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关于恋爱的帖子有感
偶然看到一篇帖子分享,挺有感触的,想着写点啥结果越写越多最后变得不针对帖子了,而是乱七八糟的感悟……干脆写成日记了。
看到有人评价答主矫情,在我看来他并不矫情,他说的那些一个人观察体验世界的时刻我也都有过,我的手机相册里也保存了独自一人时拍的很多照片无人分享,有日出,有晚霞,有夕阳,有夜空,有独自外出游玩,有路过的花花草草。除了这些现实世界的各种七七八八,更多的还有很多场景和内心的感受,很多人都这样吧。有孤独无助的时刻,有疲惫的时刻,有焦虑不安的时刻,有喜悦无人分享的时刻,有生病难受的时刻,有深夜莫名痛哭的时刻,有独自思考一个问题自己抛出各种观点论证无人讨论只能精分的时刻。只是我并不觉得那些独自一人的时刻没有意义。有些时刻也只属于自己。独自存在,独自和这个世界连结也是一种意义。
我当然明白那种时时刻刻想要和对方交流分享的心情,爱情多么特别又难得,一辈子可能都遇不到几次,她如此珍贵又独特,我们怎么可能像对待一种普通的人际关系那样轻易处置她呢?我们势必要在爱情这场战役里夺取最独特最纯粹的体验。
所以更年轻时我也像那篇回答里那样,甚至更甚。那种状态的本质是要在恋爱关系中进行价值质询和自我身份的确认,是要持续追寻确认几点:我对你而言是特别的,重要的,我们每天都是新鲜的,浪漫的,炽热的,我们是最懂彼此的,我想要实现我们的灵魂交融,还希望这份特别、重要、懂得、新鲜浪漫热烈和交融是一直持续的不变的。
但是再长大一点以后我反而会想要守住内心那些时时刻刻想要和对方分享的冲动瞬间,毕竟瞬间太多了,怎么可能一直不间断分享呢,我们还要工作生活学习啊,彼此也不一定能每次都恰到好处接到和回应,密集的交流久了也会觉得疲惫消耗能量,每个人都需要独处的空间,过于密集的手机信息交流会不断切割各自的时空领域。
另一方面,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恋爱时对于另一半回应和反应的即时度和灵敏度要求更高了,通讯看似便捷,但运用在恋爱时,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恋爱的难度也提高了。人类必须要在繁忙琐碎的工作生活中手机不离身绷住大脑那根恋爱之弦,不能错过或者过于延时回复恋人的消息,大脑要同时保持专注恋爱和恋爱外的其他事情,这并不容易。在没有电话网络靠写信的时代,那些思念惆怅忧伤透过书信到达对方手中时其实已经自我消解差不多了,而现代即时通讯技术使得人类面对爱情时渴望得到的话题粘稠度、即时回应和操控更多,火花更多,但随之而来的感性和理性的碰撞也更多,误会也更多,矛盾也更多,可能连我想你和我好想你之间的区别都能成为吵架的理由,恋爱关系就是那么微妙很难拿捏分寸。而人类和语言文字的关系又很矛盾,人类创造出语言文字却又在表达时跳不出语言文字的框架,受其所限,很多时候表达被文字裹挟,键盘敲下的文字有时会重新赋予一份不同于表达初衷的一种新的含义。我真的觉得很多时候情侣的矛盾来自文字语义本身,和语用及二人的本质无关,而是文字本身带有强烈的情绪和指向性(瞎说的)。
而当我们过于依赖手机那端传输来的文字从而靠文字构建起来的一段感情时,那段感情势必很抽象并不牢靠。和文字谈恋爱,想想多么天方夜谭,但这就是现状啊!将文学视作信仰的林奕含曾经发问:文学是可以巧言令色的吗,每一个相信中文的人怎么可以背叛这个浩浩汤汤几千年的文化语境?她读了那么多的书,聪慧如她,怎会不解文学就是可以巧言令色的呢?文学是一种极具美感的艺术,但是她背后创造文学的文人一定是有风骨一定是真善美的化身吗?不见得,当这种不见得存在的时候,文学就亦真亦假,可以揭露,也可以粉饰。否则那些修辞、艺术手法用来做什么呢。文学作品可以闪耀人性的光辉,而作品背后的作者真实品行也可能比我们能想象到的都要不堪。说到底文学是一种创造,是一种艺术形式,并不是一种真实的崇高。(激进了,还望阿北宽容,其实我想说的是文学是一种以时代背景为依托的个人创造)如果我们和一个人用文学的方式谈恋爱,那势必会被文学的巧言令色反噬。语言文字可以伪装一个人的本质而进行巧言令色,在那背后的真实才是我们应该去看到的部分,但是很多人包括以前的我并不愿意去看到。说回当今社会的恋爱,假如有一天丢失了聊天记录,双方连当初到底聊过什么都会渐渐遗忘。文字构不成切实的回忆,深刻的记忆必定需要声音、图像、场景、面对面的交流和共同经历真砖实瓦的建构。一段靠文字聊天堆砌起来的感情,结束后可能会陷入短暂的怅然若失,从感觉思维上一时难以抽离,但是过一段时间再理性回望,很难从渐渐模糊的文字回忆中提取到什么深刻和难忘,连同当初那个人也逐渐陌生抽象(又扯远了)。总之双方密集交流过多后,久而久之极有可能会感觉到一部分自我被让渡掉,会失序,失衡,失控,失控了就想保持距离夺回自我,再往后可能就是进行冷战或者争吵、分手,这样的结果和恋爱的初衷不是背道而驰了吗。
很喜欢最近看到一段月亮与六便士的书摘:
在爱这种感情中主要成分是温柔,爱情需要一种软弱无力的感觉,要有体贴爱护的要求,有帮助别人取悦别人的热情——如果不是无私,起码是巧妙地遮掩起来的自私;爱情包含着某种程度的腼腆怯懦。爱情要占据一个人莫大的精力,它要一个人离开自己的生活专门去做一个爱人。它使一个人比原来的自我更丰富了一些,同时又使他比原来的自我更狭小了一些。他不再是一个人,他成了追求某一个他不了解的目的的一件事物,一个工具。
我心目中的成熟恋爱,不应该是两个同样单身的个体仅仅凭借很有话题浓度的聊天而快速crush建立起来的一段所谓浪漫关系,而应该是对彼此有真正的了解,了解真实的彼此,接纳对方的特质,愿意走近对方。把心沉下来,好好感受对方的灵魂和那段关系,那是一种成熟的把握和投入,而不是沦为抽象爱情的狂热信徒和被驱使的工具。
心中有对方、交流起来深刻有质量又适时留白对比密集的看似每分每秒都在想念实则没有真正有意义的交流,我当然愿意选择前者。如果一对恋人注定是要相爱一直走下去的,又何必那么执着每天都要充斥大大小小各种瞬间点滴的信息轰炸式的交流呢。当然这可能是悖论,我们如何得知对方就是能走完一生的人呢,正是因为不确定,很多人才拼命想要抓住当下,能抓多少就抓多少,这可能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但是每个人确实都有对自己而言重要的事情和功课要花大量相对整块的时间去做,谁都不希望自己的时间被无限切割。如果我身处帖子中的情况,我可能会和对方好好谈一谈,建立健全一套适合双方的恋爱体系,在那个体系里有应对爱情中各种状况的具体举措,让两个人都在这个体系里长久舒适地呆着,有稳定的心理秩序,又照顾到彼此的情绪,再建立一些对恋情的自信和展望。我还是认为,一段长久的自信的恋情来日方长,不需要执拗追求保持每天无时无刻点点滴滴分享和新鲜感。其实我并不喜欢新鲜感这个名词,新鲜感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个很抽象的名词,它的本质是要对抗规律、平淡、稳定和一成不变,但是这些也并不是坏的东西,比起这种对抗,彼此形成一种相爱的习惯、让那种习惯不断产生能量和情感的浓度滋养内心才更难得。表面的新鲜感永远比不上内心稳定持续的交流讨论和互相能量的输入输出。当然人性中的喜新厌旧很难抵御,感情随着人生长河的起起落落而高低起伏才是常态,我们能做的是认清人性的规律后走到了平淡期后仍能一起加固爱的城墙,将关系推向一个更安全舒适的区域,在那个区域,双方更加坦诚,信任,各自成长地更好,感情的小河也随之有更长远稳健的流动。(胡说八道)
评论里有人提到自然美,我很同意,好的恋爱就是有一种自然美,不刻意不做作,跟随彼此心中的感觉和步调自然地相爱。当然以上所有,只是个人一时兴起胡说八道的理论,也许真谈恋爱了又是新的想法,真正好的恋爱我好像也并没有体会过……
但是我知道,人应该去爱具体的人,千万不能爱上爱情带给自己的一种抽象感觉,那种爱,爱着的究竟是什么东西?那其实是精神上一种自我与自我的解离。






喜欢听雨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普通人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什么呢 (3人喜欢)
- 值得记录 (3人喜欢)
- 记梦 (1人喜欢)
- 有关故人的一点记忆 (1人喜欢)
- 对生活的期待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