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启示
《 说《墨子》的启示 》陈再明23.4.24
两千五百多年前,一颗巨星在东方升起,他就是墨翟。墨子是继孔子之后,第一个堪称"圣人″的伟大思想家和道德实践家。他创立了中国思想史上內容博大的学派一一墨家。《墨子》一书,给我们在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名辩术等各方面的教诲。在这一点上,先秦诸子没有一家能与之媲美。 墨学盛行于战国之世,与儒学并称″显学″,墨子亦与孔子同称″孔墨″。孟子在《滕文公下》说:″天下之学,不归杨即归墨。″可见,墨学在当时深受民众及士人的钟爱和信从。可惜的是,墨学在秦汉之际已经衰微,自汉迄清,二千年间,墨学绝无传绪,墨书仅存残篇。因此,墨子的事迹被人忽略,到现在没人知道墨翟是姓墨还是姓翟?其出生年代,连司马迁也说不准,只说他″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著作有《墨子》七十一篇传世,今存五十三篇。墨子在世时,亲从弟子数百人,而以禽滑厘最有名。 《墨子》的启示,有五:一,尚贤。二,尚同。三,兼爱。四,非攻。五,节用。他把″尚贤″摆在政本、国宝的地位。他把″尚同″视为用人和治理的方法。他把″兼爱″认为是爱和利的并称。他把″非攻″视作战争和平的主张。他把″节用″认为不外乎″俭节″二字。 一,尚贤为政之本 墨子尚贤,有两句名言;一是″尚贤为政之本。″二是″归(馈)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他在《亲士》开篇即说:″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也。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墨子反复强凋,人才是政权的基础,是令行禁止的保证。君王任用贤者,罢黜不肖,天下自然太平。并且,尚贤还是激励风俗的必要手段。古谚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孔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统治者尚贤,不单纯是得一贤使一贤的问题,而且有带动一大片、激励一大群,转变整个社会风气,培养一代新风的巨大效应。 墨子说,既已知道尚贤的重要,但如果不知道″所以行之术″,尚贤也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必置三本″,从识才、用才、惜才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观点。第一,给以崇高的地位。第二,改善贤者的贫困处境。第三,有贤要用,用贤要信。在爱才,惜才,护才上,墨子认为″盛才易毁,贤士易伤″。他举例说:″比干因直言被剖心,孟贲因勇力被杀头,西施因美丽被沉江,吴起因改革被车裂。良器与贤才,都因自己的特长而毁身灭门。″《庄子》也有同样的喻言:″山中樗木不材故寿,林间梗楠因材见伐″,形象地表达了这一事实。 二,尚同为同于上 "尚同″就是同于上。在集权统治下,墨子主张要统一思想、统一步调。通过″尚同″之术,达到君臣万民统一认识、令行禁止的目的。他认为尚贤得人,尚同得法。他说:“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皆非之。″他主张″尚同四法″:其一,下情上达。其二,议定国是。其三,监督规谏。四,去私服公。墨子还具体设计了实行″尚同″的形式和步骤,强调君对民,上对下的″赏罚″权;民对君,下对上的″规谏″权。而最后,“尚同于天″,有限制天子随心所欲地滥用皇权的实践意义。他说:″古者圣王明天鬼之所欲,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天鬼之说,有失科学性,但却具有人民性。 三,兼爱为爱兼利 ″兼爱″是墨子全部学说的精华所在,也是墨子在处世哲学上的″原理″。墨子学说以兼爰为核心,亦以兼爱为基础。他认为天下大乱的起源,起于不相爱。而今社会秩序的混乱、国际关系的紧张,也莫不起于人们爱心的泯灭。怎样推行"兼爱″呢?不外乎″爱″、″兼″、″利″三字。"爱"是核心,″兼″是方法,"利″是实质。推己而及人,由近以及远,这也是墨子的″兼爱″,施爱于人。墨子兼爱之说的关键在“兼″,兼之一字,将儒墨明显地区别开来。行“兼″有三法:一是″爱人若爱其身″。二是″为彼犹为己″。三是″无党无偏″。″利″即实用、实利。″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此即″交相利“。所以,墨子的兼爱是没有差别的爱,没有物我的爱。这和儒家的仁爱主义,基本上是不同的。 四,非攻为正义战 墨子的“非攻″,就是反对非正义的战争。墨子严格区分正义与非正义,称正义之战为″诛″,而非正义之战为"攻″。他举例说:″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仁。″也就是庄子所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悖论。墨子非攻,有三个特点:一,反对侵略战争。二,支持正义战争。三,主张积极防御。所以他才说:″故备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墨子的“非攻″,简而言之,就是侵略战争,对天不利,对鬼不利,对人也不利。一举而有三不利,就是天下之大不义。 五,节用为俭与节 墨子的″节用″,亦即″俭″与″节″的生财之道和用财之道。就是厉行节约,减少开支。墨子节用说,一切都以人民实际需要出发,一切都以满足人民生存、生产、生殖起码要求为限度。把握这一限度,不外乎“俭节″二字。墨子衡量一切东西都是看其是否有用,是否有利。他说:″用而不可,虽我亦将非之。″也就是以可不可用作为是非善恶的标准。又说:″故所为巧,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也就是说以有不有用来衔量可不可用。所以,墨子把″可用“、"有利″作为合理的经济要求。″节流″不是墨子经济学的全部内容,“开源″才是墨子最为重视的办法。开源即所谓″生财之道″,大致有三:一,重视农业。二,鼓励生产。三,发展人口。墨子的″节用″,并不是简单地节省开支,而更加积极的意义,则在发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