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女性
农村女性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被灌输女性不如男性的思想,诸如: 女孩大了心思多就学不进去了;女孩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人,读书多也没用。长期生活在这种被打压的环境下,女性会逐渐失去自信,唯一的希望就寄托在找个好婆家上。另一方面,农村家庭有限的资源也不会往女性身上倾斜,很多女孩初中毕业就辍学进厂打工。女性如果失去教育这条唯一向上的通道,体力又拼不过男性,待在农村就只有当家庭主妇这一个选项了。由于长期以来的耳濡目染,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结婚嫁人以后觉得找到了依靠,逐渐放弃在职业上的追求,在面临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的情况时,被迫回归家庭。然而在现代家庭中,三座大山的压力更甚以往,男性独自承担养家糊口的担子,自然压力山大,回到家里面临牢骚满腹的妻子,两人都没有好心情面对对方,久而久之,婚姻出现问题。这时候,当初以为找到靠山的女性才蓦然发现自己没有经济独立能力,娘家又不能施以援手,自己就进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困境。 长期以来的各种制度也在不断削弱女性的地位,例如农村土地不会分给外嫁女、只有女性有产假。进入工业社会,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男女体力的差异逐步缩小,尤其是脑力劳动方面。然而,因为女性天然的要面临生育,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也是事业上升期,如何取舍呢?多数女性会选择以家庭为重。而生孩子并不算完,养育孩子才是绵延数十年的艰苦任务,这个重担又无声无息地落在母亲身上。很多时候女性会面临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的问题,可是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只能做取舍。 种种制度层面的显性歧视,造成了社会场景中的隐形歧视。例如,职场中的性别歧视由来已久,很多企业招聘时对育龄女性的歧视明目张胆。由于多数女性有了孩子之后,在家庭分工中承担了养育孩子的主要职责。人们会默认女性的重心在家庭上,在工作上难当大任,这就导致女性在职场中的上升空间小。 那么作为女性,在面临人生重大决策时,该如何抉择呢?生活在这种性别差异巨大的环境中,男性就一定是获益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