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烧烤与上海大排档
今天淄博文旅局发了一篇《致广大游客朋友的一封信》,大意是说五一长假预计客流量将超出淄博的接待能力,希望大家错峰前往。信里还介绍了淄博的历史、文化、景点、美食、特产,此外也顺带推荐了一些山东的旅游胜地。淄博以点带面,自己火了也不忘带一带山东。信写得挺好,巩固了我对淄博的好感。
淄博吸引我的并不是它一鸣惊人的烧烤。烧烤再好吃能好吃到哪儿去呢?它技术含量不高,主要靠食材新鲜和重口味调料。在自助烧烤店,一些平时在家从来不做饭的人,也能把腌制好的肉串烤得有滋有味。烧烤吃的是氛围,烟雾腾腾,香气四溢,人声鼎沸。淄博火的也是氛围,不过是从烧烤延伸出的另一种氛围。
淄博的氛围,是当地人齐心协力,官民一体,共同打造一个友善、热情、公平、富有生活气息的城市。谁损害这种来之不易的氛围,不劳外人动手,当地人自己就清理门户了。中国到处是风景名胜,但以“不欺客”,“对外地游客友善”而闻名的地方又有多少呢?
在这一点上,淄博带了个好头,真希望它能保持下去。建立声誉如针挑土,毁掉声誉如浪淘沙,维护声誉是个天长日久,不容懈怠的工作。如果淄博能靠这个好名声一直火下去,更多的旅游城市就会跟上来。
说回烧烤,看到淄博烧烤的视频和图文,真羡慕当地人,晚上有那么好的地方可以和亲朋好友一起去喝喝啤酒聊聊天,现在上海很难找到这样的地方。十年前上海有很多大排档,气氛和淄博烧烤一样热闹,我和朋友们在大排档度过了很多欢乐时光。
后来大排档因为食品卫生、扰民、污染环境等问题逐渐都被取缔了。现在夜晚的城市干净了,但也冷清了。这不全是口罩造成的,口罩之前已经很少见到大排档了。大排档是市井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与其“一刀切”,不如加以疏导和管理。
前几年去成都,看到有种半露天的美食广场,面积有两三个篮球场那么大,有钢架顶棚,下雨也不怕。广场里有各种好吃的,火锅、烧烤、炒菜,卤煮,兔头堆成小山,很多人在那儿吃东西聊天,非常热闹。如果上海也有一些这样的“超级大排档”就好了,晚上和朋友们喝酒聊天,就不会像在饭店吃饭那样担心服务员等着下班了。
淄博烧烤火了,那里的烟火气会不会也飘一些来上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