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4-16丨失语症候群
一
这大概是我最近1年来第三次尝试通过非碎片化的形式来作表达。这似乎是近几年才发生的事情。原因似乎蛮复杂的,复杂到我无法用通过有逻辑的思路来找到任何头绪,不仅如此,伴随着这毫无由来的失语,我的生活也开始变得毫无头绪起来。
在最近的一个月时间,发生了一些事情,高兴的,失落的,有希冀的,绝望的交织在一起。上个月月底我又度过了一个有些绝望的生日。对我来说,过生日已经成为一件愈发可怕的事情,其实它与其它任何平淡的24小时没有任何的区别,但我却无法风轻云淡的无视它的存在。过去,对生日总会有一些莫名的期许,这些期许让它成为一件生活中一年一度的“大事件”- 身边在意的人聚集到一起,有说有笑,让我感受到友谊,温暖。而在我开始了漂泊在外日子后,生活的平淡,身边的人来人往让我越来越对这一天抱有很大的期许,这一天或许可以成为365天中的一个特例,让那些丢失依旧的感觉有一个回归的理由。 但事与愿违,现在这一天反而在失望中成为期待破灭的墓志铭-一片空白。
二
在这一天之前,我心念已久的乐队终于出现在我的眼前,正如同当初第一次通过还可以被称为神奇的互联网听到他们的歌曲时的情形,在我的心中激起了一片涟漪。正如那些在成长过程中丢失的碎片一样,我已经记不起来自己与他们的声音第一次相遇时的情景。只记得,在第一段他乡生活时,与朋友特地去到在网上他人口中提到的一家小唱片店的2楼,第一次将他们的盗版CD拿到手中时的场景,那种亢奋如同得到了一个密封的宝盒,当我迫不及待的在公交车上将CD放入人生第一台CD walk man时,如同新认识了一位相识多年的朋友,那一句句如同内心对白的歌词萦绕在耳畔,给予了我极大的勇气和力量。它如同箴言一般陪我走到了现在。而此时此刻自己仿佛又变成了当初的那个自己,满怀期待。但就在结束的一瞬间,如同每场看似盛大的狂欢后的落寞一样,它反而变成了一场单纯的宣泄,所有人都变成了只剩一个单线条的行走的轮廓,只有一片空白。这其中也包括我自己,等待着下一次被填满后的释放。仿佛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此时我脑中只有一个词在不停的闪现,那也是他们的一首歌的标题:Disenchanted。 并且它没有了主语。
一周之后我在同一片场地,在朋友的陪伴下观看了Slipknot的演出,演出前幕布上红色的字体,仿佛预示着某种不安危险的到来。 如同成为某个战场,激烈的碰撞,刺鼻的体味,与陌生且充满歇斯底里的颜色交汇,我亦义无反顾的加入到其中,如同一个暴烈且弱小的蒲公英,随着被制造出来旋涡漫无目的移动,时而奔跑,时而不受控制的被甩出旋涡的中心,一次又一次的重复。
就这样我走完了自己的第32个年头,毫无征兆,毫无准备。
三
或许是觉得语言已经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亦或是觉得没有交流的对象。我变得愈发不善于沟通表达。现在我更喜欢将这些需要通过语言表达的感受观点转变为一种能被感同身受到的某种经历。 厌倦了对着不同的人说着同样的话,同样开头,同样的结尾,同样的无言以对。这让我感到非常的不适以及沮丧。最近我尝试退掉或者静音了一些聊天群,也尽量减少那些刻意寻求认同的碎片化表达。因为它们整变得越来越没有意义。 这些当代的技术,夹杂着多少主动或被动的孤立和迎合,抢夺话语权,无聊的调侃。 不仅无法消解,反而还加重了内心的某种孤独感。
它只是披上了热闹的外衣。这让我想起来年少时那句著名的文艺名句: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以及充满了句号的安妮宝贝的小说。
也或许是我已经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很多次我被问到,我用不用Spotify以及Apple Music。我只能尴尬的回答到不用。我也没用歌单,片单。我只有一堆让搬家变得更麻烦,还要花大量时间整理清洁的破烂塑料。它们很少有机会被播放给第二个人听, 甚至可能永远不会被播放。 如同我常常暴露在外的另一面,我知道如何去解释,也不愿意去解释,它就被摆在那里,永远希望被发现被共享,而最终来拜访的只有灰尘,以及满屏幕的广告和垃圾信息。
如同对待我的这些塑料破烂一样,我想我所追寻的也是一种可以被认真对待的长久的关系吧。
四
也或许是东京就是这么一个狂欢的城市,到处人流攒动,被热闹,狂欢铺满。但每个人却又冷漠,孤单。
挪威,冰岛一直是我特别想去的目的地。我对挪威的印象大概就来自那一张张黑金专辑的封面以及,那不断重复的压抑吉他连段,伴着嘶吼和急速的鼓点,以及偶尔出现的中世纪乐器,鼓点吉他。冰冷,孤独被这一切拼凑在脑中。 而在听觉视觉上温和许多的冰岛之声也压抑不住那骨子里的冰寒。冰冷的海风,雾气缭绕的森林,那最接近天界的距离。
其实在苏格兰时就很喜欢那里的极暗和极昼,仿佛内心某种情绪被无限的放大,极致的感受。冬令时午后两三点,长夜来袭,夏令时午夜0点, 白昼不舍。人类极致复杂的情感在这里被放大到极致。
五
在购置了一个全玻璃的手办柜后,家里的物件越来越多,在遮挡了一扇落地窗后,家中的光线也不如之前通透。在刚来到东京时很不理解,为什么这边的人都习惯在阳光特别好的日子拉紧家中的窗帘。直到现在我发现自己也愈加不喜欢被暴露在白昼之下。
那太过刺眼,太过直白,太过让人惊慌。
Until the Light Takes Us

© 本文版权归 billiedivisio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I SAID: IF YOU WON'T SAVE ME , PLEASE DONT WASTE MY TIME . au Revoi...
billiedivision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25-5-6丨追忆如潮 (2人喜欢)
- 2025-3-3丨郊区的上帝 (4人喜欢)
- 自厌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