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读红楼
【少年不识愁滋味】少年时不懂红楼,每每起了心,拿起来读,但怎么也读不下去,半文半白的风格,动不动来个吟诗对句,又是如此鸿篇巨制,令人望而生畏。总觉得情节过于琐细,都是日常生活的点滴,虽然描写精当,但却品不出好来。
【欲说还休】如今已是不惑之年,突然发现自己能够理解红楼的好处(以及很多其它过去无法体味的各类经典之美),方知所谓“经典”的确是有门槛的,悟性、阅历、思考……都不可替代,过去,就算知道了,你也不能懂得,如今懂得了,因了太多感慨,偏生是欲说还休。水浒的很多篇章,文学性也不错。但和红楼不一样,水浒、三国、西游都还是在写故事,追求趣味性,但红楼并不是在写故事,而是带着宏大的抱负,在记录时代,在摹写人性。作者知道自己写下的,将在历史上留下痕迹,所以极其用心,无一笔不精心,无一笔为闲词。
每天早晨在拥挤的车流中,开了”喜马拉雅“,听几章《红楼梦》,小小的驾驶室立刻变成了人生舞台,各类角色粉墨登场、联袂出演、活色生香, 就像在观一场人生大戏,实在是精彩至极。随便一段话,仔细咂摸着,在淡淡的往来日常间,不是惊心动魄,便是口齿生香,乃怪能够支撑起一门“红学”,实在是因为红楼太丰富的缘故。
【冥冥天意】冥冥中有天意,仿似知道我在读《红楼》,江波为小朋友订的《人文历史》杂志,竟然有一个月的主题是专门讲红楼的,精美的两大册,上册讲物理,下册讲人情,我方看了上册,建筑、衣着、饰物、餐食……每个剖面切进去,都可以成文成书,扎得深了,怕是一辈子也出不来,这种奇书真是让人叹息。
像我这样资质浅陋的人,年岁日长,固然是让人惆怅,但却因了努力与好奇,多增了些智慧,便也感到年龄的好处,仿佛在混沌的世上行走,虽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却只得表象,到了如今,世界却突然丰富起来,显露出其惊人的复杂和迷人,令人惊异。由此方知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像我这样,四十不惑才初窥门径,而那么多伟大早慧的头脑,他们留下了那么多深刻的认知,但人生苦短,我也终是无缘也无力了解,无非是“知道自己不知道”罢了。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来世上一遭,呆在无知高原上,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不过入宝山而空回,白来一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