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保】城山城山,勾践的越王城山
名称:越王城遗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湘湖旅游度假区城山上 级别: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前段时间本来是打算去杭州湘湖跨湖桥遗址来着,在湘湖走着走着突然发现在城山上有越王城的遗址,遂立马改变了目的地,转到了城山这边。
其实本来也只是打算过来看看再去跨湖桥遗址的,没想到上了城山,下来的时候已经天光无色,灯火通明了。




值得一提的是湘湖种了很多绣球,四月里开的极盛,城山上的越王祠也有种植。
城山这座山的命名大概也是因为越王城的缘故。越王城相传是越王勾践屯兵抗吴的重要军事城堡,素有“周朝胜迹,越代名山”的称号。





上山总是会很漫长,我爬到半山腰的时候,遇到下山的人问了一下“上面还远吗?”
“远!”
其实并不远了,又爬了一段路后就看到了上面写着越王城的牌坊,而这个地方也是越王城的“马门”,位于两座山脊的中间处,也是原越王城唯一的出入通道。
在马门的左右两侧,即是越王城遗址的南城墙范围。相对应的越王城四周有东南西北城墙遗址,城墙全长约1091米,残存城垣底宽8-10米,上宽1-2米,高3-5米,中间低四周高,高处即为人工夯筑的城垣,平面呈横葫芦状,城垣内缓外陡,四角有高隆台地,也称越王台。





在这些城墙遗址内部就是越王城遗址了,城址面积约2万余平方米。
虽然1989年浙江省就将其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直至1991年省、市文物部门才进行了试掘,也确实在城址中出土了石刀、石锛、印纹硬陶、原始青瓷等文物,证实为春秋末至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存。
越王城遗址同样还是我国保存最好的吴越时期的古城墙遗址。





相传越王城最开始叫固陵城,是越国相国范蠡助勾践所筑,因其易守难攻,据说吴王夫差曾困勾践于固陵城,而城山几乎四面环水,因海水直接连通钱塘江,江水又不能喝,夫差以为,山上缺水,无法持久,就送了勾践两条咸鱼用来劝降。
因为吃了咸鱼要喝水,而山上没水的话越军是坚持不了多久的。没想到勾践当即差人给吴王送来了两条鲤鱼,表示山上有水。有传说吴王夫差看到了两条鲤鱼之后,就此退兵。成语“馈鱼退敌”就是由此而来。
但其实吴王也并没有真正离开,而是明白了没办法快速取胜之后,改用了围困的策略。
这场战役据考证应该是发生在公元前494年,勾践伐吴,败于夫椒,然后一路退守至固陵城的。不过虽然固陵城解了一时之围,最后还是让夫差困守在会稽山上,成了“卧薪尝胆”典故的来源。




越王城山上看湘湖,个人认为一点也不输于西湖。西湖文化景点繁多,但是人也很多。很多时候我去西湖都是人山人海,根本没有休闲的感觉,而湘湖这里远离闹市,异常的宁静。而人文方面,历代文人墨客也多有登临。
宋代文天祥曾登临越王城,有诗云:
登临我向乱离来,落落千年一越台。 春事暗随流水去,潮声空逐暮天回。 烟横古道人行少,月堕荒村鬼哭哀。 莫作楚囚愁绝看,旧家歌舞此衔杯。
清代康有为也曾登临越王城,有诗亦云:
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蛇龙最可哀。 十七史从何说起,三千劫几历轮回。 腐儒心事呼天问,大地山河跨海来。 临睨飞云横八表,岂无倚剑叹雄才!
城山之上自吴越以后,宋代也曾建寺,名城山寺。据民国周易藻《萧山湘湖志》记载:“城山寺:在城山岭,一名越王城寺,今废;明代建石蹬五百级,自山下直达寺门;清乾隆、嘉庆年间,寺极兴盛;道光初汤元裕修;咸丰辛酉寺毁;今仅存破屋数间。”
目前在城山寺的基础上重建了越王祠,还保留有清康熙皇帝御敕石碑一通。原城山寺的放生池也改为纪念范蠡的养鱼池。






最后我在古城墙上闲逛的时候突然发现当天的夕阳很美,但当时我在东城墙这边,等我顺着城墙跑去西城墙的一个最佳观景点的时候,太阳已经缓缓地落了下去。稍微有点遗憾,不过依然很开心,在巨大的石头上静静地看着夕阳西沉,日暮天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