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学院团委邀请:一次读书分享(2023-4-12)
题目:读书助力成长——在阅读中了解中国
开场白。阅读分享的主题是“通过阅读增强对国家的了解和热爱”。先用一个大帽子概括一下:1)国家统一是万民之福;2)国家治理是系统工程。我就是通过自己的阅读发一点感慨,与大家分享:不系统,没有理论框架;可以讨论,请不要求全责备。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有一段话:“在人数和多民族方面,欧洲人和中国人很可以相比,同样是人数众多,民族复杂。可是在他们今天的政治生活中,在欧洲和南北美洲生活的约十亿欧洲人分成约50个独立的主权国,而十亿多的中国人只生活在一个国家中。人们一旦看到1和50的差别,就不能忽视”。
看到这段话你想到什么?1)中国怎么做到的;2)对生活在其中的人民意味着什么。
回答第一个问题
推荐书目:1)葛剑雄:统一与分裂;2)黄义军/唐晓峰编:历史地理学读本;3)马立博:中国环境史;4)温春来:国家、身份与记忆:西南经验
分享读书笔记:1)如何看待中国环境史;2)抄书记:大运河;3)数十个民族如何组成了一个“国家”——西南经验
回答第二个问题
推荐书目:1)托尼.朱特:思虑20世纪;2)彼得.汉德克:痛苦的中国人;3)蒂莫西.斯奈德:民族的重建——波兰、乌克兰、立陶宛、白俄罗斯:1569-1999;4)梅纳德.凯恩斯:《凡尔赛和约》的经济后果;5)戴维·雷诺兹:英国故事
分享读书笔记:1)波兰重建过程让我对这个世界多了一些好感;2)一百年前的内外双循环格局;3)“脱欧”是一个连接英国历史与现实的关键词
中国有句古话:皇权不下县。由此就会提出以下问题:1)古代中国如何进行基层治理;2)现代中国的基层治理具有什么特点
介绍两部书:1)白德瑞:爪牙——清代县衙的书吏与衙役;2)杨华:县乡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
分享读书笔记:1)清朝基层治理一瞥;2)考“公”的各位应该读此书,在“公”的年轻人也应该读此书
最后寄语:1)把读书变成终身习惯。职业发展需要跨界读书;丰富人生需要更广泛的阅读。2)试着/记着动动笔。保留读书记忆;会带来延伸思考;写作是一门很重要的手艺,需要时时习练,保持手感。
数数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退休总结:带了这么些硕博研究生 (23人喜欢)
- 转发院友宋君所写:清明节的纪念 (1人喜欢)
- 发现产业关联(4)——多说两句 (3人喜欢)
- 发现产业关联(3)——在标准应用之外各种更具灵活性的产业链
- 发现产业关联(2)——宏观管理需求下各种主题的产业关联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