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指人心的震撼—《唐山大地震》
长这么大很少看电影,因为看不懂。但是冯小刚的电影除外。
跟以前看东西的习惯一样,还是不会从专业的角度欣赏,只是单纯的看故事,被几个画面深深吸引,找到共鸣,被那种直指人心的情感震撼,看这个电影也是这个程序。
故事一开始有一个方登想吃西红柿的画面,但是只有一个,于是被妈妈给弟弟吃了,并许诺下次给她吃。两个孩子睡了,大人们回归自己的世界。孩子们的梦中,地震开始了。很突然,也很快。让人猝不及防。大强用自己的生命救了妻子,从此天人两隔。很多很多年后,当方达荣归故里后劝元妮再找一个老伴,元妮没有直接拒绝,她只是告诉方达76年地震的时候爸爸用自己的命换了她的命,她说有哪个男人会把命给她呢。没有经历过心灵重大创伤的人怎么能体会她的心情呢。世俗的人们觉得生命应该有个伴才不会孤单,但是元妮的世界早就孤单了,但是她不寂寞,因为曾有一个人,为她去死。不是说说而已,是真的为她去死。不是什么古代妇女的那套“烈女不嫁二夫”的贞操观让她年纪轻轻就守了一辈子寡,那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撑。“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方达说她妈妈的一辈子都让那场地震给毁了。死了那么多人,瞬间的事情,活下来的被说成是命大的,可是谁知道活着的人承受了多少,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丈夫刚死,又要亲手结束一个孩子的生命,让她怎么选择呢,她就是不停地说着两个都救,直到最后不得不说救儿子,就是那三个字,内疚了母亲的一生,纠结了女儿的半生。最后的最后,方登终于回家了,看到桌子上自己的照片前放着一盆西红柿,妈妈静静地说“都给你洗干净了,妈妈没骗你”,32年了,除了母亲,谁能32年记住一个小女孩当时的一句话呢。失去丈夫的痛苦,结束女儿生命的内疚,独自抚养儿子的艰辛,方登倒在母亲的怀里泣不成声地问她这么多年你是怎么过来的呢?没人知道这个坚强的女人承受了多少。
小时候的方登特别可爱,地震发生时她喊着方达快跑的画面,压在水泥板底下敲打石头的画面,听到妈妈说救弟弟时两行清泪划过面颊的画面,被领养后低头不语的画面。那么小的年纪,还不懂得分辨善恶,她只知道被母亲抛弃了。于是小小的心里便充斥着对母亲的怨恨,无论别人怎么问,都不再提起自己的过去,宁愿做一个失意的孩子,也不要再在人前回忆那个被抛弃的画面。所以那么多年过去了,面对自己的养父,她说起了那件一直以来耿耿于怀的往事,“不是不记得,是忘不掉”,那么安静的女孩子,第一次歇斯底里的嚷出了自己多年以来郁结于心的控诉“可是我就是忘不掉啊”,是啊,怎么能忘呢,直到亲人相见的那一刻也没有真正释怀,直到一家人去墓地,看到自己的位置妈妈多年以来一直给她准备着和弟弟一样的东西,这一刻,才真正释怀。“那是我的弟弟啊,他能活着,多好”,亲人之间哪有真的恨呢。“我手中的利刃,是砍在你的身上,还是落在我的心间,惩罚你,我,真的快乐吗?”终于,明白了。
这部剧里不只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其实除了主线,还有好多细节让人深思。比如方登的初恋,互相之间根本不了解而又不能足够宽容可以包容彼此的人注定要分手。他不是唐山人,没法了解方登对于生命的热爱,她是在死人堆里睁开眼睛的,爸爸的尸体就在她的旁边,而她的生命是母亲在迫不得已之下不得不放弃的,她的心里一直留着童年时被至亲抛弃的阴影,不论怎样弥补都是愈合不了的,所以无论如何她不能放弃自己的孩子,即使那样会断送她的学业也在所不惜。但是那个男孩不理解,而且他还年轻,他没有足够的智慧和宽容去关心呵护这个脆弱的女孩,所以,他们注定要结束。
还有方达回家想让元妮跟她去南方,元妮不去,想给她买房子,她也不要。为什么呢,因为怕丈夫和女儿找不到家。每年的祭日都去烧纸钱,都重复着那个地址。方达说倒的房子都盖起来了,可我妈心里的房子再没盖起来。她一直在守着那片废墟过日子。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再没有比这句话更悲凉的了。但是方达不懂一个道理,方登也不懂。“父母在,不远行”,中国人传承了几千年的品德,却没有几个人能记得。
死亡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对于死了的人,毫无意义,但是于活着的人,要怎么修复这种必须接受的残酷现实所带来的创伤,没人知道,只有那些经历过的人自己知道。在此,像所有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人,活着的,死了的,致以真诚的问候。天灾,真的无能为力。能做的,也仅只是掉几滴泪而已。面对生命,除了肃然起敬,不知道还能做什么,再次感到对命运深深的无奈。
跟以前看东西的习惯一样,还是不会从专业的角度欣赏,只是单纯的看故事,被几个画面深深吸引,找到共鸣,被那种直指人心的情感震撼,看这个电影也是这个程序。
故事一开始有一个方登想吃西红柿的画面,但是只有一个,于是被妈妈给弟弟吃了,并许诺下次给她吃。两个孩子睡了,大人们回归自己的世界。孩子们的梦中,地震开始了。很突然,也很快。让人猝不及防。大强用自己的生命救了妻子,从此天人两隔。很多很多年后,当方达荣归故里后劝元妮再找一个老伴,元妮没有直接拒绝,她只是告诉方达76年地震的时候爸爸用自己的命换了她的命,她说有哪个男人会把命给她呢。没有经历过心灵重大创伤的人怎么能体会她的心情呢。世俗的人们觉得生命应该有个伴才不会孤单,但是元妮的世界早就孤单了,但是她不寂寞,因为曾有一个人,为她去死。不是说说而已,是真的为她去死。不是什么古代妇女的那套“烈女不嫁二夫”的贞操观让她年纪轻轻就守了一辈子寡,那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撑。“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方达说她妈妈的一辈子都让那场地震给毁了。死了那么多人,瞬间的事情,活下来的被说成是命大的,可是谁知道活着的人承受了多少,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丈夫刚死,又要亲手结束一个孩子的生命,让她怎么选择呢,她就是不停地说着两个都救,直到最后不得不说救儿子,就是那三个字,内疚了母亲的一生,纠结了女儿的半生。最后的最后,方登终于回家了,看到桌子上自己的照片前放着一盆西红柿,妈妈静静地说“都给你洗干净了,妈妈没骗你”,32年了,除了母亲,谁能32年记住一个小女孩当时的一句话呢。失去丈夫的痛苦,结束女儿生命的内疚,独自抚养儿子的艰辛,方登倒在母亲的怀里泣不成声地问她这么多年你是怎么过来的呢?没人知道这个坚强的女人承受了多少。
小时候的方登特别可爱,地震发生时她喊着方达快跑的画面,压在水泥板底下敲打石头的画面,听到妈妈说救弟弟时两行清泪划过面颊的画面,被领养后低头不语的画面。那么小的年纪,还不懂得分辨善恶,她只知道被母亲抛弃了。于是小小的心里便充斥着对母亲的怨恨,无论别人怎么问,都不再提起自己的过去,宁愿做一个失意的孩子,也不要再在人前回忆那个被抛弃的画面。所以那么多年过去了,面对自己的养父,她说起了那件一直以来耿耿于怀的往事,“不是不记得,是忘不掉”,那么安静的女孩子,第一次歇斯底里的嚷出了自己多年以来郁结于心的控诉“可是我就是忘不掉啊”,是啊,怎么能忘呢,直到亲人相见的那一刻也没有真正释怀,直到一家人去墓地,看到自己的位置妈妈多年以来一直给她准备着和弟弟一样的东西,这一刻,才真正释怀。“那是我的弟弟啊,他能活着,多好”,亲人之间哪有真的恨呢。“我手中的利刃,是砍在你的身上,还是落在我的心间,惩罚你,我,真的快乐吗?”终于,明白了。
这部剧里不只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其实除了主线,还有好多细节让人深思。比如方登的初恋,互相之间根本不了解而又不能足够宽容可以包容彼此的人注定要分手。他不是唐山人,没法了解方登对于生命的热爱,她是在死人堆里睁开眼睛的,爸爸的尸体就在她的旁边,而她的生命是母亲在迫不得已之下不得不放弃的,她的心里一直留着童年时被至亲抛弃的阴影,不论怎样弥补都是愈合不了的,所以无论如何她不能放弃自己的孩子,即使那样会断送她的学业也在所不惜。但是那个男孩不理解,而且他还年轻,他没有足够的智慧和宽容去关心呵护这个脆弱的女孩,所以,他们注定要结束。
还有方达回家想让元妮跟她去南方,元妮不去,想给她买房子,她也不要。为什么呢,因为怕丈夫和女儿找不到家。每年的祭日都去烧纸钱,都重复着那个地址。方达说倒的房子都盖起来了,可我妈心里的房子再没盖起来。她一直在守着那片废墟过日子。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再没有比这句话更悲凉的了。但是方达不懂一个道理,方登也不懂。“父母在,不远行”,中国人传承了几千年的品德,却没有几个人能记得。
死亡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对于死了的人,毫无意义,但是于活着的人,要怎么修复这种必须接受的残酷现实所带来的创伤,没人知道,只有那些经历过的人自己知道。在此,像所有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人,活着的,死了的,致以真诚的问候。天灾,真的无能为力。能做的,也仅只是掉几滴泪而已。面对生命,除了肃然起敬,不知道还能做什么,再次感到对命运深深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