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寻古,千年时光的凝视
(一)
我有个习惯,每到一座不熟悉的城市,从车站或机场出来,我更愿意坐巴士胜过地铁。看着车窗外流过的景致,会慢慢凝聚成对这个城市的初印象。 但这些年,当我抬头看见那林立的规规矩矩的高楼、宽阔的马路,却已无从得知自己到底身在哪个城市,并分不出她们自个的气质——得要一直开进老城区,眼前的景象才渐渐地与脑中的意境对上。
隔了十三年再次来到济南,也是这般体会。 整个春天都没怎么出门。清明节原本或许也就那么过去了,正巧节前好友Lynn来杭州,说起接下去要去济南。脑中一闪念,我打算请几天假,与她同游。 出发前我特意翻了下上次来济南拍的照片。那回去青岛、泰山、曲阜,最后抵达的济南行程极简短,直奔慕名已久的大明湖和趵突泉。 那次在泰山分别送我上了去往曲阜的客车的伙伴,此后十三年再未见过。之前三年,更悄无声息地阻断了与很多人的联系。今年是打算走动走动的,也不为了去某些地方,而是为了见某些人、与某些人的同行相处——从对物的执着转化到对人之关系的关注,或许是这几年对我最大的改变。 在杭州与Lynn聊天时她说到,过了三十五六岁之后,可能就很难以自我为寄托,而更需要寄托于外物或与外在的联系。我茅塞顿开。 因为第二天晴朗,我特地前一天下午就坐高铁赶了过去。住在老城,起个大早,为了感受晨光中的老济南。 北方的梧桐还刚刚抽芽,清晨逆光中如一片迷蒙的雾。 晨光斜斜洒进静谧的胡同,光影交替,锃亮的青石板路面,四合院的青砖黛瓦,时不时有泡桐树浅紫色的花,大串大串地顶在高高的枝头,伸出灰墙,紫云似的。 芙蓉街的美食店还都在安静的睡梦里,骑三轮车送货的师傅已在一家家地搬运食材了。曲水亭街的商贩们正在出摊,马上就要热闹起来了。 那么多的泉,一处挨着一处,穿家入户。那么清的水色,浓密的水草温柔摇摆,老人在水边捞虾,姑娘在桥边拍照。 百花洲畔垂柳依依,对面就是大明湖。 水连着水,池挨着池,给泉城无限的灵气和活泼泼的生机。 老舍先生有夸过济南的春天吗?他觉得济南的“春风都太粗猛,把春都给吹毁了”。虽然接下去几天我就亲身体会了一把济南的大风大雨,但这一日的风和日丽赠予我一个明朗又清澈的济南城。 十三年后重游旧地,在雨中随意地闲逛,欢喜的是,景致并无多大改变。 雨夜里和Lynn绕大明湖走了一圈,结果雨疏风骤,我俩挤在颤巍巍的伞下冻得直打哆嗦。 趵突泉边,凭着记忆找以前留过影的位置再拍下一张。皱纹和发量算是挡不住了,唯愿继续眼神有光,灵魂自由。







(二)
穿行于鲁中的山野中。向着泰安的方向,但我们不去泰山,视野所及的苍茫而辽阔的群山也已是东岳的支脉。露着土的石山不高,起起伏伏,初春,树还是光秃秃的,坡上或山沟偶尔点缀一大簇一大簇的粉色桃花,阳光下空气灰蒙蒙的,因此一切的颜色都是淡淡的。淡淡的天蓝,淡淡的桃粉,淡淡的远山与苍野。
偶尔可见村里一层的人字顶泥砖房,像小说里的场景。真的是北方最典型的春天了,有一种萧索苍茫的质朴和遥远。 此行济南,我们最主要的目的是去看位于南郊的两座古寺。 第一座寺位于历城的柳埠——坐落在青龙山、白虎山之间山谷中的神通寺。 神通寺的古老,建寺历史可以追溯至1600多年前的东晋,北方的乱世(前秦皇始元年/公元351年)。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后,为感佛佑之恩,在公元583年赐名“神通寺”,后又赐佛舍利,建塔以供之。
作为鲁中地区曾经最早、最大的佛教寺院,神通寺被视作此地的佛教发源地。隋唐时期最兴盛,至清末逐渐衰落。
如今古寺不存,而塔依旧。


午后阳光下的四门塔,简洁,古朴,浑厚。与之相伴的千年古柏,九枝遒劲,苍翠繁茂。
四门塔建成于隋大业七年(611),是一座方形单层亭阁式石塔,也是我国现存唯一的隋代石塔。
四门塔,顾名思义,四面各开有一个拱门。门内,朝四个方向,存有东魏武定二年(544)的石刻造像四尊,面门盘腿而坐。分别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南方欢喜世界保生佛——

东方香积世界阿閦(chu)佛(佛头1997年被盗,被偷卖出境,后寻回,修复归位。因此佛像脖颈处有拼接痕迹)——

北方莲花庄严世界微妙声佛——

走到墓塔林时,下午的阳光正斜斜地穿过白虎山的树林,照在一座座矗立的塔上,平行的塔影与斑驳的树影交叠,影影绰绰。
墓塔林南侧的神通寺早已不存,而古塔依旧林立,森然肃穆。塔林是神通寺历代住持和上层僧人的墓地,现留存墓塔46座、墓碑15通,是中国第六大塔林。
数量最多的幢式塔——









神通寺遗址西侧,白虎山东麓半山腰的石壁,被称作“千佛崖”。其上有大大小小的石窟一百多个,佛像二百多尊,为唐初所刻。可以想见当时,神通寺香火鼎盛,公卿贵族和黎民百姓在山崖上开窟造像,虔心礼佛。








(三)
和风丽日只维持了一天。从我们到的第二天起,气温骤降,天色阴沉,风雨欲来。开车穿过山间村野,雪白的梨花、粉艳的桃花,在晦暗的天色下也失去了明丽的生机。


灵岩寺离东岳泰山仅一步之遥。过去皇帝拜谒泰山之前,必先驻跸灵岩寺听高僧讲经说法。
此后千年,几经兴废。
五花阁也毁于大火,剩下残垣断壁,但石柱上尚存的精美石刻,叫人足以想象它曾经的华美。



长在拱门上的树,曾经的一颗落错的种子用柔软的身躯与坚硬的砖石,在百年的时光里相抵相伴。















灵岩寺也同样留了遗憾。保存最完好的主体建筑千佛殿,在做整体修缮,殿内的被梁启超称作“海内第一名塑”的四十尊宋代彩色泥塑罗汉因而无缘得见。
但青山岑寂,鸟鸣悠长,徜徉寺中,随处流露出的古意与禅意让人心生安宁与平和。
那些破损的石构件、残缺的浮雕石刻、石碑上的裂缝、断圮的砖墙和石柱,带着时间流淌过的光泽,传递出古朴而厚重的静美。


(四)
冒雨赶来一身湿漉漉的我们,被这个消息又浇了一头冷水。

所幸佛教造像艺术展的造像和汉代画像艺术展的汉墓画像石的丰富与精彩,暂且安抚了我们最初的失落。
佛教自东汉初年正式传入中国后,齐鲁之地也是佛教文化与艺术的兴盛地之一,其中以北朝、隋唐和北宋最为发展。
而出土的佛教造像,又以北朝时期最为精美,风格独树一帜,是展厅中陈列的主体。尤其青州龙兴寺窖藏出土的北齐佛像,面带微笑,神情安详,美得叫人挪不开眼睛(而心底里则开始暗暗计划何时要再去青州博物馆领略更多的青州造像)。
虽然青州造像的名声偶有耳闻,在一些画册和纪录片中扫过几眼。但当我此时实地地凝视它们,有一种美的力量,穿过时光喷薄而来,让人不由自主地放缓了呼吸,停住了脚步,定定地与它相对。
对于我,对石刻造像的欣赏和体会,似乎是在一定年纪一些阅历后,才逐渐得到了不同从前的感受。大学或者毕业前几年,我慕名去拜访各地著名的石窟石像,眼之所及那些雕刻和造型,关注各种艺术分析、历史发展,忙于记录忙于攫取新名词新知识,却浮于表面,心底很少产生长久或是瞬间的情感触动。
而今,每每当我站在大佛之下,或凝视那些古老的造像,看见他们低垂的眼眸、饱满的面颊、微扬的嘴角、宁静的手势,心中似乎渐渐地能与千百年前一锤一锤凿窟造像的石匠、千百年里来来往往跪拜在佛前的人们产生共情,仿佛透过了冰冷坚硬的石头看见了千年的温度,看见了石像中的慈悲与温柔,感受到平和却有力的力量。
































清明时节雨纷纷,夹风带雨的天气为我俩的寻古之旅又添了一份萧索怆然。
齐文化博物馆搬迁新馆后,原来的齐故城遗址成了不得入内的办公场所,独留门口一块“临淄齐国故城”国保石碑,表明着此处三千年前曾是齐国都城。
出租车司机大叔载着我们沿一段荒草寂寂的土台而行,略有遗憾地对我们说道——这就是齐故城的城垣遗址,现在就剩这一段土墙了。
路过了孔融墓,拜祭了晏婴冢,到西天寺想瞻仰北魏造像,经受了两千多年风雨动荡的大佛像现在终于可以安置于一座方形重檐的保护房内,无奈却被披了一件红绸布,将“北魏佛教造像艺术”遮得严严实实。

Lynn对真实可见的实物更感兴趣,可我却执着于只能远观与想象,隔着千年岁月做邀月感怀抚今追昔的田齐王陵。淳朴真挚又热情的司机大叔带我们沿羊肠土路寻找齐四王冢的国保石碑,但穿遍了小道却不得。
好在Lynn眼尖,在开过铁路时,远远地看到了田里的一块立于1982年的“四王冢”碑。从这里望去,田齐威王、齐宣王、齐瑉王、齐襄王四位战国时齐国君王的墓冢,如四座小山起伏,一字儿展开。
天色晦暗,四下寂静。千年前的君临天下和战国雄风,都湮没在春天萧瑟的田野中了。


最近几年我西部的高原、雪山去得少了,走得更多的是历史文化古迹。所以每次回来都要借一堆需要补课却怎么也学不完的书,对我也确是无止尽的挑战。
我是个老旧又恋故的人,这些年突兀又迅猛的变化让我不适,因而不由自主地想找寻可以安放内心、寄托情绪的事与物。
转与时间对话,凝望千年时光的沉淀。在那些斑驳却依然生动的痕迹上,隔着遥远岁月,仿佛看见其间的人来人往、风云变幻,被穿越了漫长时间的物与思所充盈。
雪山草原的山野自然使我震撼于一种广阔的、壮丽的静,而古建古迹则用一种悠远的、厚重的静触动、安抚我。
然对我自己,从空间维度向时间维度的转变,总感到学识太浅而惴惴不安,有太多内容要再学习。在读万卷书这件事上,仍需继续修行。
- END -
-
大兔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05 09:41:33
-
菅田酱鸽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9-07 19:05:53
-
午夜晾衣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17 09:28:11
-
这是个问题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7-06 16:12:35
-
豆友177694011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6-07 12:47:10
-
DC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5-31 22:44:32
-
HZ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5-15 15:13:44
-
云¥上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5-07 23:59:23
-
秦辉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5-06 23:04:06
-
步野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5-06 22:19:00
-
TAI SHOU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24 18:05:31
-
Abraham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24 17:16:47
-
飞鸿踏雪泥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24 15:20:04
-
川川长流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24 10:57:12
宛小诺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圆梦纳木错 (3人喜欢)
- 一错再错的旅程 (2人喜欢)
- 北线最美的错和最美的微笑 (2人喜欢)
- 北方的空地 (2人喜欢)
- 走进云上的羌塘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