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离开豆瓣应该有10年多了,记得还是上大学时候,大概06年吧,在还在联大那个灰暗的的时候,偶然知道了整个网站,在那种自我放逐,自我否定的颓废的生活里,可能在整个虚拟的社区还能稚嫩的找一些存在感。后来北漂,工作,恋爱,豆瓣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再后来经历了第一次的失恋,赌气的销户,试图删去前任的一切痕迹,到南京后开始新的生活,11年又注册了新的账户,但开始工作渐渐忙碌,也没有时间精力来逛这里,一晃十数年过去了,生活物是人非,但这里依旧,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我应该不算一个传统意义的好学生,即使我学生时代的成绩应该能算的上优秀,依靠着聪明的头脑,我总是能获得老师的青睐和投机取巧的成绩,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在父母的呵护下,没心没肺慢慢长大。我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家长,妈妈慈爱和唠叨,用心照顾我的生活,不让我做一点家务,爸爸赚钱养家,虽然不善言辞,但对我的爱更是发自肺腑,虽然不常表露,我做的每件事情都会在背后默默支持。虽然家庭不是大富大贵,但也算的上小康之家,衣食无忧。从小在这样的环境长大,父母常教导与人和善,吃亏是福。我就养成了不争不抢的心境,从小到大在任何团体,我都是同学们的开心果,基本没有和我搞不好关系的,我自己也算个社牛吧,所以到现在,只要各种同学聚会,只要我来张罗,基本都能搞得起来,这个性格在我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但我性格中的弱点也很明显:很容易妥协,过于讲究中庸,什么事出了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尽量来在我这里消化掉,说的好听叫和光同尘,但有时候就是不会say:no,最后不能坚持自己的本心,结果出问题后思前想后还后悔,这个性格弱点我人生路上已经吃了好几次亏了。这个可能和我的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所以人的性格三分看基因,七分看教育,我妈妈出生在一个十兄妹的大家庭,他是最小的妹妹,上面有哥哥姐姐宠着,自小不用自己做决定,都是大人把路安排好,她照做即可,但她性格强势,喜欢在一些事情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往往由于文化不够,总是抓不住事情的重点,但人菜瘾大,越是这样越是喜欢管。而爸爸呢,主要精力还是工作,家里的事情全部放权给妈妈,从小我看到的就是,妈妈主管,爸爸很尊重他的决定,一般即使有问题,也是处在调和的角色,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爸爸都是一个调和者,一个朋友中的可信赖的兄弟,一个兄弟姐妹中大哥,但他自己真实的想法,往往没人知道,隐藏在心灵最深处,只有在实在无法调和时候,他在家端起酒杯,一声长叹,往往问题在酒中就自己消化了,如果真要是夹起香烟,那就是很严重的问题了,我爸是不抽烟的,一旦抽烟,就是上纲上线的大问题,我目前为止应该只看过不超过3-4次。
我这性格第一次吃亏应该是高中,我从小学开始学习一直很好,初中省重点高中,中考也是考到当地最好的高中,选择学校时能第一步就有点小问题,但这个不是最大的问题,分数已经能上排名第一的学校,但去只能去普通班级,或者去排名第三的学校,也是我的初中母校,但可以去理科实验班,最好的师资,而且学费相对第一个也低一些,那时候也没有自我选择的概念,做熟不做生嘛,想都没想选了后者,但这个还是有待商榷的。主要的问题在高二,文理分科了,按我的性格和学科分数那是百分百去文科的,但家里人说要去理科,而且我们那个时候,基本只有学习成绩差的才上文科,所以没有坚持自己的想法,去上了理科,结果学的犹犹豫豫,思前想后,最后高考发挥的一塌糊涂,本来就算再查,上个一本应该勉勉强强,结果直接二本线都没有,要滚去上三本了,考完就在家躺尸了,家里人说复读一年吧,水平还是有的,我那时候性格里的摆烂思维上来,这个臭毛病以后多次发作,我说我死都不复读,爱咋滴咋地,天天没心没肺的去机房打PS,踢球,上网,家里人看我这样,也懒得管我,随我去了。结果经家里亲戚推荐,与其上个大老远的三本,不如在家附近上个还算不错的大专,以后还好找工作,生活成本也少一点。我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背起书包,就去了离家不超过10公里学校,开始了大专生涯。
去了尼玛就傻眼了。我好歹从小应该是这个城市最顶级教育资源培养出来的产品,所见所闻不说大富大贵,那也是水准之上。来到个大专院校,即使是个在大专还不错的学校,人的素质差距是肉眼可见的。就好像你从小天天刷知乎,B站,眼见所闻不是年入百万,就是挥斥方遒,现在让你只能用快手,天天刷的都是混凝土拌意大利面,这个落差不是一般的大,我不是有城乡的歧视,在我的生活中,有很多教育背景,家庭背景不同的人都是很好的朋友,但不能否认,城乡差异,尤其在大学时代,那是天壤之别,我去学校当时,一个班上基本百分之90都是农村来的,还是北方人居多,和我们的生活习惯,为人处世的方式截然不同,我天然的排斥这些,一来之后一丁点想好好下去的想法都没有了,直接躺平,继续过着无底线的摆烂生活,大一第一学期开始就频繁翘课,在宿舍睡觉,挂科,到大一结束真的不想念了,想回去复读,但又困于懒惰,下不了壮士断腕的决心,沉醉于醉生梦死的游戏世界,想用虚拟的快感来充实自己,但我很清楚这种日子不会太久的。
时至毕业,我拿着个大专毕业证,在模具厂打杂,(题主是学模具的),人生已经跌落到谷底,已经进化到厂狗形态,天天得过且过,没有目标,没有追求,天不亮就要起床赶厂车,晚上穿着脏兮兮的工作服坐厂车回家,还有人背后指指点点,那谁谁家孩子,不学习很好吗,咋进厂打螺丝啦,哎小时候看的挺聪明啊,长大怎么越来越傻啊,回到家,草草吃完饭,一天忙碌的体力劳动让我已经没有娱乐的兴趣,早早进入梦乡。
但是还好,我这个人的特点就是不做死能就不会干,就像我喜欢的国米一样,你要他好好踢个弱队,他可能快结束给人偷一个,全场围攻不进,无能狂怒。但一但上来输了个零比二,零比三,放心,比赛不会就这么结束的。不落后不会踢。
我内心还是觉得这里不属于我,人还是要有点追求,我就把工作辞了,和我爸说,要不我再上个学吧,我爸说,你都21了,上个锤子,要你复读你不读,你现在上有个屌用。我说大专实在不够用啊,哪怕搞个电大,也是本科,也能考公务员不是。我爸说你自己想办法吧,我没路子。我就开始了几个月社会闲散生活,天天睡到自然醒,在家混吃等死打魔兽,要是父母看我不爽了吼我两句,我就出去走走,美其名曰找工作或者看书,实际就在公园溜达。
如果在这么混下去,再去找工作就要去人才市场了,生活又有点转机,我得找啊,就算学习还要找一个能学的啊,你就是考个成人本科也是需要考试的,我就一个个找,这个需要考高数,这个需要考物理,统统不可以,已经忘光了,而且学不下去了。哎,这个都不用,都是死记硬背的,这我输,我从小最好的就是记性,不讲过目不忘,那也绝对是一目十行,就你了,法律。
然后我抖M的气质再次发作,我选了一个最难考的路径,自考,还是北京的自考,为什么呢,我从没有出过远门,我想离家人远一点。在非全日制教育领域中,如果参与其中的人都知道,无论是含金量和难度,依次递增的是:网教<函授<电大<集中脱产成教<自考,而最麻烦的就是北京自考,我这是后来才知道的,因为全国大部分的自考都是一年考4次,1,4,7,10,唯独就北京特殊,7月少一次考专业课的机会,导致你有数门课是同一时间考的,结果就是,你若想最快考完毕业,原则上2年考完就只有一次机会,如果有不过的,就是要浪费一年,这个后面我吃了个亏。
然后我就在一家人的忐忑不安中,踏上了去帝都的火车,在北京欢迎你的歌声中,缓缓驶入西站(准备洗洗上班,明天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