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考研丨一战跨考上岸北师大MAP临床与咨询方向经验贴
收到经验贴的分享邀请,我是即惊讶又兴奋的,因为无论是初试还是复试,我的成绩都不算特别出众,但总归是上岸了,所以与其说是分享经验,更多的是分享自己的经历,如果能够给到大家启迪,那将是我莫大的荣幸。

明确报考动机
我记得在决定加入BNU学习小组之前,师兄首先了解我们的就是报考动机,而我深以为然。决定报考的时候,我本科毕业已经有5年了,之前是深圳一家创业公司的HR,一直在跟公司一起成长,工作强度不亚于007,后来因为疫情公司倒闭,后来进了一家互联网上市公司。
很幸运,我在工作过程当中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得到了洞察人的机会,也因此发现了自己热爱的心理学领域。在整个备考过程中,对报考方向的热爱和意义感贯穿始终。
在我看来,论考研的考试难度,北师大MAP项目只有专业、政治、英语三门大课,还真不是最难的,最难的,其实是坚持。
需要思考的是,前进的动力能否支撑自己走过漫长的、枯燥的那些需要不断重复背诵的日日夜夜?
尤其在职备考,能否容忍自己牺牲掉大部分娱乐、甚至是部分睡眠时间来学习?能否不过度计较考试结果,而专注享受学习知识的过程?这些是坚持下来很重要的问题。
我记得有一次背书背得很痛苦,但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当时我的脑海里浮现了很深刻的感受,于是我记录下来了(平时我有偶尔记录的习惯)。
“我们想要用热爱驱使我们向前,不是因为热爱会让事情变得简单,而是因为热爱才足以给我们勇气和快乐,给我们内心的充盈去排除万难。

明晰学习规划
对于我而言,明晰学习规划我认为是在明确了报考动机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很多人都将重点放在了“知彼”而忽略了“知己”,实际上清楚得了解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比照搬其他人的学习经验更重要。适合自己,才能践行长期主义,进而把整个备考过程坚持下来。
接下来我会结合我自己的情况跟大家分享我是怎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摸索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在这里我所说的规划是更广义的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精力规划、时间规划、学习计划。因为每个人的情况是大不相同的,一个适合自己的规划,可以让我们劳逸结合、避免焦虑、提高学习效率,这也是个优先级管理的过程,将自己最重要的心力和时间放在最重要的地方。
🤽♀️ 精力规划
有些人只睡4.5个小时就精力充沛,有些人在高强度的工作后还能参加个party或者继续学习,然而很不幸,我个人的精力并不十分充沛,睡眠也不是太稳定,隔三差五就有些小病小痛,但好在毅力不错,所以在大概在2个月的在职学习之后,了解自己精力有限,动机明确,我决定6月辞职,开始集中精力备考,6月结束,我也相对轻松又快乐地完成了第一轮复习,接下来的半年,集中精力学习。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给自己定期留休息和运动的时间,尤其是像我一样精力不很充沛的同学。我个人是每周一定会休息1天,每天运动30分钟左右,每个中午和晚饭休息的时间会看点放松的视频。把适合自己的安排放在学习计划里,放松不会是浪费时间,自己的精力和学习状态也会加倍。
⏰ 时间规划
整体的规划真的要非常感谢师兄,小组的规划让我找到了复习的方向,自我摸索和搜集信息的时间也大大缩短。
一轮的时候还在职,我用通勤的时间背诵前一天的专业课内容,因为英语底子还不错,所以一二轮基本每天只听半个小时左右的恋练有词的单词课。因为看书的速度比较慢,所以其余时间都用来学习专业课,注重书本理解和三级框架;
到了第二轮我已经全职备考了,7-9月开始抽出20%的时间来听政治课+列一个粗糙的框架,尽量做到对内容的理解透彻,因为我非常痛恨也不擅长死记硬背,所以我仍然渴望先对内容充分理解,找到其中的乐趣,那么在最后冲刺背诵的时候就不会那么痛苦。其余时间都留给专业课,用自己的语言丰富四、五级框架,尽量背下来,小组的打卡也会带着大家按部就班地梳理重要知识点;
第三轮是10-12月的冲刺轮,专业课上要着重巩固背诵、差缺补漏和最后的模拟,大家也肯定会不断经历背了忘忘了又背的枯燥循环,这时心态最重要,一定要相信自己前面的累积,更要知道这是正常现象,实在记不起来的时候切记不能死磕在细节上浪费时间,把这个知识点记下来,找时间回过头再去看。这一轮政治要开始冲刺背诵和模拟了,我跟的是徐涛的课程,这一轮也有带背打卡,他的课程注重理解和精炼,是比较适合我的学习节奏和方式,最后我将肖四和徐涛的带背结合了一下,模拟了2次。英语因为要练习作文,因此学习时间增加到接近20%,主要用来听作文课和练习作文。
📖 学习计划
与时间规划不同的是学习计划更偏重细节,整体规划做好了,重要的是要落到实处,具体到每周、每天怎么分配,这个只能靠自己。
我的整体原则是:计划落到细节,同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列出这条原则的原因是,我自己并不是一个擅长做计划的人,我做的计划也常常落实地一点都不完美,但这就是我自己,只要知道自己总体不跑偏就没问题。报考时距离我最好的学习状态(高考)已经将近10年了,对于自己学习的状态和学习的效率已经没有底了,我想应该也会有和我一样的小伙伴。
我的方式是,先做好一周的日计划,了解清楚自己在多少时间能做多少事情,再根据自己实际落实的情况去调整接下来一周或两周的计划,按照这个方法,我的每日计划能做到1-2个月,并且大致得到落实和坚持,当然,越远的时间,计划的落实会调整和变化得越多,这都是正常的,一定不要埋怨自己,要时刻记住我们践行的是长期主义,短期的不完美并不耽误自己的长期成长。
▼ 备考时我的部分计划


我的心态分享
首先,我认为做好学习规划并按部就班落到实处,就已经不会焦虑了,因为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满满的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和充实感,还有对未来的希望感。
其次,要循序渐进,接纳自己。允许自己逐步进入学习状态,允许自己的进步有一个过程,也要允许在找到自己适合的学习方式时踩坑和试错,更要允许自己有想要偷懒的心态,只要在进步,慢慢能够掌握自己的节奏就可以了。
还有个词想要分享给大家:饱含深情。这是从一个政治老师那学来的。如果我们学习每一个知识点,都能饱含深情,与作者交流,像共情他人一样共情作者,无论是专业课、英语还是政治,你一定能发现很多知识点美妙之处。更重要的是,饱含深情地学习,会让你的理解能力事半功倍,而理解,是背诵和输出的重要助力。这个过程会让你觉得活在当下,学习的时间非常充实。

学习工具&技巧分享
关于学习工具,可能和很多人不一样,我不太喜欢用电子工具的人,尝试过很多次想要用起来,也下载过很多很强大的工具,但是最后发现我想用的也就一两个。
我主要是觉得学习工具很麻烦也觉得用起来不灵活,后来我也想通了,还是那句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允许自己有尝试的时间,相信自己的方式,同样也能取得好成效。
最后我时间管理用的是Forest,梳理框架用的是Xmind,到最后冲刺背书的时候我还需要把梳理的内容打印出来,因为方便在查缺补漏的时候在上面灵活地写写画画;记忆曲线我想已经被大家熟知了,也就不赘述了。
▼ 我用的软件工具(forest)

关于学习技巧,背书的时候我喜欢将默写和口头描述结合起来,大框架一般用默写,具体的描述在时间充裕的时候会继续用默写,不充裕的话就口头表述,没记住的点做标记,复习的时候重点背诵。当然,理解是高效背诵的重要前提;关于英语,如果有同学跟我是底子不错但同时又是哑巴英语的,我建议大家提前抽出一点点碎片时间来开口表达,进复试的时候一定会很有帮助的~
最后的最后,要感谢那些考试素未谋面却又一起奋斗的小伙伴,感谢师兄的耐心解答,感谢身边朋友的支持,他们就像我在考研的路上一盏盏最明亮的灯。
▼ 一个人在战斗,一群人再前行

-END-
编辑:BNU学习小组-丙壬师兄
排版:BNU学习小组-Psy小师姐
本文原创首发于公众号:北师大MAP考研资料库,请勿转载,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