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记录日记
查看话题 >容易受别人影响怎么办?
问:你的文字给了我温暖和力量,让我慢慢的能接受自己的缺点!感谢!我是一个自备,爱焦虑,爱自责,容易受别人影响的人。希望能多写写爱自己的方面。
答:爱自责、容易受别人影响是生活中很多人面临的困扰,这个困扰在临床咨询工作中也很常见。我从几个方面来给出一些理解。
01.不信任自己的感受和判断
容易受别人的影响和不信任自己的感受和判断往往是连在一起的,是一体两面的。
通常情况下,不信任自己感受和判断的人往往会过于信任别人的感受和判断,容易觉得别人比自己强,别人更有权威性,而自己不太行,把自己放在一个不可靠,很虚弱不值得信任的位置上,遇事倾向于“依赖”别人,容易纠结,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决。再严重点,可能会完全以别人为中心,一切听别人的,彻底变的没有主见,成为一个完全依赖别人的人。

一个不信任自己感受和判断的人往往从小到大得到大人的信任是比较少的,自己感受被看到也是比较少的,很多常常是生长在感受被忽视的环境里。他们常常被要求要听大人的,你是小孩子什么都不懂,要听家长的,只有家长懂,家长才是对的。做为小孩只要听话就好了。
这样的生长环境,没有为小孩提供充分的发展自我的空间,孩子的感受完全被忽视,孩子独立性和需要自己学着做判断的需求需要也被忽视,所以长大了,孩子的身体变成熟了,但是内心需要变成熟需要独立的的部分一直是空白,没有得到看见和成长。长大后突然需要面对自己的判断和抉择,自然没有力量和经验来支持。就容易继续沿用以前的模式:听别人的或者受别人影响,因为自己这块是缺少锻炼和培养的。
还有的人生长在控制欲极强的家庭环境里,这样的家庭盛行权力,家长有极强的控制欲,她们不仅会忽视孩子的感受,还会粗暴的干涉入侵孩子的内心空间,采用辱骂式的否定,全面控制孩子,试图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向生长,在这种家长眼里,孩子不是一个独立的人,而是一个可以任意被塑造被控制的机器,这样孩子的心灵完全被大人占据,不仅被占据还留下很多恐惧。孩子会形成严厉的超我,这个超我像个暴君,经常或时刻在内心里施暴,让人紧张焦虑,紧绷而惴惴不安。
此种情况下,孩子的自责焦虑正是应对内心严厉的超我的表现,孩子用自责和焦虑试图控制些什么,这是一种安全感被破坏的表现,养育者的严重入侵,全面的控制和严酷的指责损坏了孩子的安全感,孩子正是以自责焦虑来避免内在的养育者发火,指责或辱骂自己,紧张焦虑对应的是不安全,自责避免的是被指责,是先行一步的自我保护。
所以不信任自己的感受背后,是没有得到过多少信任,相反,得到了太多的否定和粗暴的否定,不信任正是对早年经验的继续忠诚,是对于不信任自己的家长的认同,认为自己确实不够好,没有能力自己做判断,甚至没有能力让自己安静舒服的待着,因为头脑里被入侵了太多否定的话语,评判,这些否定的话语、评判会持续的在头脑里对自己继续施加评判,让自己很焦虑自责,惴惴不安。
此时对应的爱自己,就是相信自己的感受和判断,更多的站在自己这边,靠近那些愿意相信自己,信任自己,给自己更多认可、鼓励和看见的人,这些都是对自己虚弱的自体的滋养,在弥补早年缺少的部分。
而远离那些打击自己,不信任自己,质疑自己,甚至粗暴的入侵自己边界的人。
从好的关系里我们才能体验到什么叫错了也没关系,什么叫不指责,什么叫接纳,什么叫支持和信任。
从而慢慢的学会对自己好,学会信任自己,欣赏自己,看到自己也是有能力有力量的。

02.害怕犯错背后的全能感
依赖别人的背后,是很害怕犯错,因为在严苛的超我的评价体系里,犯错是很可怕的,做错决定是很可怕的,不被允许的,甚至是死一样可怕的,实际上这也是非常全能的要求:希望自己是不会犯错的,希望自己做出的判断是非常完美的,希望自己是不被指责的,说不出什么不好的。
当被全能感的要求笼罩的时候,一个人无法为自己负责,因为全能是实现不了的,这是个很明显达不到的要求。但是当一个人被从小用全能感的要求来评估的时候,ta面临的是无法解决的挫败,ta会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始终自卑,没法建立现实的自信感,就无法做抉择,也无法拿主意,因为怎么拿都不够好,都无法全能。
是个人就会犯错。
任何人做出的决策都是取舍之后的后果,都有被舍弃的部分,都有遗憾。
任何人做出的决定也都无法预测它就是对的,只能是那时那刻感觉最好的选择了,都要承担选择可能是错误的后果。
没办法,选择就是要承担这样的风险和代价。
那些大人,那些别人也要面临这样的现实。
很多人他们不告诉你,很多大人很多父母他们喜欢在小孩面前当权威,或者自认为是权威,从来不把这一面告诉你,或者自己也意识不到自己这一面,他们的自我是不整合不连续的,比如很多人在现实中明明做的选择总被现实打脸,基本是个失败者,但是在小孩面前,却依然觉得自己正确无比,高高在上,这是一种对自我和现实都缺乏整合认知甚至自我感不连续,自我解离的表现。
放下害怕犯错,错都是别人的,我没有责任的幻想。
你也会犯错,你不是神仙,你是个普通人。
能容纳自己会犯错,能容纳自己做出的选择可能是不完美的,渐渐摆脱从小被植入的全能要求,摆脱攻击性的超我,弱化无时无刻不在的自我评判,让超我退位,自我发展起来,并有力量来管理自己的一切。
此时的爱自己就是:识别出自己内心超我的那些要求是不是不合理的,没有现实感的,全能自恋式的,几乎不会被实现的,并不再用它们来要求和管理自己。
同时也意味着收回对外界的全能投射,认为别人都是权威,不会犯错的权威,比自己强的权威。
意识到大家都一样,都是普通人。
03.焦虑、过于自责的背后可能是害怕失去他人的爱
过于自责的背后是害怕自己表现不好,别人就不爱自己了,不跟自己一起玩了,就会抛弃自己,就会失去与人的连结。
我们之所以认同不合理的养育者的全能观念,认同他们的攻击甚至辱骂,是因为我们害怕失去他们的爱,失去跟他们的连结,成为一个在心理上被抛弃的人。
没有连结是很可怕的,为此我们宁愿反复攻击自己,对自己有严苛的要求,为的是不被抛弃,为的是有人愿意跟我在一起。
所以看到自己焦虑,自责,自我责备背后的需求很重要,一方面这里面隐含着自己的全能幻想和控制,另一方面是害怕失去客体,害怕被世界抛弃的恐惧。
这是早年对失去客体的恐惧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反应。
失去客体的恐惧来源于对“我是谁”的不清晰和不了解,也是对自己存在的不确认。
只能抓着别人确认自己是存在的,抓着别人想让自己是清晰的。
一些身体的练习有助于很好的确认和增强我的存在:比如别人离开了,你感到被抛弃了,但是你还在,你只是产生了什么什么样的感受,确认和看见这些感受。如此经常练习和觉察,你会逐渐感到自我的在场,确认身体是一个实体存在的部分,这就是你,也是你最大的载体;然后逐渐的确认你容易产生什么样的感受,你容易出现什么样的模式,这种对自己的确认和了解能从根本上确认一个东西的存在:那就是我。
我的存在需要被反复确认,直到有足够的力量来完成分离,自己有力量了,就不再需要老依赖别人。
不知道“我”在哪里,就会使劲的要去抓别人。
让“自我”稳稳地扎根,像树一样,就不再那么容易受别人影响了。
总而言之,从过度自责容易受别人影响到自体慢慢强壮,比较稳固是一个过程,可以想象像照顾一颗柔弱的小树一样去照顾养育自己,浇浇水,施施肥,加个篱笆增强抵抗力,靠近一些大树学习等等,都是好的方式。
给自己时间,给自己耐心,给自己空间,慢慢来。

-
暖暖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04-24 13:00:44
工业时代的月亮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学会在风险中侥幸又感恩的活着 (1人喜欢)
- 无人区的孤独--一种生命力困于自身的内耗 (3人喜欢)
- 心灵的困境:不被共情以及不被看见 (15人喜欢)
- 当我们在谈论抑郁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