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的文章很值得读,今天读第四章,我们期望赞美和欣赏给予自己什么?
早上读《自卑与超越》,第四章,青春期的挣扎。
讲到了一个故事,说一个女孩幼年妈妈分精力照顾多病的哥哥和爸爸,等到后来又多了个妹妹要照顾,家里没人照顾她。她努力奋斗学习,成绩非常好,父母送她去了一个新的高中,希望她取得更好的成绩。但因为她不了解新学校的教导方法,功课一开始赶不上别人,老师批评了她几句,对她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这些经历让她觉得,家里没人关心她,学校没人欣赏她。后来,和一个男人离家出走2周。但发现还是没有人欣赏赞美她,后来还想假自杀获得家人关注和同情。
这个故事听起来熟悉且千篇一律,但女孩故事背后的心理活动却产生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
第一, 缺少关注、爱、赞美,或者至少没有注意到周围对她的关注、爱、赞美,从而错误的估计了自己在周围环境中的价值。这是她衡量自身价值时掉进去的第一个坑。
第二,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人注意到,她也没有提出求助,在遇到一个很小的批评之后,便再次低估了自己的价值。这是她衡量自身价值时掉进去的第二个坑。
第三, 为了吸引关注和赞美,她决定离家出走和一个男人共同生活,希望由此得到一个人的欣赏和赞美。这是她衡量自身价值时掉进去的第三个坑。
第四, 为了吸引家人的注意和关注,她制造了假自杀,希望由此重新获得家人的关注和爱。这是她衡量自身价值时掉进去的第四个坑。
多么可怜的孩子!她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可是她偏偏没有发现,她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而非靠赞美和肯定才会存在。后者对她的心理会有滋养,会让她感受到鼓励,但却不是她价值存在的标尺。
很多女孩子,都多少掉进过几个坑里。太过于渴望别人肯定自己的价值,为此付出了很多,挣扎了很久,每天心绪起伏不定。这些都是坑。
关于表扬,阿德勒心理学给出了非常清晰的态度,不提倡。
为什么不提倡表扬?我们一直以来都觉得表扬是非常好的,能够提振自我,能够被激励。
对此,阿德勒给出了答案,表扬一般来自于高位对低位的赞美,往往会演变成一种控制。表扬久了,突然没有表扬了,你会不知所措。
我个人对此是非常有现实意义上的感悟的。当突然表扬没有了,你不知道做什么是对的,也不知道做什么是错的,失去了方向感。这时候很希望有人来说,你做的是对的,给与你肯定,然后才继续去做。但后来我知道了,主意是靠自己拿的。做不做一件事情,怎么做,都是要自己拿主意的。只有自己拿主意,才不会陷入需要别人肯定才会行动的怪圈(坑)。这样做行吗?这个句式少用。常用:我是这样想的,我推荐这样做,我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充分表明自己的态度。并且一旦确定,就行动,不需要有人来肯定你的选择,你要做的只是汇报,我这样做了,那样做了。通过汇报和沟通,保持和上级、平级或下级之间的信息共享,而不是让他们替你决定,答复你是否可以做。
自己做决定,不代表不可以征求他人意见。在自己没有思路的时候,听听别人的想法,再综合决断一下,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有思路了,干就行了。
有人说,那直接干出了问题怎么办?大部分都不会出问题的,真出了问题,及时调整迭代,也能把损失降下来(在这一点上,闪电行动派的福音就是好在改方案后行动起来依然很快)。天不会随便塌下来的,尤其是我们日常做的这些小决定,伤不到什么。可是,通过拍板这些日常的小决定,却可以慢慢积累我们的自信心,带来的回报却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