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朴赞郁电影观后感
【利申:本人只看过四部朴导电影,单纯想总结一下自己的观后感,本人非专业影评人,观片量150+左右(豆瓣标的很多都是电视剧),所以难免有说错之处,恳请读者原谅,不要攻击我。】
当初纯纯是因为看到汤唯因为《分手的决心》而拿了很多韩国电影大奖,于是产生了好奇心开始看这部电影。说实话本人感觉本片的爱情戏还挺拉跨的,不过觉得悬疑情节又很有意思,于是开始了解朴导,发现朴导也拿了不少电影大奖,于是就按照个人兴趣接着看了《老男孩》《蝙蝠》《小姐》。但个人觉得除了《老男孩》能让我毫不犹豫打四星之外,其他三部都只能打三星。(在我的世界里,好看且几乎无缺点的电影五星,好看但有小缺点的电影四星,不好看但有亮点的电影三星。)
我对四部电影的评价都已经分别写过短评了,在这里就不再赘述。我想讲的是,观看这四部电影下来得到的一个共同感受。那就是,每次我都感觉到导演接触到了一些很深刻的话题,但是每一次都只是点到即止没有深入讨论,让我觉得非常遗憾。
《老男孩》谈到了社会舆论谣言对人的心理创伤,但由于这个背景只是为了讲男主的复仇动机,所以很难讨论很多,可以理解。
《蝙蝠》涉及了宗教规章和世俗欲望的冲突,本来可以拍得很深刻,但到了最后影片重点全都放在爱情戏上了,男主从嗜血成性转换到愿意自杀不再害人的心理转变本该可以拍得更多更深刻。
《小姐》涉及了女性觉醒和对男权统治的反抗,当然故事情节的本身(女主们成功逃脱并使坏男人们受到惩罚)本身就足够体现这些理念,但是本片情欲镜头太多了,完全可以删掉一些来反映一下人物内心的反抗。
《分手的决心》涉及了情与法的冲突,但是男主角就一边倒的选择爱情,第一次跟女主分手可能并不是出于道德上觉得女主杀人不对,而是感情上觉得自己被欺骗了才要分手;第二次死盯着女主不放更像是要复仇自己被欺骗了,不想自己再被欺骗,而不是秉公执法。这样就使他的形象变得很扁平很感情用事。虽然最后有一些他的内心冲突,但是我感觉有点不够。
当然以上纯纯只是我的个人想法,可能导演本人从来就没有想要用这些电影传达什么形而上的理念,只是想把故事讲好,那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真的觉得完全可以通过电影情节或人物对白再讨论一下以上论题,而不是把解读全部交给观众,这样电影能够带给观众一些启发。
另,四部电影还有给我一个共同感觉,就是电影里所有男性(主角)对女性产生爱意的原因,都是性吸引力(《老男孩》里姐弟恋的部分只有情欲镜头、《蝙蝠》男主无意看到女主摔倒露出的大腿,《小姐》是女仆服侍小姐洗澡,《分手的决心》是男主看到女主的X光和大腿伤疤)。虽然这是男性无可避免的生物本能,但是作为一个女性感觉真的非常不适。因为世界上的美女说实话真的有很多,如果爱情的基础真的完全建立于性欲之上,这样男人所爱的对象可以有无数个。我可能跟《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特蕾莎一样,始终相信真爱的对象应该只有一个。只有肉欲没有精神共鸣和关爱的爱情是走不久的,至少我个人希望我自己的爱情不是这样。
未来应该不会再看朴导的电影了,故写下此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