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旅游手记(三)——蒙特港
前文提示: 南美旅游手记(一)——布宜诺斯艾利斯
下文提示: 南美旅游手记(四)——马丘比丘
- 两根稻草
在智利旅游的一个痛点是交通问题,由于地形狭长多山,飞机是效率最高的交通工具,首都圣地亚哥地处国土中部,既是政治中心,也是交通枢纽,境内几乎所有航线都由圣地亚哥出发或抵达,因此在智利旅游,有一种无休止进行折返跑的无奈。
巴塔哥尼亚覆盖智利和阿根廷的南部地区,是一个地理概念而非行政划分,智利一侧包括百内国家公园,是徒步与户外运动的天堂,阿根廷一侧包括火地岛的乌斯怀亚,这里有在世界尽头收容烦恼的灯塔。蒙特港属智利湖大区(Los Lagos),位于圣地亚哥与百内公园的中点,这里是巴塔哥尼亚的门户,南疆旅道(Carretera Austral)的起点,也是闻名遐迩的“三文鱼之都”。

从圣地亚哥到蒙特港的航班延误,出站时已过夜里十二点,租车柜台关闭,机场大巴停运,街上不见出租车的影子,Tepual机场像是深海中的一座孤岛,与外界唯一的连接就是Uber,而我的手机没有信号……最坏的情况恐怕是要在机场过夜了。几近绝望之中,我发现一对学生模样的情侣还在大厅徘徊,这在我看来无异于汪洋中的两根稻草,他们英语不是太灵光,好在情境之下也能够理解我的诉求,同意和我共享Uber,于是在凌晨时分,我终于抵达了蒙特港的酒店。
第二天早起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下载Uber,而后去机场的租车公司提车,车子很新,工作人员也很专业,验车时我问他车外漆的划痕是不是要紧,回答说没关系,如果喜欢你也可以划两道。根据我的不完整观察推断,湖大区可能是智利最适合自驾的区域,交通设施完善,路况良好,导航指示准确,无论司机或行人,普遍守规且礼让,自驾体验与欧洲相似。

- 德国人的“飞地”
白天的蒙特港终于显露了面目,一座依海湾而建的美丽小镇,西侧是Angelmo码头和集市,正对着南面的Tenglo小岛,东侧是较新的商业区,视野更加开阔,一条滨海步道连接东西两端,中间的广场上耸立着蒙特港的地标“大情侣”,情侣身后随山势分布着住宅区和公共机构,错落有致,杂而不乱。

Angelmo 码头区有很多海鲜餐厅,一家叫做Pa’Mar adentro的馆子就在街口,我去了两次。第一次点了生蚝和海鲜汤(Caldillo especial),生蚝壳薄个小肉甜,刚好开胃,海鲜汤非常精彩,食材包括多种海鲜以及蔬菜,鲜掉眉毛的美味。第二次点了三文鱼生和鳗鱼汤(Caldillo de congrio),三文鱼切的很薄,肉质较细,口感油润,酱汁里调了酱油,摆盘又撒了芝士,感觉有点画蛇添足。鱼汤依然没有让我失望,味厚汤清,鲜而不咸,颇有粤菜风范,趁热喝下一碗,意犹未尽。

蒙特港向北大约二十公里,是延基韦湖(Lago Llanquihue)南岸的巴拉斯港(Puerto Varas),天气晴朗的话,站在湖边可以清楚的看到奥索尔诺(Osorno)火山的轮廓。小镇是背包客的聚集地,当地旅行社提供登山、徒步、皮划艇等游玩项目。如果喜欢户外运动,巴拉斯港是不错的驻扎地,如果想休闲度日,还是蒙特港来得安逸。

德国1848年革命失败后,无数德国人为躲避政治迫害而远离故土,1852年11月28日,第一批德国家庭乘船Susanne抵达了智利南部,并获得了智利政府的居留许可,后续几年,数以千计的德国移民陆续抵达,聚居在延基韦湖的沿岸,他们建造了德国风格的住宅,创办了天主教学校,在花园里栽种玫瑰修剪灌木,且很少与当地人通婚,时至今日,这里看起来就像是一块德国在南美大陆的飞地,让人恍惚觉得来到了中欧。
Frutillar小镇坐落在湖的西岸,有着典型的德国乡村风貌,一座水边的剧院设计巧妙,是小镇的标志建筑,也是每年仲夏音乐节的主会场。镇中心有一座阿莱曼殖民博物馆(Museo Colonial Aleman),展示了第一批德国移民定居智利的经历和生活方式等,院内的几栋建筑及内部装饰基本保持了19世纪的殖民风格,花园尤其漂亮,当作园林来参观也未尝不可。

湖滨的山区有农庄提供食宿,我选了一家叫做Felmer Und Fritz的餐厅,价格比蒙特港稍贵,环境相当靠谱,菜单也很丰富。智利南部有一种烹饪方法叫chupe,主要食材可以是海鲜、肉、蔬菜,不一而足,点了螃蟹chupe,有点儿像芝士焗蟹糊,少了寒气,多了浓香,用来涂面包非常搭,之后又上了一块三分熟的菲力牛排,着实力不从心了。

既称为湖大区,顾名思义,此地多湖,延基韦湖的东侧是诸圣湖(Lago Todos los Santos),海拔2652米的奥索尔诺火山巍然屹立于两湖之间,山顶有雪场可以滑雪,山脚下的Petrohue 瀑布可供观光。从巴拉斯港出发沿延基韦湖逆时针绕行,一路湖光潋滟,草木葱茏,奥索尔诺山顶的雪线也渐渐清晰,匀称陡峭的山体,在浮云流水的映衬下格外灵动。我聆听湍流击打巨石的声响,多么希望明天不用离开,不用再一次抵达该死的圣地亚哥机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