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心情很好
最近几个月心情很好,有能量,表达增多,更自信和确信,想去跳舞,感觉精力充沛。
这种感觉是十几年未有的,觉得自己是个健康愉悦的人。念本科时也体验过快乐,但是那是一种岌岌可危的不均衡的快乐。在它消失后我用了几年来问自己为什么以前感兴趣、满怀信心去的东西突然丢失,想追回以前的快乐。
我前年刚来成都时经常哭,因为家庭。因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想做什么也很痛苦和焦虑。为不坚实的目标和自己的无力无能而难过。看到有事业有追求对兴趣投入大量热情和坚持的人会刺痛我,为什么我没有?到现在情绪前所未有地变好,我没办法做经验研究寻找理由,就在此记录一下这些日子我生活的变化。这些事不是同时发生并且做了就一下子让我心情变好的。
1、不和我妈说话了。我以前读了朱天文的荒人手记,里面有“我”当时遭到情人背叛后自我保护起来的做法,就是只和别人发生肉体关系,不付出情感和心,“我只攫取我所需”。这句话是我当时写在豆瓣个人说明里的。后来我发现这句话不现实,印象中在书里也不成立。因为只要得到必有交互,那就必有牵扯,也必有伤痛。还不如寂寞的人有福了的歌词所描述“不付出/不回复/一样丰足”。别指望从我妈身上得到东西没代价。不过那时候的失败也归由于我的年龄,高中生,吃穿用度还是在花别人钱。从这个意义上我十分感谢能工作。我现在对我妈的态度是,不理会,不要求,不渴望,但正视我自己的需要。我的意思是如果哪天我需要经济帮助我还是会说,但是一旦发现自己付出的情绪消耗让自己痛苦就停止。心态类似于心血来潮去买了注彩票。我要是哪天觉得还是有温情可言也可以表达,发现依然得到谩骂和指责,计划是立马再见。但是这个逻辑依然是“我只攫取我所需”的理想状态,所以走一步看一步。
2、关了朋友圈也不怎么看ig,豆瓣上看到影响我心情的人我也立马取关(不是说别人不好)。这有一年多了。最开始关朋友圈的原因是因为我发现我明明觉得那些信息都很无聊,但我总是浪费时间看下去,而我眼睛疼。本以为自己关了没多久会忍不住打开,谁知一点都没这想法。有怀疑过也许这段时间有些人遇到了什么变故或者遭遇在朋友圈说了,但我不知道,没能及时安慰。
3、断联让我不舒服的朋友。情感会变,只要当时情真意切。切勿追寻。
4、对工作看法的改变。以前我在上海为品牌方做面向消费者的定性研究咨询,在北京做政府咨询。挺符合我学科背景的。现在在成都的出版机构的职能部门,工作量大概是以前的1/10,部门融洽不撕逼。我经常觉得自己竞争力下降了,没有在成长,为此焦虑。但是自从干眼症,我知道要是还是以前的工作强度那我得辞职。以前在痛苦工作中我也想着,为何一定要希望工作能快速学到新知识呢,为何一定要走在我所以为的前沿中呢,以我现有的能力和知识储备,做一份单位时间工资高一点,“清闲”一点的工作是不是也可以。现在我得到的不是以前渴望的东西吗。看中自己得到的东西并加以利用这种心态才能好好把握当下有所发展吧。不光是对工作,我现在对生活中的其他事也这样看待。以前我那种总是看见自己的缺失和短处,患得患失,羡慕别人的心态,是对自己挺大的损害。
5、干眼症带来的生活方式的转变。
1)早睡早起了。
2)不以看电视剧、看电影为娱乐。我上次去电影院是去年4月看纽约一个下雨天。看电影本来是我非常喜欢的活动,但不看之后也没觉得怎样。
3)多散步。我之前眼睛特别刺痛的时候是在都江堰,在那儿公司给我租了个小房子,我基本上不认识别人。当时我还在焦虑中,想着看东西不好那我改每天做shadowing练习吧,但实际上懒得实行。倒是每天下班后在江边散步。我很喜欢都江堰潮湿的空气,比成都潮湿。在8、9月江水流速流量变大后,我看着江水甚至流连不忘返。我找到了在外行走的愉悦感。往后延续,甚至让我一直以来贬抑制自己身体的心态有了一些转变。要不现在也不会想着去跳舞。
4)大量接触Podcast,以前我几乎只听bbc国际广播、luke's english podcast和几档npr的节目,实在说不上对我英语提升有啥高效的帮助。就是在反正我听英语了的幻觉中自我欺骗吧。后来听了十分喜欢和精彩的跟宇宙结婚、商业就是这样、无人知晓、日谈物语等中文播客,回归单纯地被幽默和故事打动,或是单纯明白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不刻意追寻新知和意义,客观上也打开了我的心智。到目前为止我还是很喜欢播客这种媒介的,因为说话毕竟相对于做视频、写字轻松,反而使主持人有足够的时长还原一件事的细节和一句判断背后的限制条件,不像视频发展到今天那样越来越短喜欢断章取义搞个大新闻教人做人,文字就不用说了,不用眼就是最好的。文字这东西吧,我读之前有需要正襟危坐的隐形心里作祟,心理负担重,看到过于轻飘飘的东西还觉得浪费了我的眼力,觉得那玩意不值得出版。
按理说这一年以来眼睛的难受伴随着我,改变了的未来的计划(转码),也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我应该会觉得痛苦不堪想不通,但实际上我没有。我以前善于歇斯底里自毁撞了南墙也不回头。这可能就是岁月增长我得到的东西吧。
最近的心态:
我还是会有极端不安全的感觉,很害怕出意外,怕飞来横祸,怕疾病,想着万一我要是没有自理能力了失去了自杀的能力怎么办,有自杀能力但下不去决心生活在痛苦中怎么办。我问过朋友有没有这种感觉,她说完全没有,说意外降临在每个人的身上的概率差不多,又没法控制。我知道,但是大概是脆弱的家庭连结让我有这份不安全的感觉。我似乎心态比以前更稳了,不是说不恐惧意外了,而是我紧接而来的幻想是假如意外发生,我会的什么东西能让我继续活下去。
对我没有自己的事业和投入的爱好的焦虑消失了。为什么消失我也不知道。大概一些真实的愉悦取代了幻想中得到了/找到了/一直做就会快乐的东西。说起来好玩,我之前互关了一个友邻,好像演过影视作品,也在做编辑,在豆瓣展示丰沛的人生。她看到我充满焦虑的发言私信过给我,说解决的办法是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我看完更焦虑。后来我取关了她,她后来我猜大概是我逼逼肖战的原因吧她也取关了我。和有些人就是这样,机缘不对,无法多言语几句或成为朋友。我现在的目标照样没有变,但接受自己的节奏了。
对评判、分析、言说他人与社会的厌恶。我以前在想是不是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因为我并没有像以前计划的那样读博当老师与社会学相伴一辈子。后来发现不是,就是看事情的方式转变了。我现在更偏向技术、实务。以前我有种好笑的心理,就是鄙视社会工作高看社会学,觉得分析和言说比针对个体的帮助有意思。但现在我觉得如果做社会工作去帮助别人更有价值(先不说啥中国社工实际工作内容、发展空间)。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我觉得在当时的情景里能选择符合自己心境的就已经很好(由于认知水平和信息偏差导致的错误选择还是可以后悔0.1s)。
我现在的目标和方向已经写在个人简介里了。诚实面对自己。重新发现身体。爱的自我教育。最爱我的人是自己,质量最高的爱来源于自己,不是可悲的事情,是高超的修为和艺术;重新发现身体,唤醒感官,相信自己感官的引领,我觉得这甚至可以防止脑子被篡改后遭受pua而不自知;诚实面对自己,前段时间看了我的阿勒泰,李娟在再版前言中说自己当时有矫饰,对自己不够诚实,但是昨天听了梁文道采访她,她又说那是她当时能做到的诚实,所以也是真实的。对我有启发。
最近几个月心情好还来源于眼睛也没以前那么难受了。所以还是要倾听眼睛这个器官的诉说,比如说我写这篇日志眼睛不舒服,那就停止了。
© 本文版权归 gfohoj4903'PO0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