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啦!This station is Fujian.
距离上一次豆瓣日记,已经两年啦!因为两年没有远行啦!谢天谢地,2023年算是基本上摆脱了新冠的影响,一切逐渐恢复,最重要的就是出行不再受阻了。什么健康码,行程码,隔离......通通走进历史吧!
是的,This station is Fujian.
这次的行程路线是:泉州→福州→武夷山→龙岩。
这个路线的目标都是为了打卡世界遗产,包括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福州三坊七巷,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土楼。其实以前并不了解世界遗产,记得最早接触世界遗产这个概念是在2010年。当时我的家乡韶关的名片丹霞山风景区入选了世界遗产,全城瞩目,世界遗产这一名词第一次出现在我的印象中。之后长大开始旅行,去过景点也时常看到世界遗产的标志,例如故宫、长城、苏州园林、西湖等,但是也并没有过多关注。前几年开始接触纪念币,收集了一套我国世界遗产的纪念币,包括这两年发行的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系列纪念币,让我突然对世界遗产产生了兴趣。于是我在2019年罗列了我国54个世界遗产的名单,将其中我去过的做了标记,初次萌生了打卡世界遗产的想法。加之最近看了一档综艺节目《万里走单骑》(一个专门揭秘我国世遗的互动纪实节目,通过与当地的人文学者、申遗专家等进行交流,揭秘中国世界遗产背后的故事,呈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新奇观、新地标、新景象、新人文),我才真正了解了世界遗产究竟是什么,自此我对世界遗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对于即将出发的新旅行,我将目标都放在了世界遗产上。最终选定了福建的几处世界遗产地。
1.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 类别:文化遗产
- 入选年份:2021
- 遗产编号:1561rev
- 评价:该遗址群体现了泉州在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作为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活力,及其与中国腹地的紧密联系。泉州在亚洲海运贸易的这个重要时期蓬勃发展。遗产地包括多座宗教建筑,如始建于公元11世纪的清净寺(中国最早的伊斯兰建筑之一)、伊斯兰教圣墓,以及大量考古遗迹,如行政建筑、具有重要商贸和防御意义的石码头、制瓷和冶铁生产遗址、城市交通网道的构成元素、古桥、宝塔和碑文。在公元10-14世纪的阿拉伯和西方文献中,泉州被称为刺桐。该遗产地还包括一座保留了部分原貌的元代寺庙,以及世界上仅存的摩尼石像。摩尼是摩尼教(又称琐罗亚斯德教)的创始人,该教约于公元6-7世纪传入中国。
泉州的这一世界遗产项目是在2021年刚申遗成功的,也是我国最新入选的世界遗产。以前学历史只知道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以为这就是古代中国唯一的航海活动。通过了解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这一遗产项目,我才知道原来宋元时期的航海贸易活动在中国如此频繁且规模宏大。贸易的路线涵盖了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印度,非洲东海岸以及波斯湾地区乃至欧洲。
组成该遗产的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包括:九日山祈风石刻、市舶司遗址、德济门遗址、天后宫、真武庙、南外宗正司遗址、泉州府文庙、开元寺、老君岩、清净寺、伊斯兰圣墓、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瓷窑遗址、德化窑址、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洛阳桥、安平桥、顺济桥遗址、江口码头、石湖码头、六胜塔、万寿塔(姑嫂塔)。








2.福州三坊七巷
- 类别:文化遗产(预备)
- 入选年份:2013年进入预备名单,并未正式入选
- 遗产编号:暂无
- 评价:暂无
福州三坊七巷自晋代发轫,于唐五代形成,到明清鼎盛,如今古老坊巷风貌基本得以传续。三坊七巷为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
三坊七巷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称“巷”,自北而南依次为:“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目前三坊七巷列入了《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预备名单》,并未正式入选,但是相信有一天会成为正式的世界遗产地的。






3.武夷山
- 类别: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 入选年份:1999
- 遗产编号:911bis
- 评价:武夷山脉是中国东南部最负盛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也是大量古代孑遗植物的避难所,其中许多生物为中国所特有。九曲溪两岸峡谷秀美,寺院庙宇众多,但其中也有不少早已成为废墟。该地区为唐宋理学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地理环境,自11世纪以来,理教对东亚地区文化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公元1世纪时,汉朝统治者在程村附近建立了一处较大的行政首府,厚重坚实的围墙环绕四周,极具考古价值。
武夷山位于江西与福建西北部的交界处,是三教名山,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还曾是儒家学者倡道讲学之地。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地球同纬度地区保护最好、物种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拥有2527种植物物种,近5000种野生动物。也因此成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1999年12月,武夷山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7月9日,江西铅山武夷山部分也列入遗产地中。
武夷山的文化遗产包括古闽族文化(架壑船棺,闽越王城遗址),古汉城遗址,鹅湖书院,武夷宫等;自然遗产包括江西铅山黄岗山,福建南平天游峰,九曲溪,大红袍,水帘洞等。另外还包括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4.土楼
- 类别:文化遗产
- 入选年份:2008
- 遗产编号:1113
- 评价:福建土楼建于15至20世纪期间,位于台湾海峡内陆地区福建省西南部,分布在120多公里范围内,共包含46栋建筑物。这些建造在稻田、茶叶和烟草田间的土楼为土质建筑。土楼通常为多层,建筑内沿为圆形或方形,每座土楼可供800人居住。土楼最初是为防御目的而建造,围绕中央的开放式庭院,只有一个入口,一楼以上方有对外侧的窗户。作为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 土楼实际上成为了村寨,常常被称为“家族的小王国”或“繁华的小城市”。土楼的外墙高大坚实、屋顶覆以瓦片,形成宽阔的屋檐。最精致的建筑可以追溯到17和18世纪。建筑内部纵向区分不同家庭,每户每层拥有两到三个房间。与其朴实的外墙相反,土楼内部是为舒适性而建造的,并具有极高的装饰性。土楼以其建筑传统和功能作为典型范例被列入,它体现了一种特定类型的公共生活和防御组织,并且体现了人类居住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土楼分布于福建和广东两省,主要的还是在福建境内,包括龙岩永定的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南靖的田螺坑土楼群,云水谣景区的怀远楼、和贵楼,河坑土楼群,华安的大地土楼群等。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是客家人在辗转迁徙中,发扬古老建筑技术创造的“世界建筑奇迹”。明代,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居民愈益重视教育,置学馆,设书院,劝民入学,渐成风气。通过科举致仕不断涌现。这些发迹官宦之家,大兴土木,按中原通都大邑的建筑规制兴建土楼,建筑形式渐趋考究,功能也向多样化发展。清代、民国时期,永定地区条丝烟、茶叶等加工业蓬勃兴起,销往全国及东南亚各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生态环境认识的提高,居民对住宅的要求更加迫切,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增长,为维护家族的共同利益,势必建造更大规模的楼房,让众多的宗亲几十人或几百人聚族而居。以适应家族的兴旺,居住的安全。于是便建造了殿堂式的土围楼以及方形、圆形等丰富多姿的土楼。其特点为规模宏大、类型多样等。在晚期,外来文化影响在部分土楼的建造中并得到了一定的反映。
由于当地土匪经常出没,为了抵御外敌,建造了适合固守的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土楼,牢固耐用的土楼外墙,神奇的洞口防卫,神秘的传声筒与地方通道,以及牢固严密的防卫体系。土楼的结构能够均匀的承受各种负荷,其外墙厚一至二米,而且底部最厚,越往上越薄越往内倾斜,形成像心状。在地震而有裂缝后,它会自动愈合。除此之外,一二层没有设有窗户,三层开一条窄缝,四层大窗,有时四层加设挑台。而上面的窗户因为外墙较厚,有些仅仅是开凿了一个洞,而这些洞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作为射击孔来防御敌人。当大门闭合时,土楼将自动生成牢不可破的堡垒。现如今,那些防御设施依然有科研价值。







福建的世界遗产除了上述的几处,还包括厦门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中国丹霞之中的福建泰宁部分。鼓浪屿在前几年去过了,泰宁由于更靠近江西,打算在下次打卡江西龙虎山时顺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