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众文化的聚焦(上)
一 从大兴机场到海港城 五年前我去过一次香港,使用的是纸质的港澳通行证,从珠海坐船入境香港。现在那本港澳通行证已经过期,我来不及办新的,这次就直接使用护照入境。 注:从中国大陆使用护照入境香港的场合,可以在香港停留7天,离开香港时不能直接回到大陆,需要前往第三国。 第一次乘坐大兴机场的航班,先打的到北京地铁10号线草桥站,在这一站可以直接乘坐大兴机场线,单程票价35元。列车运行速度很快,20分钟就能到达机场。 大兴机场与前期的高调宣传相符,规模宏大,处处体现着设计感。



现在因私护照出入境貌似已经不盖章了,刷本就放行,登机很顺畅。只是,北京冬天的空气质量令人绝望。

约3小时后抵达香港国际机场,天空的对比过于显著。

香港机场位于离岛,前往市区最快的方式是机场快线。它在市区有好几个停靠点,我选择在九龙站下车。单程票价105港元(汇率约1港元=0.9人民币,即价格都打个9折就是人民币)。可以直接刷国际信用卡购买。

到达九龙站后,转乘接驳大巴(虽不是酒店的专属大巴,好在免费)抵达太子酒店。这家酒店在香港的知名度还不错,问路可以问出来。

办好入住手续后,先在海港城里的美食广场简单吃了饭,之后就和在香港生活的小姨去办保险手续了。买保险是本次行程的目的之一,香港保险在大陆名气已经很响,也有许多大陆人在香港从事相关的工作。本文就不讲保险了,相关问题可以私信。

二 从北开始 九龙寨城和志莲净苑 从酒店乘巴士一直往北,与住在沙田区的小姨一同前往九龙寨城公园。香港的巴士一般是双层的,坐在第二层第一排可以饱览沿途街景。香港房屋的楼间距很小,又高又密,在世界范围内都很有辨识度。香港的人均居住面积非常小,像我的小姨,一家四口住着70多平米的房子,已经算是“条件不错”。慢慢驶向郊区的途中,窗外的绿化逐渐增多,但楼房仍旧高耸。

大陆一般称寨城为为“九龙城寨”,这是1898年清廷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割让九龙后,清国在香港的一块飞地。英国没有接收,而清国也撒手不管,寨城逐渐成为了法外之地和滋生犯罪的温床。“三不管”的九龙寨城野蛮生长,狭小的地界无法向外延伸,只得不断向上垒高,风格接近“赛博朋克”。这里曾经聚集了大量非法移民,著名的“楼顶戳飞机”情景也出自于此。九龙寨城已于1993年整体拆除,原址兴建市民公园。


现在的寨城公园,新建了许多仿古建筑,也有一间小博物馆诉说寨城的历史。周围一圈都是住宅小区,它更多地充当老年人的健身娱乐场所。

之后我们到寨城附近的酒楼里吃了早茶,这里基本上都是老年人,气氛比一般的餐厅更嘈杂些,很像西方电影中出现的中餐馆场景。



我们一路走到志莲净苑,这是小姨重点推荐的市民公园。始建于1936年,它是一处大众福祉的公益集合体,除了公园,还兼具仿古建筑群、养老院、特殊学校等职能,同时也是佛教徒的修身养性之地。



三 近代以降 四个时期的历史
香港市内有许多博物馆和美术馆,这次我们前往了谷歌地图评分最多的香港历史博物馆。主要展览“香港故事”为免费参观,先是介绍香港的自然环境和早期人类活动,随后便进入近代以来香港复杂的历史。

顾名思义,香港是天然的优质海港,且在九龙和新界还分布着面积广阔的未开发区域,自然环境优美。当然,因为有许多限制开发的地块,香港的人均居住面积极小,也受到不少批评。

我曾听过邓丽君的《水上人》:“在水上听星儿唱歌,在水上与月儿细语;我们生长在这里,与河水不分离。”但现在才知道,“水上人”指的是一种以船为家的渔民,世代以打渔为生,而不在陆地上置业。

1840年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签订,香港岛被割让给英国,随后九龙、新界也被英国“租借”99年。毫无疑问,西方殖民者的行径令人不齿,但开埠也为香港带来了社会风气的革新。博物馆里用仿真布景展现出当时香港商业和金融业的发展,经济上的改变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然,在西方文明和现代文化引入香港的同时,其传统文化仍然得到保留。祖庙、舞狮、早茶等各种岭南元素,在这里都有展现。

1941年圣诞节,日军攻占香港。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香港经历了史上最黑暗的三年零八个月。

二十世纪的香港已经成为亚洲乃至世界金融中心,工业、房地产业和商业贸易也有长足发展。而香港回归的那段历史,显得格外振奋。中英双方长时间的拉锯谈判,终于使得香港在1997年回归祖国。“东方之珠”的故事,还在往下延续。

Andre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胡志明市应不应该改名“西贡”?
- 土耳其改国名,“火鸡国”成为历史 (3人喜欢)
- 日本最便宜大城市 名古屋旅游攻略 (7人喜欢)
- 韩国饮食,全都一个味 (8人喜欢)
- 2024年推理阅读TOP10 (1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