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改变了什么
假期最后一天,好友跟我发来微信,觉得假期过得太压抑。跟朋友聚餐,发现大家的话题都是怎么赚钱。问我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难道人活一辈子就是为了赚钱,就是为了证明自己能赚钱吗? 我回复他,那是因为你现在很想赚钱,所以你看到的都是“如何赚钱”。而我现在看到的明明都是岁月静好,每个人都在旅游、晒娃、晒美食、晒美景。我身边的人讨论的明明都是孩子的教育和最近在读什么书呢? 他说,是的。他的确很焦虑,也天天在想怎么多赚点钱。但是又开始迷茫觉得人生的意义就是赚钱吗? 我说,那是因为你现在赚不到钱,又不想改变,人为了认知一致,就开始思考“活着就是为了赚钱吗?我不赚钱不行吗?” 他觉得我说的很有道理,问我为什么活得这么通透,有什么办法像我一样? 我说,你去多读点书吧。迷茫的时候,就去读书,书里会给你指引;焦虑的时候,也去读书,书会抚慰你的情绪;不知道干什么的时候,也去读书,书会让你精神愉悦。 是的,很多人的烦恼都在于“想不通、想不开”。而要“想得通、想得开”,必须改变我们看问题的角度,能从自我螺蛳壳里走出来。需要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多了、看多了,心胸自然开阔了。 朋友给我发来两本书名,一本《道德经》、一本《南华经》,说这是他最近准备读的书,他想先从这两本故籍里寻找人生的智慧,问我可否? 我回答,有何不可?开卷有益,先去读、海量地读,管它写得好还是坏。读多了,我们的认知体系就一点点地连起来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指的不是把一本书读一百遍,而是读很多本相关联的书,读多了,自然理解就更深刻了。 当然,我又补充了一点,建议不要一来就去读哲学。没有足够的人生阅历,无法悟透。道理大家都知道,可是依然过不好自己这一生。因为人生需要“悟道”,不是“知道”和“得道”。核心是一个“悟”,需要自己的实践、总结。哲学是一个参考答案。类似考试,你得自己做一遍,再去跟参考答案比对,才知道哪里错了,哪里是对的。 朋友深以为然,又跟我说,他今年一直在读《水浒传》,读了一半读不下去了。觉得写的也一般,情节都差不多。 我说,是的。同样一朵牡丹,有人看出来富贵,有人看出了庸俗,还有人什么都没看出来。同样一本书,看你想读出什么?如果关注故事情节,的确不够精彩,都是逼上梁山;如果关注人物IP塑造,你发现108个人个有特色,每个人都有独特标签,值得学习;如果关注农民起义,水浒传可学习地方更多了,为什么失败?口号是什么?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又在哪里?当然如果关注人物最后的命运,有人事了拂衣去、有人至死想不透、有人逍遥游、有人继续笼中鸟,又有很多可深挖;当然你要是关注经济,你发现所谓“官逼民反”是因为很多人吃不起饭,经济出现问题了。 朋友又觉得很有道理,准备再重新读读。又让我推荐几本书。我说我最近读的都是西方文化和经济改革相关的书籍,但是读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每个人目的不一样,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一样,需要读的书也是不一样的。正如不一样的病,怎么可能用同一味药呢?如果你让我给你推荐,也只能给你推荐一些大众书目。 是的,读书改变了什么?我想它让我的情绪更稳定,对待很多事情都能接受;也让我能多角度看问题,不会陷入单一思维;最重要是让我心灵更自由,不至于活在世俗的标签之中。

意似浮云心如水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教育分歧的背后:我们都在学着成长 (2人喜欢)
- 隐忍的力量 (1人喜欢)
- 方寸之间见天地 (2人喜欢)
- 在城乡奔跑的中年思绪 (1人喜欢)
- 当下的幸福 (1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