本的毛巾、手帕文化总是能吸引我。它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不贵重、微不足道,但它的存在会让人感觉舒服与平和。Yasuko用纤维做媒介讲述她的思考时,喜欢的人就很容易走近。
20230409
Karin Kneffel|画面中的室内陈设带来现实感,转角楼梯搭配长吊灯、人物照片还有近景的鲜花和百叶窗在一起出现几乎要脱离绘画创作的感觉。在彩色反光叠加后,令我感受到短暂的瞬间内有梦境感。Karin的作品捕捉了幻觉,也破环了幻觉。这种双重性很吸引我。
刘仁|对作品画面效果的制作思路、制作过程都很喜欢。纸作为一种材料,具有可以回收、再制作的特性,这自身具有话题感,也很容易令观看者把独特的经验和这件作品结合起来理解。
Adia Millett|以抽象做基底探讨一些当代问题这种形式带来类似“解题“过程的快感。与象征主义的具象代表物不同,有秩序感的抽象元素很有未来感。它们易复制且速度快,第一视觉效果也没有不尽人意,这些和当下生活的一些经历相似。Adia用这种表达方式聊当代话题我认为很巧妙。她的绘画表达的——现今人们的对话越发趋于“扁平”——这类思考,用有秩序的彩色图形排列组合,呈现出漂浮的、无法深入的的感受我可以接收到。
20230416
Uwe Kouski丨细碎笔触的组合令人想到文本。感受到画面有破坏的张力,虽然看上去笔触或信息在聚合成一体,但继续看下去它们似乎就要拼凑出另外的内容。
Jakkai Siributr丨社会性让作品更快从象牙塔走向外在世界。《流亡者的旗帜》是艺术作品,它带有的社会关怀在潜移默化地引导观众的想法。艺术作品/艺术家的声音和力量对于现状改变的速度与程度极其有限,但仍让我感受到艺术创作走向“真实的”实践后,有积极的力量介入作品。
Hui Tung Lau丨这类作品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类似是生动的思想实验,把现实中的问题放进自己的体系中去考量。另外这位艺术家的画面中,东方文化的滋味融入西方绘画笔触中,也会想让我再多看一看她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