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月小结(下)
时间很快!又到五一长假了!(上次五一假期还是2019年)
为什么时间变得快?因为在2岁的时候,1年是生命的二分之一;到了二十岁,1年是生命的二十分之一……所以,斜率越来越大,时间便会感觉越来越快。
不过有些人,他们每天都认真过生活,他们不会被过去喝未来所牵绊,他们永远是贴地飞行。
一、看书
下半个月看的是《趁着年轻,我偏要勉强》和《国家的视角》。
此书内容大概可以归纳为詹青云的成长记录和读书见闻和心态分享。一定程度而言蛮励志的。但又或许是文笔的亲切和诚挚,那些小孩子俏皮的成长画面下,我们可以看到更多:家庭教育、父母的自我定位、环境对人的塑造、何为“贵人”、学校教育的多重性、视角对人行为的影响等等。每个人大概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更详细的分享,可以看我的书评。
大部头!阅读页数146-319。某种程度而言是要强迫自己去阅读的书。此书对读者有一定的筛选:必须参加过社会生活。所以这大概可以把很多学生筛除掉了。然后是书中的一些研究案例,都比较具体,如果并非该行业的研究员,只能跟着作者脚步。最后是此书的视角,其实似乎比较适合大项目的中层或高层管理者,普通人看了大概只是拓展一下知识面。
因为内容密集度比较高,可能写书评的时候再讨论。
二、杂事
1. 运动。
因为四月上半月下雨比较多,非必要不出门。所以四月中下旬,我就是逮到机会就出门溜达。毕竟对着电脑久坐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如何在必要的工作生活中给自己留一点余地,只能是见缝插针地去锻炼锻炼。比如说,文字工作当然是要坐在凳子上,但是听课和看视频可以选择站着;太阳下山前去公园走走,做几下俯卧撑舒缓脖子。
跑步好几次,发现气有点不足?莫非是病毒感染后遗症??

2. 去了市集2趟。(类似赶集)
第一趟是周日去的,人山人海……不知道算是经济复苏还是经济不苏?在几年前,市集上买菜买肉都是明显地比超市便宜,但如今价格上基本没有很明显的优势(或许不是收摊时间)。消费者更倾向为几块钱而奔跑(前提是不要住太远)?



第二趟是周五去的,算是工作日,人确实起码少一半,可以看到路面了,周日那会就是人挤人。这样的密集度我觉得反而是比较合适的。就好比五一全国各地堆积的“铁人”,不算是一种“常态化”生活。人少的时候反而可以慢慢闲逛各个角落,观察商品和形形色色的人——而不会因为脸皮薄而躲闪或不好意思。

第一次去的时候在果汁店买咖啡,小杯装(大概是中杯的三分之二?),感觉又回来了!国内默认中杯起步,有点像是喝饮料。主要是兑水对奶太多,咖啡本身的味道产生偏差。然后吃了个越南法棍——中国人在澳洲吃越南小店的法国三文治???果然是多元文化、多民族融合。这次点了烤肉(和国内大部分烤肉的形式都不同,“斋烧”),下次试试脆皮的。

第二次是去了我几年前很喜欢的一个店。老板开业5年了!周日去的时候排队老长,我就没跟风。周五去的时候买了葡挞和杏仁可颂。法国人卖葡萄牙蛋挞???没毛病。杏仁可颂或许在国内一线城市也不是什么新奇食品,不过这个店是有馅的,类似老婆饼的椰子软馅。大赞!不过可能还是有点生疏(日常学习生活很少说话),没有看仔细就溜了。之前吃过很赞的酒渍樱桃挞和大蒜可颂。具体可以去我公众号翻记录。

本来还打算买点生蚝吃顺便收集生蚝壳,但是那天打算是图书馆——总不能拎着一群生蚝去知识的海洋吧??至于生吃的话,为了我的肠胃着想还是先等等。下次换个顺序。
3. 三椰蛋糕:椰奶、椰糖、椰枣。
没有想象中的椰子香味。不知道是不是要放点椰子油??不过上次用的是椰子含量40%的椰奶,下一波试试70%+的!另外,椰糖的风味其实有点强椰子本身的清香,因为椰糖是甜香的。椰枣其实不是椰树上长的,是棕榈科——刺葵属植物;而椰子是棕榈科——椰属植物……呃,勉强算是亲戚吧!
不过这么说,我是不是要把面粉换成西米,好让一家族团聚???(西米也是某些棕榈树的淀粉产品)
怪不得椰汁西米那么好吃,原来是同根同源!记得撒上椰糖粉和椰子脆片!

4. 一次退货事件。
周二买了一包大饼,周五发现长霉,周六回商店退钱。不过这个事情其实不划算,因为大饼价格不到2块,但是坐车出门一趟就是3块……
(大饼卷炒菜是好吃的)
5. 研究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
结合了之前的多个方法,推出“盒子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