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人生的背后——齐邦媛《巨流河》VS琼瑶《我的故事》
因为被推荐看了台湾作家齐邦媛的《巨流河》,所以我无意中看到推荐说琼瑶的自传《我的故事》前小半段描述国难家难不逊于巨流河,就也买来看,作为彻底了解言情小说代表着什么的我,看后对琼瑶反而有了全新的认识,认真的读后感长文不好写,就先记录一下,顺便跟齐邦媛的人生态度做个对比。
1、从总体评价,琼瑶的自传更具有主体性,她的人生,她的青春、婚姻、奋斗,都跌宕起伏,而齐的故事完全在父权叙事底下,对父亲是崇拜的,对丈夫的成就是非常骄傲的,对丈夫允许自己出国做学术是非常感恩的,自己也一路优秀到大,兢兢业业做老师和学术,是高级的,是知识阶层的,是承袭父亲除了政治成就以外的知识底色这一荣光的。
2、与我们认知的年少成名不同,琼瑶的人生之路算是挺坎坷的,她不像齐有优秀的成绩可以顺利考大学,身为知识分子的父母很不认可,母亲更逼她考学,且有优秀的弟妹做对比,琼瑶在压力之下很快进入了性缘关系,这三段爱情经历都是有极大伤害性的,一般状况下的女人其实已经被毁掉一生,能正常活着就很幸运了,而琼瑶算是那种生命力很强的女人,才抗住了这些伤害,获得极高的人生成就。
第一段关系是师生恋,是下位者对上位者混合崇拜敬仰的爱慕,是不对等的权力关系,却也是一种有迹可循,因为她的母亲跟父亲就是师生恋结合,而学业的压力,父母对子女的不平等,客观的将琼瑶推向社会性的关系,去建立新的链接,让自己感知到被人需要重视喜欢,对于年轻女孩而言,最容易的社会关系链接,就是跟老男人好了,老男人某种意义上就像一个新爸爸,带着懵懂的小女孩去看世界,去重新感受到被宠爱,年轻女孩太容易迷惑其中了。
被母亲强力分开之后,琼瑶对母亲是怨恨的,因此在两次没考上大学之后,为了不再考试,摆脱母亲的控制,琼瑶很快投入第二段关系,跟文艺青年的结合。客观来说,两个人都有文艺理想,又刚开始成年人的人生,都正是独立开启人生,拼事业拼创作的时候,却迎来了孩子的降生,给两个年轻人带来了很大的谋生压力,所以琼瑶前夫被压力压垮,理想幻灭,赌博不管家事吵架都能理解,但是为什么琼瑶没有摆烂,最终凭借作品走了出来呢?
这个理由我年轻的时候是不会懂的,现在就明白了,秘密就是,女人是没有退路的,女人一旦下坠,可不是男人那样简单地输光家产而已,有更深的深渊在等着,而且,琼瑶的家庭出身决定了她的生命底色,是有自尊的,是骄傲的,是有文艺理想的。所以琼瑶非常艰难的一边带娃,一边写作,是用血和泪走出了婚姻,抓牢了饭碗。如果说第一段关系顶多是小女孩的初恋幻灭,这段关系就是对年轻女孩的绞杀,陷于婚姻关系男女生活皮毛,如果再多生几个仔,浑浑噩噩,这一生就这样渡过了。
而第三段关系,既成就了琼瑶,也塑造了琼瑶的作品和后半段人生。以前的描述中多把出版社老板平鑫涛写成那种被琼瑶迷惑住的男人,琼瑶一副白莲花的样子,或者男的渣,对原配太坏,现在看起来,男性是这两段关系中最大的受益者,琼瑶的这段关系,仍然是上位者与下位者的关系,平鑫涛本质上是另一个爸爸,两个人的关系也体现了近代社会中种种封建性,或者说简直集各种封建性于大成,包括以下几种:
1)纺织厂的老板和为其打工的妻妾们:我看到有写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商人办纺织厂的的时候,为了节省成本会雇佣很多年轻女性,还可以娶来做妾,满足性需求到是其次,主要是结婚了就是自家人,一不出工资,二不用防财务损失,三全心为家里干活,类似一个免费的包身工。
琼瑶也是类似这样一个包身工的角色,从来没有跟平签署出版合同,作品养活了壮大了平的出版社,子女都从中受益,直到平不省人事,琼瑶才说服自己(还是托梦的启示,女性道德感真的好高)把自己的作品给别的公司出版,可以说琼瑶用自己的才华供养了平的一家,而出版社也全是平家子女的财产,琼瑶并没有以出版社女主人的身份存在过,无名却一直在贡献,这不是很纺织厂那一套吗?
2)大房与小妾:琼瑶的文字当然一如既往的充沛和煽情,所以肯定有很多对于两人关系矫饰的部分,但还是可以看出,平既对琼瑶心动,又不能爽快的跟妻子离婚,而是一面觉得对有三个孩子的妻子愧疚,一面又霸着琼瑶不放,搞各种浪漫小花样。琼瑶在文里也写了很多拉扯,言语之间也说了自己的委屈,自己的放手,我们现在看来,女性无论真假拒绝,都不妨碍男性的算盘,家中正妻好,外面有才华又给自己送钱的女人也舍不得不要,后来的财产分配也是由男方家的子女完美继承,琼瑶本质单亲带娃,娘家也不给力,对于更多出版商的合作没有经验也没有能力去应付,写作之外也有很多生活琐事要去打理,需要动力和情感去支撑生活和事业,所以离不开平的照顾太正常了。
3)老男人和小女孩:老男人对小女孩有知遇之恩,有怜惜之情,小女孩投桃报李,献上自己,献上作品,最后结合,美美一段佳话不是吗?但是,谁能看到这背后的不平等呢。
对社会认知的不平等,常年背负小三的名声,忍受有妇之夫对自己的爱慕,琼瑶的事业和感情其实都被绑在了老男人身上,其在晚年,仍然要忍受老男人原配子女的各种伤害。琼瑶真的爱上了平吗,还是这又是另一个对恩人+贵人+知识分子老男人的崇敬和爱慕,是没有选择之后的唯一选择?
3、关系之后,说说作品,琼瑶的作品我看过几本,当时是觉得古典而陈旧,描写很有古典文学风韵,但是人物老套和端庄,被我认为是过时言情,现在一看自传,就知道琼瑶火的原因,糟糕的家庭、婚姻、人生让她的作品其实充满了悲剧性,读起来有种不明亮的忧郁,哪怕快乐的人物在整个故事里,都有忧郁的底色,而这恰是她自我人生的写照,对家庭的反抗,对所谓爱情的反抗,对自由的追求,其实是幻化在了各种作品里,是沉重的人生,有时代和人性。
而我之后看的各种言情小说,例如席绢于晴之类,当时看起来轻松时髦愉快,现在看来,也消解了言情故事严肃性的那部分存在,人物和故事套上华丽外皮,爱情和人生都是轻飘飘的快乐,更像是童话故事,人生中一些真正复杂的、难以被解答的问题被一笔带过了,言情更加走向言情,只谈情,只有霸总和小娇妻,没有真实的人生了。但这也跟时代有关,经济发展了,人们的快乐多了,沉重少了,女性看似自由更多了一些,小说家们反应的不过是当下的社会现实。
4、琼瑶算是流行文化的教母,这样的人在齐这个阶层的人比大概是看不上的,齐的自传里,即使是战火纷飞的年代,即使是面对死亡的威胁,仍然是充满国家大事和求学故事的,兼具自己的大学女生视角和父亲的国家大事视角,所以读起来看着很大气,很有时代感,也应该被更多的人推崇,文笔也很好,但就自传而言,琼瑶更为真实、鲜活、诚恳,琼瑶更草根,没有那么多民族,家国,但有自己对不顺遂人生的挣扎、反抗和努力,是逆流而上的女人的生命力,只想说,琼瑶阿姨不愧是你阿姨,所有作者的作品都暗含着作者的人生。
对巨流河的分析,留待下一篇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