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王戴的反"理学″
《李、王、戴的反″理学″》陈再明23.5.16
李贽,号卓吾。在政诒上,他大胆地揭露明王朝的腐败无能;在思想上,对封建阶级的所谓正统思想,从"孔孟之道″到宋明唯心主义″理学″无不加以猛烈抨击。他说,孔子的《论语》不过是只言片语而已,决不要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他骂″理学家″们是一批“假人″,讲的是″假言″,写的是″假文″,做的是″假事″,都是骗人的。 在哲学上,李贽曾对″现学家″们认为″理在气先″、″道在事外″的唯心论加以批判,提出″有天地然后有万物″的观点,具有某些唯物主义倾向。同时,他注意到劳动人民的思想言沦的可贵。把″力田作者(种田人)″、"市井小夫(小商人)的言论称为″有德之言″。他说,这些下层劳动人民才是言行一致的,″身履是事,口便说是事″。 他还说,他听那些种田的人谈种田的经验,做生意的谈生意经,总觉得“听之忘厌倦″。但是他用″童心说″,其矛头本来是针对当时腐败的″理学家″的,却在认识论的根本问题上,陷入了唯心主义哲学的泥坑。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把李贽视为″异端″,焚毁他的著作,并将他逮捕入狱加以残酷的拆磨。最后他用剃刀自刎而死。 明末清初的唯物论者王夫之,号船山,他在唯物主义的路线上,把″知″″行″学说作了较大的发展。他认为先有″行″,然后才有"知";有了″知″,再″推而行之″,才″可以得知之效″。所以,″行″是″知″的基础和前提,又是″知″的标准。王夫之还指出,″知″与″行″虽有″先后之序″,但二者又是″互相为成″、″并进而有功″的,有力地反对宋明以来唯心主义″理学″家们认为″知先行后″的先验论观点。他指出王阳明的所谓″行″,根本不是″行″,而是″以知为行″,实质上是″以不行为行″,取诮了"行″在认识上的决定性作用。 继王夫之之后的唯物论者颜元,他揭力反对宋明以来的唯心主义″理学″,对于唯物论的认识论作了一些补充。他首先肯定,人的″知″是由外在物质世界决定的。他说,人的眼睛虽有看清事物的视觉能力,但如果不去看事物的形色,那未这种能力也就无从发挥而丧失其作用。因比,颜元认为人要认识任何一样东西,必须″亲下手一番″。颜元很重视科学技术和生产知识,在认识论上巳不限于对日常生活的考察,因而具有新的特色。 戴震,字东原,他尖锐地指出:″后儒(宋明以来的"理学″家)以理杀人″,深刻地揭露封建礼教的本质。他又指出,程朱学派″以理为气之主宰,如彼(老庄佛学)以神为气之主宰,也″"以'理'能生'气'″,揭露了唯心论的本质。戴震认为自然界是有规律地不断运动变化的存在,提出″有血气夫然后有心知″的观点。他是把″心知″看作是″血气″的一种机能的,所以他是唯物主义的。