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厂当法务(1)
前序
2022年年末,在红圈所工作了五年后,我转入大厂当法务,实现了所谓的乙方转甲方。
1. 大厂初体验
我入职的大厂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以游戏为主要业务。因规模宏大,在城市的一角有自己的园区,距离市中心有一段距离。为此,公司为员工配备了不同线路的班车,园区内有三层楼的饭堂,也有健身房,球馆,咖啡厅,面包店,形成一个独立的生态。
然而,落差是存在的。原来在律所,办公室位于城市CBD,会议室的落地玻璃望出去就是地标建筑,写字楼连接的就是豪华商圈,办公室内也十分敞亮,我们有十分独立而宽敞的办公桌,手边靠墙还有可用于放置案卷或专业书籍的柜子,办公环境确实舒适。但是,到了厂里,大概因为是自建自用办公楼,为了最大限度节约成本,办公楼内部是工业风,非常简陋。偌大空间里,一排排的多人工位紧密相连,中间没有任何隔板分隔,周围没有窗户,简直没有通风采光可言,仿佛90年代的纺织工厂。大厂的远距离和室内办公环境,让我在入职的第一天就想转身离开。事实上,在入职一段时间后,我仍然认为这样光线不足且空气不足的办公环境是一个很大的槽点。跟同事交流起来,大家都认为到了下午有缺氧的感觉,需要下楼走一圈补充氧气。我也自己购买了护眼灯,架在电脑屏幕的上方。
公司最广为称道的是饭堂,提供三餐。三层楼的饭堂里,有不同的档口,满足不同人群的多种口味需求。公司为大家按月发放餐补,在餐补范围内刷卡就行,超过了也可以微信支付。饭堂是最像大学校园的地方。在这里,能看到很多不修边幅的互联网男生,穿着随意的T恤和拖鞋。与原来在律所见惯的西装革履的精致男律师,仿佛是两个世界。饭堂的营业时间是有限的,这点倒是督促大家到点吃饭。否则,错过了饭点,在这样偏远的位置,外卖都不见得能点到什么。在律所,我习惯于先把工作一定程度了结了再吃饭,不然思路被打断又需要重启,反正楼下商圈总能买到吃的,甚至可以随便抓到同在加班的同事一起下楼吃饭。入厂后,忘了这一点,有次晚上加完班,再去饭堂一看,已经歇业了,只好饿着肚子回很远的家。
回到法务部,理应是一个人模狗样的部门,但可能是受饭堂男生的影响,大家的穿着都十分随意。我入职的第一天,穿了衬衣、西裤、大衣和靴子,一些律所的正常穿搭,而迎接我的同事穿了一套运动套装。走进办公楼里一对比,自己都觉得像是这片区域的领导。为了融入大家,我很快就改成了牛仔外套和运动鞋,活像一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