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情感与应对
胡扯一下。 情感,包括神经感受和之后的神经系统内部(心理)反应。 感受,是当事人所在的生存环境中,生产过程中,生活过程中,(负责感受的)神经被刺激出来的感受。 不同的生存/生产/生活,分别有不同的感受,以及不同的感受强度。 最强的感受(最强的神经刺激)是当事人(当地人)在情感逻辑循环中的起点,或者说是失败点(最主要的失败制造了最强的神经刺激,包括神经/心理伤残)。 一、上海的情感 上海,在生存、生产、生活方面,最主要的折磨与感受分别是: 1. 生存方面:离开上海(到周边地区)会死,不安全感/恐惧感非常严重,这是上海情感中的最强感受。 2. 生产方面:聚集/拥挤在一起,生存机会与生存空间都非常有限,非常逼仄,当事人(当地人)必须要在能做的事情上,尽可能挖掘改进以便增加获利空间(类似稻田农民/梯田农民努力改进耕种增加一点点产量活命),于是形成专业能力/专业意识/专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上海是东亚最大的港口码头,形成东亚最大的市场,商业交易是当地最主要的生产方式。三个主要因素(拥挤、专业与商业交易)合起来,当事人(当地人)在感受方面互相吵架(在拥挤中撑开一点点空间),互相差评(互相检验对方专业品质所需的攻击对抗),互相撕x(商业交易所需的基本情感操作)。吵架、互相差评、撕x是上海情感中的次强感受。 另外的,上海还有很强的从西方进货、学技术/学文化、吸引贷款/投资等等的商业贸易操作,这方面会让当事人(当地人)有一些(对西方人)示弱感受(情感操作),不过这个感受不如不安全感/恐惧感等感受强,基本是被“包裹”在不安全感/恐惧感里面了。从情感角度,不单独分析了。 3. 生活方面:在不安全感/恐惧感、吵架、互相差评、撕x等难受感受中,想过得舒服一点,改善一点情感(心理)状态,在没条件(独立空间)发展文艺(情感/心理修复)的情况下,当事人(当地人)选择了用高质量产品/服务来产生一点舒服的感受,也就是精致路线。精致,是上海情感中第三强的感受。 经济条件好的当事人(当地人)用好质量的衣食住行、文化等等消费产品与服务,产生真实的舒服感受(内在感受)。经济条件一般的当事人(当地人),用一些好质量(甚至好文艺)的衣饰把自己“武装”(包裹)起来,可以抵消一些互相之间的攻击与折磨(内在感受不一定有吸收和改善)。 二、与上海人进行情感互动 1. 应对不安全感/恐惧感,可以用北亚草原的不怕死/玩命感受来应对。北亚草原的团结不怕死/玩命,意志力,是超过西方(主要是北欧)的个人互斗/听天由命的情感强度的,用来应对上海的不安全感/恐惧感,富富有余。 2. 应对吵架、互相差评、撕x等感受(情感状态与操作),可以主要用撕x能力(这方面,西方/北欧人们,有大量案例,以及方法,甚至文化传统/作品)。 在这方面,用团结团队内部的关怀温暖,舒适生活地区的温暖/温和/舒服,或者自然环境优渥地区的闲散/散漫/随心所欲/胡扯,等等“偏正面”感受,跟上海人应对,会被上海的负面感受(以及操作)折磨死,情感方面完全不是对手。 3. 应对精致(高质量的生活内容或包装),可以主要用文艺(更强的痛苦感受的探索与治愈)来应对。上海的努力坚强(吵架、互相差评、撕x)与精致,在撑不下去/撑不过去的时候,会求救于文艺(甚至逃到文艺地区去回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