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国权谋
《 话东周列国的权谋计策》陈再明23.4.24
公元前1099年,武王灭商,建立周朝,都城设在镐京(今西安)。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杀死,新继位的周平王为躲避犬戎骚挠,将国都东迁洛邑(今洛阳)。史家把东迁之前的周朝称为西周,把东迁之后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称为东周。西周三百二十八年,东周五百五十年,共计八百七十八年。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历史阶段。春秋时代(前770一前403),战国时代(前403一前221)。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的一百八十多年间,就叫战国时代。 周王朝封国林立,据统计,周朝初期的公封有五等:公、候、伯、子、男,大大小小计一千七百七十三国。春秋之世,诸候之间擅兵征伐,尚存一千二百余国,其中成型的封国一百三十一个。东迁后,各封国间征伐频繁,郑国首先企图号令诸国,但霸业未成齐国即代之而兴,齐桓公北定诸戎,侵蔡伐楚,成为中原第一霸主。齐桓公死后,宋襄公昙花一现,晋文公开创了霸业,楚庄王、秦穆公继之成为霸主,此谓″春秋五霸″。到春秋末期,已经形成的“七个大国,即谓″战国七国″,此乃韩、赵、魏、燕、楚、齐、秦七个大国。 一,先发制人 周幽王宠爱褒姒,借故把申后打入冷宫。国舅申候对此愤愤不平,便上书幽王,劝他“收回乱命″。幽王大怒,以其公开犯上,准备出师伐申。申侯闻报,借兵西戎,″先发制人″,将镐京围绕三匝,杀了周幽王,褒姒被戎主抢走。 二,围三缺一 周幽王被杀那一年(公元前771年),为了驱逐戎兵,申侯分别给晋侯、卫候和秦君写了密信,并把郑伯被戎兵杀死之事,报告其子,叫他起兵报仇。不久,四国之兵来到镐京城下。秦襄公建议采用“围三缺一″计策,放他一条逃路,让敌人跑出来后,有效地把它歼灭。“围三缺一″就是″虚留生路″,一举驱逐了企图长期盘据镐京的西戎兵。 三,将计就计 郑武公娶申侯之女武姜,生庄公与共叔段。武公去世后,庄公继位。姜氏与共叔段共谋,里应外合,准备篡权。郑庄公早闻此事,″将计就计″,不采取断然措施,以待共叔段显露叛迹。姜氏与共叔段果然中计,遂被郑庄公打败。 四,调虎离山 公元前719年,卫国的州吁刺死其兄,篡了君位,封他的同党石厚为上大夫,卫国的实权落入了两个叛逆之手。卫国老臣石珙在请除叛逆州吁时,就曾成功地运用″调虎离山″这一计。首先建议州吁去觐见周王,拿个任命状回来,这样国人才没二话可讲。并建议说周王宠陈侯,若由陈侯在周王面前说点好话,周王一定会承认。于是,州吁便由石厚护驾往陈国去了。石碏一见二逆上路,马上把一封秘密信送到陈桓公手里,将二逆囚禁起来。若不调出二逆离开卫都,鹿死谁手也就很难断定。 五,利而诱之 公元前706年,北戎攻占齐国的祝阿,又兵临历城之下。齐僖公派人去郑、鲁、卫等国借兵,郑庄公立即派世子忽率军前往救援。齐僖公与世子忽共商退敌之策,世之忽说:″北戎贪而无亲,可以诱而取之。″也就是施以小利,诱其上钩的“利而诱之″。在精心设计的圈套下,戎帅大良、小良都中计,先后被射杀而死。 六,假道伐虢 春秋时期,晋国借路于虞国攻打虢国,把虢国打败后,回师顺便也把虞国灭了。这个计策是晋国的苟息 献出的,他善于斗智,这一谋略完全是建筑在虞公性贪的基础之上的,当他把名马与美玉放在虞公的面前时,虞公一下便动了心,主动要求当晋国的向导。″假道伐虢″,不仅隐蔽了军事行动,使虢国毫无戒备;还麻痺了虞国,打破了虢虞联盟。让晋国达成了一箭双雕之目的。 七,退避三舍 晋文公重耳流亡楚国时,曾向楚成王许下诺言,为报答楚国的厚遇,当我回国执政时,若发生两国打起仗来,我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陈、蔡等国军队攻宋,宋向晋国求救。晋文公重耳决定采取攻曹、卫(楚之盟国)以救宋(晋之盟国)的策略。但楚却不来救他的盟国曹、卫,仍然围着宋都商丘不放。看来,晋军不直接和楚军较量不行了。于是,用激将法使楚军将领子玉率军到曹都陶丘(今山东定陶)攻打晋军。晋文公见楚军逼来,不但不前去迎击,反而向卫国撤退九十里(三舍),撤到卫国境內的城濮(今河南范县)。晋楚的″城濮之战″,晋文公打败了争夺霸权的对手,登上了霸主的地位。 八,破釜沉舟 公元前624年,秦军大将孟视明请求秦穆公发兵伐晋,秦穆公亲自督军,驱动大军,杀奔晋国而来。“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左传》)孟视明过了河就把船全烧了,以示不能雪恥就誓不生还的决心。结果打胜了这场战争。 九,欲取先予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在东周历史上的著名的″三家分晋″之战中,魏国国君成功地运用了这一策略。公元前454年,晋国的命运完全掌握在智、韩、赵、魏″四家″手中。智伯是“四家″中最强的一家,要魏国割地给他。魏国国君桓子认为智伯欺人太甚,加以拒绝。宰相任章劝说道:″君予之地,智伯必骄而轻敌。″就把一万户的土地割给了智伯。智伯又要赵襄子让地,却遭到严辞拒绝,智伯大怒,便邀韩、魏一起兴兵伐赵。在晋阳城十分危急之际,赵张孟谈建议利用智伯与韩、魏的矛盾,联合韩、魏,消灭智伯。赵襄子便和韩康子、魏桓子两人联合起来,一举打败了智伯率领的晋军,杀死了智伯并灭其族,瓜分了智氏的全部土地。 十,减灶诱敌 公元前342年,也就是“围魏救赵″的十一年后,魏国联合赵国去攻打韩国。韩国急忙求救于齐国,齐国派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起兵求赵。在与魏军的作战过程中,孙膑遂对“减灶诱敌″作了具体部署。即在与魏军接触之后,便佯败退却,退却中第一天挖十万人用饭的炉灶,第二天减少为五万人,第三天减少为三万人,让魏军误让为齐军每天有大量士兵逃亡。战幕拉开,庞涓果然中计。孙膑在马陵道(今河南范县西南)埋伏下一万多名射箭能手。庞涓至此,齐军乃万箭齐发,魏军大乱而溃。庞涓愤愧自杀。马陵一战,齐军歼灭魏军十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