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二)
《读《容庵弟子记》再说袁世凯》陈再明23.5.5
这是一本袁世凯的自述,由沈吴两位在文字上加以润色,叙述袁的生平,到他五十三岁(1909)被清廷放逐为止。出版于民二(1913),全书约五万余言,共分四卷。 袁世凯以一个二十四岁的青年,便已在朝鲜大显身手,可以说是″其兴也勃焉"。他四十三岁便已做到了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在清代也算是一个少壮的督抚。他五十八岁做皇帝失败,便一气而死(1859一1916),正所谓“其亡也忽焉″。单就他″能气死″这一点来说,也可以证明他不是一个平凡的人物。 袁本来是继曾国藩、李鸿章而起的一个人物,在清末可以和他比肩的督抚,则为张之洞与岑春煊。假定以曾、李、张、岑与袁作一比较,论到书本上的修养,袁自然不能望曾、张的项背。可是论才气的纵横、办事的条理、建树的宏远,以及那种敢作敢为的气概,袁较曾等四人不仅毫无逊色,在若干方面或且有过之。 曾国藩,他在三十以后,曾做过一段宋学工夫,有时总不免带有若干的"头巾气"。可是他的知人之鉴,以及他那种"与人为善″的精神,真是太不可及了。 李鸿章,他是一个勇于负责的人,可是曾国藩曾说他是“拼命做官″的人。他算是清末一个比较明白国际概况的人,但不能说有什么真知灼见。太平天国起来以后,清朝还能延长了五十年,这不是他个人的力量;但庚子以后的十年,却不能不说是他的关系最大了。 张之洞,他也有一本自述的《抱氷堂弟子记》,历叙他生平的若干大事。章太炎曾主张为他在武汉建铜像,在湖北一局部来说,算不了是拍马溜须的提议。但统观他的一生,说得好一点,他正是李鸿章所批评的"书生″;说得不好一点,他乃是彻头彻尾的"巧宦″。 岑春煊,他也有一本自传,名《乐斋谩笔》。他不失为一个忠愤耿耿的人物,像他那种不畏强御的精神,自奕劻以次的一般贪官污吏,对他都不免战慄。以他这种精神,即使拿到今天来用,也仍不失为一剂起死回生的特效药。可是他在清末的地位,比之曾、李、张、袁辈,却不能相提并论了。 曾国藩劳碌一生,只活到六十二岁(1811一1872);李鸿章秉赋最強,算话到七十有九(1823一1901);此外,张之洞拖到了七十有三(1837一1909),岑春煊晚年的态度相当雍容,也以七十三岁的高龄,死于上海(1859一1933)。 袁世凯的为人,民二(1913)有一位记者黄远生,对他有一篇批评的文章。文章说:″大抵袁总统之为人,并非不可与为善之人,然自其受政以来,则善日少而恶日多者,此由其本身之原因者半,由于其左右及政党政客者亦半。″以袁世凯这样一个人,他自己的短处固然戕贼了他自己,但社会上的一大群帮凶,确实也害死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