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DAY1:小县城的节假日-堵
在外求学的那几年,故乡与我只有冬夏,并无春秋。参加工作以后,可以看到故乡的春秋,便是在五一、十一这样的假期了。
疫情三年,剥夺了太多人本该可以相聚的时光,今年算是疫情之后的第二个节假日(不要提清明,只有一天,哪有时间回老家探亲)。很多人选择了外出旅游,各地的旅游门票出现了售罄,旅游景点再现人山人海的壮观景象。
而我不愿意人挤人去旅游,我只想回家吹吹田野里的风,看看麦田,和父母聊聊天,陪大姐和弟弟的孩子们写写作业。
昨天晚上在火车上便得知,今天可以吃大席(上一次吃大席还是自己结婚的时候,边掉眼泪边狼吞虎咽随便吃几口)。
上午便跟着老公去“坐桌”。今天办事的这家是孩子白天宴,宴席的地点就在自己家门口的空地上和小路上。空地的一边是主人家,一边是广袤无垠的麦田,和远处安静的大风车。



风和丽日,万里晴空,许久未见的乡亲们相互问好,颇有“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之感。
宴席上,一道又一道家乡特色菜流水一样端上来,最受欢迎的依然是大杂烩,一道红薯粉、薄豆腐、豆芽等诸多素材组成的大杂烩,胜过全场的大鱼大肉。
村庄的生活就是这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安静静,唯一的热闹便是各家的婚丧嫁娶,伴随着鞭炮和歌舞声。
下午去县城接在高中上学的外甥,顺便给他买一些辅导资料。
外甥是中午和同学在郊区吃饭,接到他以后,我们先去他学校拿行李,顺便再在学校周边买辅导资料。
他的学校也是我曾经的母校,项城一高,地处项城最繁华的东大街。
从郊区到一高也就只有4km的路,但是三个月不见,项城市区到处在修路,1h之后,才走了3km,且在车站路被身穿荧光绿的类似协警制服的大姐拦住了,“前方机动车不让通行”。

我说明了来意,就差1km,但是大姐“铁面无私”,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眼看旁边的电动车可以通行,于是我决定我和外甥下车步行过去,让我老公开车去郊区等待我们。
步行到了一高学生宿舍,拿到行李,又去学校旁边的书店买《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没想到这本资料依然这么受欢迎,且昂贵,物化生是每本30,数学是每本40。
买完资料书,我们便在路边拦车,因为一高周边也都在修路,拦了很久才拦到一辆三轮车,但是三轮车的大爷说电车快没电了,到不了我们想去的郊区,但是可以把我们送到不堵的环城路(最后发现环城路依然到处在修路)。
到了环城路,依然打不到车。
日落西山,夜幕逐渐降临,华灯初上。看到路边有一个敞篷小三轮,我走上去问她能不能送我们到郊区,她说她是来接货的,但是货车因为修路无法过来,所以一会要去找她的货车接货。
听说我们的遭遇后,她热情地要捎我们一段路,把我们带到繁华的可以打车的地段。于是我们又拎着行李坐上了敞篷三轮车。穿过了无数曲折的居民楼之间的小路,终于到了一处繁华地段。
我们下车道谢,看了一下,距离我们要去的郊区还有2km。等了许久,终于看到了一辆空着的出租车,走完了最后的2km路。
小县城在节假日的堵车程度不亚于北上广的早晚高峰,停车位的难找的程度不亚于繁华大都市的CBD。老城区的到处翻新修建,更是让这座小县城的交通雪上加霜。
淄博在忙着发展烧烤旅游业,而我们连日常基本的出行都成了问题。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而我们,该怎么才算是热爱我们的故乡呢?
假期的后面几天,我决定只在镇上逛街,坚决不去县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