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琴·酒狂
听琴·酒狂
6日晚,酸老师约了网友121在中山公园音乐堂听“李祥霆古琴与即兴音乐会”,后来她临时安排出差,于是便宜了我。
我跟121提前半小时到,音乐厅内还没什么人。三年前我曾来看过一场中央民乐团的演出,至今印象深刻。李祥霆最近几年好像很火,出了好多专辑,“古琴与即兴音乐会”也连续办了好几年,我大概是三四年前在北大讲堂听过一场。
上半场李先生弹了《欸乃》、《流水》和《酒狂》,另外还跟他一位研究琴歌的学生琴箫合奏了一首古曲,学生弹琴并演唱,先生吹箫。古曲词是姜白石的,但我们离舞台远,只听到了好多个“兮”字。学生还自弹自唱了《胡笳十八拍》中的两段,也是没怎么听清词。下半场李先生请观众出题,即兴弹了《落叶惊残梦》,还很无奈地应观众要求用箫演奏了《太阳风暴》。这个说实话有点扯,不是说李先生的演奏,而是说观众出的题目。“太阳风暴”这样的题目适合美国作曲家来创作,并请美国指挥家指挥美国的交响乐团来演奏,这样或许能出点效果。李先生还用箫跟学生和了《梅花三弄》和《关山月》。《关山月》最近总在孟庆华编曲的《伶歌》专辑中听到,演唱者是程派青衣刘桂娟。这个曲子最早是汉代乐府琴歌,后来用词是李白所填。原词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关山月》这个曲子我还曾在澄心堂听梅庵派琴家周通生先生弹过,风格完全不同于李祥霆的版本。相比之下,李先生的琴歌因为有唱词,所以旋律性强,这一版也被更多琴家所演奏,而周先生的则更多些苍茫劲健的味道,我更喜欢。下半场李先生还琴歌弹唱了曹操的《短歌行》和宋人陈与义的《临江仙》。《临江仙》全词是: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最后收尾,本场的标题之作——《潇湘水云》。
整场演出除了那个《太阳风暴》之外,都算是精彩。其中《欸乃》、《流水》、《酒狂》、《梅花三弄》也常听,都很喜欢。不过我最想说的则是当晚李先生演奏的《酒狂》。
《酒狂》相传为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所作。阮籍善饮,他爱酒一方面是真心,一方面则是为了借醉逃避跟司马氏的过分接触。阮籍亦善琴,在他的《咏怀》组诗中常有流露。《酒狂》原载明代《神奇秘谱》,题解中说:“藉叹道之不行,与时不合,故忘世虑于形骸之外,托兴于酗酒以乐终身之志,其趣也若是。岂真嗜于酒耶?有道存焉!妙妙于其中,故不为俗子道,达者得之”。说《酒狂》是阮籍以酒为寄,委婉吐露心声或有些牵强,但曲子却是写出了一位雅士扶醉而行的情景。
想说说李祥霆的《酒狂》是因为他弹得特别快,我之前从未听过的快,或者说疾更合适些。《酒狂》曾经姚丙炎先生打谱。他以《神奇秘谱》的《酒狂》为蓝本,又参照《西麓堂琴统》谱整理打谱并演奏,大概长度是两分十五秒左右(我没听过)。而李祥霆先生的演奏可能只有一分半钟。由于快,我从音乐中听出了许多现代的味道,那音色有些近似于吉他。这让我想起我家弹吉他的帅哥。帅哥曾跟我同住有五年时间,弹得一手好吉他。这些年他一直在学指弹的风格,已经很有风范了。我当时想,要是让帅哥用吉他演奏酒狂,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可惜今年元月,帅哥移民去了通州,之后我就再没听过他的琴声了。
回来后我找出了手头现有的几位琴家的《酒狂》,略作比较。
广陵名家刘少椿版,刘少椿打谱,曲长二分半。整体感觉力道沉厚,气象恢宏中正。梅曰强先生曾师事刘少椿,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回忆道:“先生不仅琴艺精湛,同时善唱昆曲与铁笔皮雕,尤爱拳术……我在学会《樵歌》后才领悟到先生掌出如风,急如闪电,缓如行云流水,能收能放之妙。所以先生弹奏《樵歌》时,气势磅礴,可称一绝。这与他习武调息运气有关,可见广陵琴派的‘跌宕多变,刚柔相济’绝非偶然,而是身律心学融为一体的内涵表现。”可惜刘少椿的传世录音太少,而且都是五六十年前录制的,虽经过后人处理,音质还是留有时代烙印。虽然音质不理想,但琴声韵味却丝毫不减。
龚一“九霄环佩”版,龚一打谱,曲长三分三十八秒。时间长了一分多,一方面有琴家主观处理的因素,我想龚一也可能参看了其它琴谱的记录。这版音质很好,再加上是唐琴“九霄环佩”,为整张专辑增色很多。龚一这版《酒狂》多了些清新朗润,节奏、音高分寸得当,这一版应该较适合大众口味。
陈雷激版,曲长三分三十四秒,出自《英雄会·名家名琴》专辑。音质一般,整体处理感觉较平谈,特征不明显。
我又在网上找了张子谦版的,节奏稍慢于李祥霆的,比李多了些沉稳与控制,可谓不激不励,曲长大概在两分左右。
一路听来,这几版还是觉得刘少椿的最好,气象大,张弛有度,有“酒”有“狂”,可惜音质稍逊。李祥霆版现代感十足,可惜太短,太快,不像微醺蹒跚,而像喝大了之后的“癫狂”状态。龚一和张子谦基本居中,龚偏缓,张偏疾,却都合度。陈雷激的,一直想不出什么词形容,说不好。
6日晚,酸老师约了网友121在中山公园音乐堂听“李祥霆古琴与即兴音乐会”,后来她临时安排出差,于是便宜了我。
我跟121提前半小时到,音乐厅内还没什么人。三年前我曾来看过一场中央民乐团的演出,至今印象深刻。李祥霆最近几年好像很火,出了好多专辑,“古琴与即兴音乐会”也连续办了好几年,我大概是三四年前在北大讲堂听过一场。
上半场李先生弹了《欸乃》、《流水》和《酒狂》,另外还跟他一位研究琴歌的学生琴箫合奏了一首古曲,学生弹琴并演唱,先生吹箫。古曲词是姜白石的,但我们离舞台远,只听到了好多个“兮”字。学生还自弹自唱了《胡笳十八拍》中的两段,也是没怎么听清词。下半场李先生请观众出题,即兴弹了《落叶惊残梦》,还很无奈地应观众要求用箫演奏了《太阳风暴》。这个说实话有点扯,不是说李先生的演奏,而是说观众出的题目。“太阳风暴”这样的题目适合美国作曲家来创作,并请美国指挥家指挥美国的交响乐团来演奏,这样或许能出点效果。李先生还用箫跟学生和了《梅花三弄》和《关山月》。《关山月》最近总在孟庆华编曲的《伶歌》专辑中听到,演唱者是程派青衣刘桂娟。这个曲子最早是汉代乐府琴歌,后来用词是李白所填。原词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关山月》这个曲子我还曾在澄心堂听梅庵派琴家周通生先生弹过,风格完全不同于李祥霆的版本。相比之下,李先生的琴歌因为有唱词,所以旋律性强,这一版也被更多琴家所演奏,而周先生的则更多些苍茫劲健的味道,我更喜欢。下半场李先生还琴歌弹唱了曹操的《短歌行》和宋人陈与义的《临江仙》。《临江仙》全词是: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最后收尾,本场的标题之作——《潇湘水云》。
整场演出除了那个《太阳风暴》之外,都算是精彩。其中《欸乃》、《流水》、《酒狂》、《梅花三弄》也常听,都很喜欢。不过我最想说的则是当晚李先生演奏的《酒狂》。
《酒狂》相传为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所作。阮籍善饮,他爱酒一方面是真心,一方面则是为了借醉逃避跟司马氏的过分接触。阮籍亦善琴,在他的《咏怀》组诗中常有流露。《酒狂》原载明代《神奇秘谱》,题解中说:“藉叹道之不行,与时不合,故忘世虑于形骸之外,托兴于酗酒以乐终身之志,其趣也若是。岂真嗜于酒耶?有道存焉!妙妙于其中,故不为俗子道,达者得之”。说《酒狂》是阮籍以酒为寄,委婉吐露心声或有些牵强,但曲子却是写出了一位雅士扶醉而行的情景。
想说说李祥霆的《酒狂》是因为他弹得特别快,我之前从未听过的快,或者说疾更合适些。《酒狂》曾经姚丙炎先生打谱。他以《神奇秘谱》的《酒狂》为蓝本,又参照《西麓堂琴统》谱整理打谱并演奏,大概长度是两分十五秒左右(我没听过)。而李祥霆先生的演奏可能只有一分半钟。由于快,我从音乐中听出了许多现代的味道,那音色有些近似于吉他。这让我想起我家弹吉他的帅哥。帅哥曾跟我同住有五年时间,弹得一手好吉他。这些年他一直在学指弹的风格,已经很有风范了。我当时想,要是让帅哥用吉他演奏酒狂,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可惜今年元月,帅哥移民去了通州,之后我就再没听过他的琴声了。
回来后我找出了手头现有的几位琴家的《酒狂》,略作比较。
广陵名家刘少椿版,刘少椿打谱,曲长二分半。整体感觉力道沉厚,气象恢宏中正。梅曰强先生曾师事刘少椿,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回忆道:“先生不仅琴艺精湛,同时善唱昆曲与铁笔皮雕,尤爱拳术……我在学会《樵歌》后才领悟到先生掌出如风,急如闪电,缓如行云流水,能收能放之妙。所以先生弹奏《樵歌》时,气势磅礴,可称一绝。这与他习武调息运气有关,可见广陵琴派的‘跌宕多变,刚柔相济’绝非偶然,而是身律心学融为一体的内涵表现。”可惜刘少椿的传世录音太少,而且都是五六十年前录制的,虽经过后人处理,音质还是留有时代烙印。虽然音质不理想,但琴声韵味却丝毫不减。
龚一“九霄环佩”版,龚一打谱,曲长三分三十八秒。时间长了一分多,一方面有琴家主观处理的因素,我想龚一也可能参看了其它琴谱的记录。这版音质很好,再加上是唐琴“九霄环佩”,为整张专辑增色很多。龚一这版《酒狂》多了些清新朗润,节奏、音高分寸得当,这一版应该较适合大众口味。
陈雷激版,曲长三分三十四秒,出自《英雄会·名家名琴》专辑。音质一般,整体处理感觉较平谈,特征不明显。
我又在网上找了张子谦版的,节奏稍慢于李祥霆的,比李多了些沉稳与控制,可谓不激不励,曲长大概在两分左右。
一路听来,这几版还是觉得刘少椿的最好,气象大,张弛有度,有“酒”有“狂”,可惜音质稍逊。李祥霆版现代感十足,可惜太短,太快,不像微醺蹒跚,而像喝大了之后的“癫狂”状态。龚一和张子谦基本居中,龚偏缓,张偏疾,却都合度。陈雷激的,一直想不出什么词形容,说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